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后,山东和江苏化工产业中期观察
发布日期:2021-01-05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中国化工报社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山东和江苏是我国传统化工大省,化工产业规模长期居我国第一和第二位。近年来,迫于当地严峻的化工安全环保形势,两省不约而同地启动了化工产业专项整治行动,其力度和影响在新中国化工产业发展史上堪称空前,也极有可能绝后。

       为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治乱用重典、毕其功于一役,对已经千疮百孔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扭转,对若干历史遗留问题和沉重包袱进行集中清算,是此轮产业集中整治的重要现实背景。经过数年的整治行动,山东和江苏的化工产业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现状和运行状况如何,行业企业的心态怎样,业界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又有哪些变化?在即将跨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即将开启新局面的关键节点,我们再次将目光瞄准山东和江苏两省,开展产业整治的中期观察与评估,以期为两省乃至全国的化工产业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和提供一些参考。

1  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果

       山东省化工产业近年来集中暴露的问题,是我国化工产业过去多年粗放型发展的缩影。自2017年启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以来,历经3年努力攻坚,以落后产能淘汰为主线,以低质中小企业和化工园区集中出清为抓手,山东化工行业头上的“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标签明显褪色,“高质发展、高端化工、高效园区”的新蓝图已经浮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山东省用3年时间践行了一个极具胆略和雄心的化工产业再造计划。

       经过长期发展,山东化工业形成了炼化、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等七大产业板块,且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长期实行自行其是的“放养”政策,缺乏对标国内外产业高端和前沿的顶层设计的刚性约束,造成行业长期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累积了一系列重大矛盾:化工产业布局散乱、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粗放、创新能力不足、安全事故频发、环保问题丛生……2017年,痛定思痛的山东省祭出为期5年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其“翻转乾坤”的力度一时震动全国。

       3年来,山东省围绕化工产业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查隐患、强整治、促转型,全省共完成7,700多家化工生产、危化品仓储经营和运输企业的评级评价工作,2,369家整改不达标企业有序退出。至2019年底,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降至3,07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降至2.08万亿元。

       与此同时,山东省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初战告捷。经过认定,全省化工园区由原来的199个压减到84个,占行业产值比重提高到70%以上。山东的化工园区评价认定管理办法,已经成为全国的范本推而广之。

       一手抓“去旧”,一手抓“上新”,山东化工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双轮驱动。通过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山东传统化工产业的体质得到了集中增强;通过“腾笼换鸟”的产能置换,建设布局了一批高端化工项目,成为抢占未来的“种子”和“星火”。

       “经过3年集中攻坚,化工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化工产业安全绿色、集约高效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产业发展实现深层次、根本性转变,化工产业朝着高质量、高端化方向加速迈进。”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专职副主任李莎评价。

       江苏省的产业整治与山东有相似之处,亦有明显差异。江苏省2016年启动“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即“263”行动),后又层层加码。4年来,江苏省已经累计关闭化工企业8,000多家,力度前所未有;全省近百处化工园区和集中区经过集中认定,仅有29家获得正式名分。

       但与山东省“破”与“立”齐步走不同,江苏的产业整治重在“破”,体现在集中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企业和园区上。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或者殊途同归,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2  后遗症不容忽视

       传统化工大省史无前例的重典整治,并非只有成效,所付出代价及后遗症也相当突出,不容忽视。

       山东省的产业整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但代价与阵痛可能是暂时失去王者宝座。作为连续28年居全国第一、总量一度占到全国1/5的化工大省,山东省一直是中国化工产业的风向标与代言人。但近几年随着山东和江苏化工产业的阶段性衰落,而另一个石化大省广东高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大旗异军突起,迅速重塑了中国化工产业的格局。2019年,广东省化工产业主营收入一举突破1.5万亿元,不仅超越长期居第2位的江苏省,而且与老大山东省的差距缩小到5,000亿元。随着后期广东多个世界级高端化工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广东超越山东实现反超登顶,似乎并不是荒诞和遥远的事情。

       江苏省化工行业近年来一路关停,而且相比较其他省份,江苏地区拟在建的新化工项目也较少,特别是规模化及一体化的高端化工项目更少,因此除了难看的行业经营数据,还有弥漫在整个化工业界的迷茫和焦虑。

       江苏化工行业2019年实现主营收入1.19万亿元,比历史高峰时期差不多腰斩,暂排位全国第3位,跟另外两个化工大省浙江和辽宁已经在伯仲之间。2020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石化业运营面临很大压力,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均同比下降,实现营业收入7,355亿元,同比下降10.75%;实现利润总额408.42亿元,同比下降17.7%;全行业亏损面达20.19%。进入下半年以来,虽然行业生产正从疫情影响下逐步恢复,但同比仍多下降,面临着诸多挑战。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传统化工第二大省江苏跌出全国前五,似乎也不再荒诞。趋势一旦形成,往往短期内很难逆转。因此,我们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前很多的江苏化工业内人士都在探问:在江苏,干化工究竟还有没有前途?前路究竟在何方?大刀阔斧的化工整治之后,江苏省下一步究竟还是不是要继续定位于“化工大省”,可能需要作出关键抉择了。

3  由破而立迎来关键转折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70多年前,毛主席就辩证地提出“破”和“立”的关系。应该说,山东和江苏对化工产业的集中整治,初衷和目的并不是要整垮这个产业,而是要通过整顿治理,最终实现产业由破而立、由乱而治,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经过三五年的集中整治,当前应该说“破”的工作已近尾声,但“立”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何为“立”?在于产业龙头有龙头的使命,龙头是用来引领和示范的。之前高速度增长的阶段,山东和江苏拔得头筹故而成为了龙头,在当前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中,很显然传统的化工大省山东和江苏并未抢得先机,而近几年的产业整治,也可以视为山东和江苏重新成为龙头、重新赢得荣誉的战略布局——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赢得入场券——这恰恰就是“立”的最新诠释。

       地炼是山东化工产业的特色和缩影。作为我国炼油大省,山东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最高达到2.1亿吨,占全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的28%。经过多年治理,目前地炼产能还有1.3亿吨,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70%、全国炼油产能的17%。但山东的炼油一直以中小型地炼为主,分布散乱、规模偏小、实力不强、产品结构单一、油化比例失衡(成品油比重大、化工品比重小)、盈利能力不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均偏弱,随着国内一批大型现代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陆续上马以及跨国石化巨头在我国布局,地炼发展空间被不断压缩、可持续发展遭遇严峻挑战。

       加快地炼产业的提档提质,成为山东化工产业整治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从2015年开始,山东以原油进口使用权下放为契机,组织地炼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前提下申报进口原油,至2017年已淘汰落后地炼产能6,197万吨。截至到今年11月底,全省经核查发现的13家200万吨/年以下炼油产能企业的炼油装置已全部拆除完毕,合计炼油产能近400万吨。目前该省还有地炼企业30余家,规模均超过200万吨。而根据山东省规划布局,2022年底前山东城市人口密集区和300万吨及以下的地炼企业炼油产能要完成整合转移;2025年底前全省500万吨及以下未实现炼化一体化的地炼企业也将分批完成产能整合转移。

       落后产能的淘汰出清,为山东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山东地炼行业的产能置换、以新替旧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2019年8月,该省有10家地炼企业同意参与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产能替代,成为首批达成产能整合转移意向的地炼企业。这10家企业单套常减压加工能力均在350万吨/年以下,合计2,790万吨产能。

       2020年10月24日,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宣布开工。一期项目包括2,000万吨/年炼油和300万吨/年乙烯等共56套装置,总投资1,274亿元,建设周期2年。裕龙岛项目还规划了二期,最终总规模将达到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总投资概算3,876亿元。将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小地炼,最终整合置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炼化一体化巨擘,也有望使山东裕龙岛最终跻身国家级石化基地之列。

       江苏省“立”的主要看点,在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上马建设。江苏省政府2017年7月正式批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作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该基地规划面积62.61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将于2030年前后形成4,000万吨级炼油、400万吨级芳烃、300万吨级乙烯的产业规模,形成多产品链、多产品集群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

       2018年底,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先导项目——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是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高端炼化项目,总投资约677亿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50%以上,预计将于2021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可实现年产值超900亿元,年利税超过200亿元。一座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基地,正在黄海之滨迅速崛起。

4  黎明已近未来仍可期

       在我们研究团队2019年初推出的智库研报《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中,提出了一个基本判断:从区域经济、产业基础、规划布局、项目建设、市场选择、地缘优势、营商环境等诸多因素来综合考量,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有望在石化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竞跑中抢得先机、拔得头筹。“石化业高质量发展看广东”,有望成为一个新的产业发展趋势。不到2年时间的产业演变,广东石化产业以其迅猛赶超之势,明证了我们提出的论断。

       幸福来自于对比,痛苦也来自于对比;进步来自于对比,落后也来自于对比。对比传统石化大省山东、江苏和高质量发展新锐强省广东的不同发展脉络,我们分明能看到,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何方。从山东和江苏产业整治思路及阶段性成效与广东省石化产业的类比,我们也能清晰预见,风雨过后见彩虹,山东和江苏化工产业的未来依然是光明可期的。

       与广东省一样,山东和江苏同处我国化工主力消费市场和出口前沿阵地,坐拥绝佳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捷,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丰富,是发展化工产业的风水宝地。但也正因为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安全环保以及产业层次的要求必然更高,这构成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规模发展化工产业的前置条件。故此,山东与江苏化工产业只要且必须夯实了安全与环保的根基,率先转型走向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其前途依然且必然是不可限量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当前的山东和江苏化工产业,当前已经站在黎明之前,虽然迷雾遮掩,但曙光已现。

       如前文所述,山东化工产业整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虽有阵痛,但假以时日,山东还将王者归来捍卫自己的荣耀。山东不乏卓越的企业典型,万华化学、鲁西集团、玲珑轮胎、华鲁恒升、青岛海湾、齐翔腾达……都是响当当的行业旗舰与标杆,随着山东落后化工产能逐步出清、先进产能和留存企业加速向化工园区聚集,以及具有一号(全面)示范引领作用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落地开建,山东化工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重任完成在望,届时山东将以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面貌,重新定义和引领中国化工产业。

       相对来说,江苏省的情况更为复杂一些,发展模式转换也尚存在不确定性。我们认为,江苏省完成存量化工产业的整治和收缩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增量的龙头,有可能成为引领江苏化工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新轨道的一号工程,其园区化、产业链一体化、高科技与高效益、本质安全环保等将为全省化工行业企业提供真切的学习对标范本,其无与伦比的创富和赋能效应则将坚定管理部门继续做大做强化工产业的决心,从而为行业带来不可或缺的政策支持与理解默契。

       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众多,且江苏省的纺织工业发达。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做大芳烃和聚酯产业,将从原料端消除短板,丰富和壮大江苏现有的优势化工产业,并更好地对接和配套下游产业需求。此其一。其二,江苏省未来将重点培育纤维及复合材料、膜材料、光伏材料、电池材料、储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超导材料、石墨烯材料、生物质材料、纳米材料等高新产业和新兴业态,向产业链的纵深和高端延伸拓展,这就从终端需求提升了江苏化工产业的“天际线”。原料端消除短板、中间环节固本提质、高端应用破除瓶颈,江苏化工一整条产业链的大龙就激活了。

       因此,江苏化工业界无需迷茫与悲观,以回炉精炼和二次创业的精气神,全力推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高水平建设,全力推进江苏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立足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对接国家战略重大需求,未来其实已经就在脚下。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