全 部
标 题
作 者
内 容
来 源
首页
新闻综合
党建
│
政策
企业动态
研发生产
安全环保
质量管理
价格行情
植保资讯
经济运行
数据统计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TAG
站点导航
Navigation
首页
新闻综合
党建|政策
企业动态
研发生产
安全环保
质量管理
价格行情
植保资讯
经济运行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综合防控小麦黄花叶病
小麦黄花叶病主要是由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传播引起的病毒病,病菌在土壤中生存、积累、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病土、病根残体以及病田水流,并且还可以通过机械耕作向周边田块扩展。土壤温度、湿度以及小麦返青期的气温与其发生关系密切。禾谷多黏菌休眠孢子萌发侵染小麦的最适土壤温度是15℃左右,而土壤湿度大则更有利于休眠孢子萌发和游动孢子侵染。发病适宜
综合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多管齐下是关键
问:预防小麦茎基腐病用哪种药? 谭立云:对小麦茎基腐病,现在用药防治只是其中一个手段,采取播前种子处理和返青拔节期喷药相结合的方式,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相对较好。小麦返青拔节期,选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对茎基部粗喷雾,能减轻发病,减少产量损失。 &nbs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全省农田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观摩活动
为贯彻落实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当前麦田杂草防控工作,2月26日,全省农田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观摩活动在高邮市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出席并讲话。 活动指出,当前至小麦拔节前是麦田杂草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抢抓防控窗口
浅析小麦田恶性杂草多花黑麦草综合防控
我国的小麦种植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早种植小麦的是我国北方先民,他们也一直以小麦为第一主粮。发展到今天,小麦因其耐旱、耐寒、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主粮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约3.6亿667 m2,产量达到1.3亿多t。在我国河南省,小麦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8,500万667 m2,总产量达3,750万
综合防控花生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土传性病害,多在荚果膨大期至成熟期才表现出明显症状,应适时用药防治,严重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噻呋酰胺、丙硫菌唑、氟酰胺、噻呋·戊唑醇、噻呋·吡唑酯、氟胺·嘧菌酯、唑醚·啶酰菌、唑醚·氟酰胺等药,是防治花生白绢病的适用药种,生产
2023年秋播麦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意见
小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受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收割机跨区作业、除草剂不科学使用等因素影响,麦田杂草发生日趋严重,恶性杂草发生种类复杂,菵草、看麦娘属,猪殃殃、荠菜、婆婆纳等主要杂草抗药性水平上升,对我省夏粮稳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做好2023年秋播麦田杂草防控工作,夯实来年夏粮丰产丰收基础,特制定本技术意见。1 &n
专家高度评价“麦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项目成果
2021年12月31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农技中心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麦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项目成果进行了评价。 专家组认为,项目单位针对我国麦田杂草危害严重、除草剂使用过量、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牵头申报的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
2021年7月21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1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牵头申报的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成功入选。 2019年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发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将草地贪夜蛾防控科研攻关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硬任务,第一时间组建了跨所、跨团队的研究队
2021年全国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意见
目前,正值主产区马铃薯春耕春播关键时期。近年来,马铃薯黑痣病、枯萎病、黄萎病、疮痂病和粉痂病等土传病害扩散较快,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日趋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坚持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以轮作倒茬为重点,以微生物菌剂调节防治为辅助、以化学药剂防治为补充的防控策略,华北地区突出黑痣病、枯萎病,东北地区突出疮痂病,北方各区突出粉痂病,全力做好马
冬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冬麦田主要杂草种类 我国小麦种植主要分为4个主区10个亚区,其中黄淮和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两大冬麦主产区,种植以一年两熟为主。黄淮冬麦区主要复种方式为冬小麦-夏玉米(大豆、水稻等),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主要复种方式为小麦-水稻。 种植区之间因气候、土壤、种植制度不同,杂草种类存在地域性差异。
共17条记录
首页
1
2
末页
第1页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