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业:粮安为本 创新为要
发布日期:2022-11-11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大数据 作者:郁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药工业华丽转身。2021年,全行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98亿元,是2012年的1.15倍;利润总额249.8亿元,是2012年的1.42倍。10年来,行业整体效益稳步提高,转型步伐逐步加快,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日趋提升,绿色发展行稳致远,在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用不可替代。

       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全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门槛从2012年的2.02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4.51亿元,百强企业销售总额从617.43亿元上升到2,062.07亿元,占到农药行业销售总额的74%2017年,原中国化工集团实现对Adama公司的完全吸收合并,国内首次出现百亿级农药企业。同年,原中国化工集团完成了对瑞士先正达的交割,改变了全球农药农种产业的格局,中国农化企业跻身世界第一梯队。2012年全球农化20强榜单上中国还仅占2席,但2020年已有11家中国企业上榜。全球农化三分天下,中国有其一。

       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我国常年生产的农药原药品种由2012年的不足300个增加到近400个,增幅接近50%;品种结构逐渐完善,杀虫剂比重不断下降,已从2012年的31.7%降至2021年的15.4%,除草剂和杀菌剂比重已分别由2012年的58.3%8%调整为2021年的67.8%15.3%,生物农药发展进入快车道;高毒农药削减计划实施顺利,除了农业生产等必须保留的高毒农药品种外,其他高毒农药品种逐步淘汰禁用,高毒农药品种数量不足5%,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比重逐步提升。

       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新农药创制事业取得极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新农药创制能力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国内在新农药基础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农药靶标发现、作用机制研究、新农药先导发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创新了一些农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理论、方法和平台,筛选出了一批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活性新先导及候选药物。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已达70多个,丁香菌酯、氟醚菌酰胺、四氯虫酰胺、环氧虫啶、乙唑螨腈、苯唑氟草胺、喹草酮等均已实现产业化,新农药创制体系也不断完善。

       产品质量、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水平日渐提升。我国农药行业不仅在新品种开发上进展加快,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上也不断钻研,特别是创制类新品种原药纯度可达95%以上,生产的很多专利保护期外的农药品种质量已超过原开发者的水平,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在原药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制剂产品质量也有很大提升,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在国际市场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实现了工艺优化、反应设备大型化、生产过程连续化和自动化,生产过程清洁环保、产品绿色低毒。

       全球贸易地位快速提升。据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农药89.7万吨,2021年已达220.2万吨,贸易顺差逐年扩大,在全球农药贸易中的地位快速提升。

       农药使用零增长达到预期。2015年,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方案。经过5年实施,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利用率明显提升,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经科学测算,2020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超40%,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据统计,全国种植业农药使用量(折百量,下同)由“十二·五”期间的年均29.98万吨下降到“十三·五”期间的年均27.03万吨,降幅9.84%,高毒农药占农药使用(折百量)小于1%

       新型服务模式异军突起。“农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种、药、肥一体服务模式兴起,“互联网+农业”风起云涌,网上购买农药、作物病虫草害远程诊断、个性化定制的天气预报、病虫草害预报等互联网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