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近日发布公告,拟批准含有新型活性成分异噁唑虫酰胺 (isocycloseram) 的10种产品登记,并向公众开放意见征询。征询期持续30天,将于2025年6月10日截止。
异噁唑虫酰胺是一种广谱触杀型杀虫剂,拟用于农业作物、草坪、观赏植物的害虫防治,以及商业、工业和家庭环境中的室内外害虫控制。异噁唑虫酰胺的目标害虫包括对农作物危害严重的褐斑蝽(主要危害棉花)、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主要危害马铃薯)以及小菜蛾(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等。这一新型成分的引入,将为农户提供额外的虫害管理工具,有助于保障农作物产量与食品安全。
1 EPA风险评估结果
EPA同时发布了对异噁唑虫酰胺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估及《濒危物种法》下的初步生物评估。主要结论如下:
(1)人类健康风险:在按照拟定标签使用情况下,对人类健康无显著风险。
(2)生态风险:
未发现对水生或陆生植物的风险。
对生态系统中某些非靶标物种存在潜在影响,包括:喷雾处理可能对传粉昆虫构成风险;喷雾、种子处理及土壤处理方式可能影响水生无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长期摄入处理过的油菜籽,可能存在慢性风险。
(3)濒危物种评估:EPA做出“可能造成不利影响”(Likely to Adversely Affect,LAA)的判断,意味着至少一种受保护物种可能受到影响。
2 拟定的生态风险缓解措施
为在确保作物虫害防治灵活性的同时降低生态影响,EPA提出了多项风险缓解措施,包括:
(1)要求使用者查阅“濒危物种通报系统”(Bulletins Live! Two),获取相关限制措施;
(2)标签上必须包含可选择的径流与侵蚀控制措施链接;
(3)禁止在下雨期间或土壤饱和状态下施药;
(4)限制航空喷洒,仅允许在玉米、棉花、马铃薯和大豆中使用,且部分区域实施地理限制(将在濒危物种通报中以PULA形式公布);
(5)对空中、地面及气雾喷洒施加缓冲区要求;
(6)果园作物禁止在开花前3天及开花期间喷洒;对持续开花作物,禁止在蜜蜂最活跃时段喷洒;
(7)推行传粉者友好管理实践,例如与本地蜂农沟通、保护地巢蜂等;
(8)要求防护种子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蜜蜂的危害;
(9)指导使用者妥善收集或覆盖洒落的处理种子及地面裸露种子。
在落实以上缓解措施及为8个濒危物种设定的农药使用限制区(PULAs)后,EPA预测,异噁唑虫酰胺不会对受保护物种的存续造成威胁,也不会导致关键栖息地的结构功能遭到严重破坏。
3 下一步计划
EPA将在公众意见期结束后,综合各方反馈,决定是否正式批准异噁唑虫酰胺的登记。若最终评估结果仍指示该物质可能影响濒危物种或关键栖息地,将启动与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FWS)或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的正式协商程序。最终,由这些服务机构决定是否需进一步缓解措施,以确保不会对濒危物种造成“灭绝风险”或对其栖息地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