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三大农药公司,巴斯夫已深耕农化行业百余年,其农业战略的基础是创新。公司倡导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致力于为种植者提供创新的作物保护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可持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产量、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的平衡。
巴斯夫在农业领域长期稳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产品不断上市。2024年,巴斯夫农业研发投入为9.19亿欧元。持续高权重的研发投入,是巴斯夫有效应对农业生产难题的强劲基础,使之成为拥有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种子处理剂、生物农药、种子性状等完善产品组合的行业领导者。
巴斯夫在杀菌剂领域实力雄厚,旗下品牌众多,以吡唑醚菌酯为核心的施乐健®植物健康品牌更是家喻户晓。近年来,以氟唑菌酰胺为核心的健力芯®品牌、以氯氟醚菌唑为核心的锐收®品牌冉冉升起,假以时日,它们或将成为比肩施乐健®的两大实力派新品牌,形成强劲的三足鼎立之势。
创新,不仅包括有效成分的创新,还包括品牌的创新、作物解决方案的创新,甚至还包括植保防治理念的创新。2025年,巴斯夫综合发挥吡唑醚菌酯(施乐健®)、氯氟醚菌唑(锐收®)、氟唑菌酰胺(健力芯®)三大原创有效成分的各自优势,提出“植物健康+保护+治疗”的“黄金三角”杀菌剂组合,作为作物病害管理方案中的最优解。三大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可以协同作用,形成多样的产品组合,杀菌广谱,有效应对抗性问题。
巴斯夫希望打造这一作物病害管理黄金标准,将这一杀菌新理念传递给行业同仁与广大农户,充分发挥药剂价值,为作物生命全周期保驾护航,最大化地减轻病害损失,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并通过降低农药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践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道。
施乐健®:专注植物健康
相对于三唑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QoIs)杀菌剂后来居上。该类杀菌剂从巴斯夫1996年上市醚菌酯开始,随着更多产品的上市,其市场份额不断攀升,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杀菌剂产品类型。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等真菌及卵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该类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线粒体复合体Ⅲ上的细胞色素bc1的Qo位点,阻断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阻碍ATP生成,导致病原菌细胞能量供给不足,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最终导致病原生物死亡。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将该类杀菌剂归类为C3或11组。
在巴斯夫研发的多个QoIs杀菌剂中,吡唑醚菌酯活性最高,其分子中同时引入吡唑和甲氧基氨基甲酸酯基团,体现了巴斯夫开发该类化合物的智慧结晶。
吡唑醚菌酯(英文通用名:pyraclostrobin;商品名:施乐健®等)是巴斯夫1993年发现,2001年登记,2002年在欧洲率先上市,现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登记,用于100多种作物,是全球鲜有的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的重磅产品。
图1 吡唑醚菌酯的结构式
吡唑醚菌酯(施乐健®)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广泛用于谷物、大豆、玉米、花生、棉花、葡萄、蔬菜、马铃薯、向日葵、香蕉、柠檬、咖啡、果树、核桃、茶树等150多种作物以及烟草、观赏植物、草坪等,有效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卵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而且,吡唑醚菌酯(施乐健®)超越了传统作物保护范畴,它是一款集杀菌和植物健康功能于一身的优秀产品,是美国环保署、欧盟和中国就“植物健康作用”登记的第1个产品,是“有病治病,无病健体”理念的典范。“植物健康作用”是指农药除预防和杀灭昆虫、病原菌和其他有害生物外,还能诱导、激发植物生理机能的改变,从而促进植物生长、保鲜、抗逆等。
据巴斯夫介绍,施乐健®是通过调节植物生理效应带来的植株长势及生命力的增强。其具体功效体现在:提高净光合作用,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强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氮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植物营养生长;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消耗;抑制乙烯产生,延缓植物衰老;激活作物自身应激反应,提高作物抵抗干旱、涝害、高温等逆境的能力。“施乐健”让作物积累更多、消耗更少,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实现提质、增产的目标。
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使施乐健®品牌风靡全球,旗下产品日益丰富,百泰®、凯润®、凯特®、健达®、齐跃®、稻清®、凯津®、鑫尊®、欧帕®、碧翠®、禾跃®、颖多®、锐收谷瑞®、锐收果香®等纷纷上市。
2009年1月29日,美国环保署(EPA)批准了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Headline®)“植物健康作用”的登记;同日,欧洲食品链和动物健康常务委员会(SCFCAH)也批准了吡唑醚菌酯“植物健康作用”的登记。2013年3月31日,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在我国获得了玉米上“植物健康作用”的正式登记。这是我国就此功能登记的首个产品。农药登记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田施用吡唑醚菌酯,增产效果显著,逆境条件下最高增产幅度达30%。其后,吡唑醚菌酯又在大豆、香蕉、西瓜上取得了“植物健康作用”的登记。目前,巴斯夫仍是我国取得“植物健康作用”登记的唯一公司。
2011年以来,巴斯夫一直与全国农技中心合作开展“农药减量及作物健康绿色增产施乐健®技术示范项目”。项目已从最早的玉米,扩展到水稻、小麦、大豆、棉花、马铃薯、苹果、柑橘、花生、葡萄等30多种作物,在全国近30个省份、500多个试验区进行广泛的示范和推广。多年的示范结果显示,施乐健®方案表现出稳定的病害防治效果和增产提质功效,实现年均增产9%~10%,其配套处理的农药有效成分用药量平均降低48%,助力农药减量年均1,000吨。
时至2025年3月18日,巴斯夫在我国登记了19个吡唑醚菌酯产品。其中,巴斯夫欧洲公司登记15个产品,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登记4个产品。在这些产品的强劲支撑下,施乐健®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受益。
健力芯®:治疗效果突出
自1966年萎锈灵上市以来,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历经50多年的发展,但直至2003年巴斯夫上市啶酰菌胺及后续多家公司上市数款二氟吡唑酰胺类产品以来,该类杀菌剂才广受关注,市场增长迅猛,2004—2019年,其销售额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1.93%,成为全球第三大杀菌剂产品类型。
SDHI类杀菌剂为病原菌呼吸作用抑制剂,通过干扰呼吸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Ⅱ上的三羧酸循环,抑制线粒体功能,阻止其产生能量,抑制病原菌生长,最终导致其死亡。FRAC将SDHI类杀菌剂归类为C2或7组。
在目前上市的20多个SDHI类杀菌剂中,巴斯夫有多个产品在列,尤其是2012年上市的氟唑菌酰胺,2015年成功超越啶酰菌胺,成为SDHI类杀菌剂中的第一大产品,并一直保持着首席地位。
氟唑菌酰胺(英文通用名:fluxapyroxad;商品名:Xemium®、健力芯®等)是由巴斯夫研发的联苯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其活性高,杀菌谱广,持效期长,选择性强,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和体内移动性,耐雨水冲刷。
图2 氟唑菌酰胺的结构式
(1)移动性强 氟唑菌酰胺分子结构独特,是SDHI类杀菌剂中结构最优化的品种之一。其分子中的3-二氟甲基吡唑基团展现出优秀的杀菌活性;三氟联苯基团则能在亲水和亲脂的环境中自由变化构象,有助于分子穿透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该产品在植物体内油水两层间都有较好的溶解性,因此能高效穿透亲水层、亲油层等多重屏障,快速直达靶标病害,充分发挥其卓越的防效和突出的治疗效果。
(2)持效性好 与此同时,叶片残留的氟唑菌酰胺会缓慢释放,并提供系统性长效防护。未被叶片立即吸收的有效成分分子会聚拢,并在蜡质层形成稳定结构,该结构将持续提供高移动性的氟唑菌酰胺,为植物带来持效全面防护。
(3)杀菌谱广 氟唑菌酰胺能抑制孢子发芽、芽孢管伸长、菌丝体生长、孢子形成,可用于谷物、大豆、玉米、水稻、高粱、花生、马铃薯、棉花、油菜、果树、蔬菜、葡萄、草莓、油籽作物、甜菜、甘蔗、特种作物等100多种作物及草坪,防治由壳针孢菌、灰葡萄孢菌、白粉菌、尾孢菌、柄锈菌、丝核菌、核腔菌、链格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氟唑菌酰胺对作物安全,既可叶面喷雾,也用于种子处理。
图3 氟唑菌酰胺(健力芯®)防治谱
氟唑菌酰胺(健力芯®)低毒,无致癌、致畸作用,对生殖无副作用,无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对环境友好。
基于优秀的产品性能,氟唑菌酰胺(健力芯®)成为巴斯夫重点打造的产品之一,公司计划将其引入世界上70多个国家,用于100多种作物。2011年,氟唑菌酰胺率先在英国登记,2012年上市。该产品现已在全球绝大多数主要市场取得登记和上市。
2012年,氟唑菌酰胺(健力芯®)的全球销售额为0.92亿美元,2020年达5.33亿美元,占SDHI类杀菌剂当年销售额的25.43%,2012—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4.56%。据巴斯夫预测,氟唑菌酰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6.00亿欧元。
为了有效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扩大防治谱,同时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巴斯夫开发了氟唑菌酰胺(健力芯®)的许多复配产品。其配伍产品包括: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氯氟醚菌唑、丙硫菌唑、氟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甲霜灵+吡唑醚菌酯、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灭菌唑+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灭菌唑、吡唑醚菌酯+甲霜灵+灭菌唑、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甲霜灵、溴虫氟苯双酰胺+吡唑醚菌酯+灭菌唑+甲霜灵等。尤其是与氯氟醚菌唑、溴虫氟苯双酰胺等新的专利产品的复配,将为2026年即将专利到期的氟唑菌酰胺(健力芯®)赢得更多市场机会。
2013年9月17日,巴斯夫欧洲公司98%氟唑菌酰胺原药、12%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乳油、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在我国取得临时登记。时至2025年3月18日,巴斯夫在我国登记了10个氟唑菌酰胺产品。其中,巴斯夫欧洲公司登记了7个产品,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登记了3个产品。其中,有多个产品也同时在施乐健®、锐收®门下效力,如健达®(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锐收多乐®(400克/升氟唑胺·氯氟醚悬浮剂)等。
锐收®:保护作用显著
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类老牌产品,上世纪70年代即有产品诞生,20世纪80、90年代不断有新产品上市,并发展成为杀菌剂市场的领军产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陆续推出,并实现对三唑类杀菌剂的超越。与此同时,三唑类杀菌剂进入发展缓慢期。2002年以来,三唑类杀菌剂进入无新品上市的空档期,直至2018年巴斯夫氯氟醚菌唑上市,才打破了这一僵局,填补了三唑类杀菌剂10余年无新品上市的空白。
氯氟醚菌唑(英文通用名:mefentrifluconazole;商品名:Revysol®、锐收®等)是由巴斯夫研发的新型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是公司历时10余年、从4,000多种候选活性分子中筛选而来,2016年首次公开,2018年上市。公司完成的290多项研究,全面检验了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不仅拥有卓越的产品性能,高效防治许多作物病害,有效提高作物活力及产量,而且对环境、非靶标及人畜安全。
图4 氯氟醚菌唑的结构式
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氯氟醚菌唑亦为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抑制剂(DMI),通过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坍塌,抑制病菌细胞生长。FRAC将氯氟醚菌唑归类为G1或3组。
与众不同的是,氯氟醚菌唑分子中独有的异丙醇基团,使其能够非常灵活地从游离态自由旋转,与靶标结合成为络合态。研究表明,氯氟醚菌唑与靶标结合的强度平均比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强100多倍,因此能表现出更加稳定的防治效果。
当菌株的结合位点发生变异而产生抗性时,传统三唑类杀菌剂由于构象单一,导致其对抗性菌株的防效下降。而氯氟醚菌唑灵活多变的结构以及优异的内在活性,使其面对不同的抗性菌株时,始终能与位点牢牢结合,保持卓越的防治效果,是病害防治和抗性管理的重要工具。
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锐收®)至今仍对具DMI抗/耐药性的菌株具有较好防效,如对DMI产生抗性的壳针孢属菌株,氯氟醚菌唑可提供接近100%的防效。
氯氟醚菌唑(锐收®)广谱、高效,兼具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具有较高的酶选择性和内吸性,持效期长。该产品还具有很好的向顶传导性,表现出叶内“蓄水池”效果,叶肉细胞间驻留的有效成分发挥了“蓄水池”效应,可以缓慢持续释放有效成分,从而提供稳定长效的保护作用。施药后,药剂可以到达整个叶片,形成长达21天的持效作用。也即,锐收®兼具“蓄水池”(长效保护着药部位 )和“细水长流”(稳定传导,提供持续全面防护)的双重效果。
氯氟醚菌唑(锐收®)适用于大田作物、经济作物、特种作物等60多种作物,如谷物、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棉花、油菜、葡萄、青椒、咖啡等经济作物,以及草坪、观赏植物等,高效防控60多种真菌病害;并能防治抗性病原菌,包括对DMI产生抗性的真菌;还能提升作物活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既可叶面喷雾,也用于种子处理。
相对于其他许多有效成分,氯氟醚菌唑可以被植物更快吸收,具有很好的耐雨水冲刷作用,并能将很多不利天气(如干旱、冰雹、霜冻、炎热、强紫外线等)的影响降至最低。
氯氟醚菌唑几乎不参与植物代谢,不抑制作物生长,对作物安全性高。其使用灵活,适用于多种作物的不同生育期。针对葡萄、黄瓜等作物,巴斯夫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性测试,结果表明,该产品对不同生育期的作物都安全。
基于锐收®(氯氟醚菌唑)诸多方面的独特优势,该产品非常适合早期用药,即在病害侵染前或病害发生初期施药,从而有效降低病原基数,减少田间病情,充分发挥其保护效果。在作物早期用药,幼苗、幼叶抵抗力较差,易发生药害风险,而大量的试验和应用实践表明,与同类产品相比,锐收®对作物安全。
氯氟醚菌唑(锐收®)解决了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对人体、动物具有的潜在风险问题,拥有较好的环境特性,符合现行全球农药管理的最高标准。是欧盟三唑类药剂新法规下第一个获得登记的全新专利三唑类药剂;是中国农药登记新规下,第一个符合要求的全新创制三唑类化合物。
氯氟醚菌唑(锐收®)有望成为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上市产品;公司计划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上市,用于60多种作物;预计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欧元。2018年,氯氟醚菌唑在韩国率先上市,现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40多种作物上完成登记,其中,在美国作为减风险农药获准登记。
氯氟醚菌唑的登记产品既有单剂,也有其分别与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丁苯吗啉、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等的复配产品。
自2015年起,巴斯夫开始在我国进行开发试验,基于氯氟醚菌唑的产品将在我国14种作物的16个靶标上登记。2020年1月7日,巴斯夫欧洲公司在我国一举登记了4个氯氟醚菌唑产品:97%氯氟醚菌唑原药、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锐收丰泰®)、400 g/L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锐收果香®)、240 g/L氯氟醚·吡唑酯乳油(锐收谷瑞®)。这是巴斯夫锐收®系列产品在我国的首次登记。
2020年5月18日,巴斯夫在我国率先上市了锐收果香®,应用于果蔬作物,这是氯氟醚菌唑在亚太地区的首个上市产品。2020年下半年,巴斯夫在我国推出了锐收谷瑞®,这是锐收®系列中首款应用于大田作物的产品。
2024年6月12日,巴斯夫宣布在中国推出全新水稻用杀菌剂锐收丰泰®。锐收丰泰®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为种植户提供水稻抗性管理新选择。公司通过300多场水稻示范试验,充分验证了锐收丰泰®防治水稻病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另据试验,锐收丰泰®对水稻纹枯病高效,且防效稳定。锐收丰泰®与稻清®(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组成的稻丰泰方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对稻曲病的防效甚至高达92.4%。
2024年,巴斯夫推出锐收多乐®(400 g/L氟唑胺·氯氟醚悬浮剂),这是双专利杀菌剂产品,兼顾病害预防和治疗双重功效,从而大大减轻种植者的作物管理压力。
时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共登记了8个氯氟醚菌唑产品,其中包括巴斯夫欧洲公司的5个产品、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的3个产品。
“黄金三角”杀菌剂组合:作物病害管理金标准
在农药减量化、提升作物单产等国家一揽子政策推动下,巴斯夫针对中国市场,围绕三大原创杀菌剂吡唑醚菌酯(施乐健®)、氟唑菌酰胺(健力芯®)、氯氟醚菌唑(锐收®),组成“黄金三角”杀菌剂组合,充分发挥这些产品的特点和优势,最大程度地协同其综合效应,提出“植物健康+保护+治疗”的作物病害管理金标准,力求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作物的更优品质和更高产量,为多个作物方案构建病害管理的新质生产力。
如在作物生长早期,施乐健®和锐收®的应用可以降低病情指数,同时让植株生长得更好;在作物的关键窗口期,及时引入健力芯®产品,不仅最大程度地保护作物,而且对已经发病的作物也可以形成很好的治疗作用。
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三大有效成分通过单剂、二元或三元混配、产品组合,形成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病害管理的定制式的丰富的产品集群。据巴斯夫介绍,在这样的新理念指导下,病害管理方案将不再局限于这三大有效成分的两两组合(如健达®、锐收果香®、锐收多乐®等),而是让“黄金三角”杀菌剂组合在这三大有效成分引伸的施乐健®、健力芯®、锐收®三大品牌系列下,打造更加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和差异化的作物解决方案(如健许®+锐收果香®、锐收多乐®+凯润®、锐收多乐®+百泰®等),进一步丰富“植物健康+保护+治疗”的内涵,并灵活地将这一理念发扬光大。
而且,通过这一“黄金三角”杀菌剂组合,巴斯夫可以准确定位各个杀菌剂的独特市场。如巴斯夫的健达®作为吡唑醚菌酯与氟唑菌酰胺的混配制剂,表现出优秀的防治效果及植物健康促进作用,为种植者创造了1+1>2的作物管理体验;锐收果香®(400 g/L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则是一款优秀的保护剂,而且使用得越早越能体现出植物健康作用;2024年新推出的锐收多乐®则是融合氟唑菌酰胺和氯氟醚菌唑的双专利杀菌剂产品,兼顾病害预防和治疗双重功效,从而大大减轻种植者的作物管理压力;巴斯夫围绕健力芯®品牌开发的健许®(300 g/L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健冲®(40%氟唑胺·戊唑醇悬浮剂)和健新欣®(260 g/L氟唑菌酰胺·咯菌腈悬浮剂)等系列创新产品,不仅能够快速完成市场定位,同时也能协同成网地加速组成新的布局。
实际上,巴斯夫已经在农业生产中践行这样的植保模式,在小麦、水稻、马铃薯、葡萄、番茄、香蕉等作物解决方案中,吡唑醚菌酯(施乐健®)、氯氟醚菌唑(锐收®)、氟唑菌酰胺(健力芯®)三大有效成分的产品都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作为全球杀菌剂领域的领军者,巴斯夫依托三大重磅杀菌剂有效成分组成的“黄金三角”组合,打造了集“植物健康+保护+治疗”于一体的作物病害管理金标准,并通过施乐健®+锐收®+健力芯®三大品牌的协同效应,有望为行业树立作物病害管理新标杆,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启发。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