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农药行业频繁遭到反倾销诉讼的应对思路
发布日期:2025-02-19 信息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近一年来(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国外对我国农药行业发起的反倾销诉讼中,最典型的是印度对华草铵膦及其盐类产品的反倾销调查。2024年6月29日,印度商工部应国内企业申请启动调查,并于2025年2月10日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2,998美元/吨的反倾销税,有效期5年。该案件涉及印度海关编码38089190、38089390和38089990项下产品,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全年,损害调查期覆盖2020—2023年多个时间段。应对建议:

1  企业层面

       一是积极应诉:应当积极提交出口商问卷并参与听证会。通过对损害幅度和倾销幅度的抗辩来降低最终可能获得的惩罚关税税率。针对印度草铵膦案件,涉案企业应配合实地核查,通过专业律师团队争取单独税率,避免惩罚性税率导致市场流失。二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低价竞争策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药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环保性能,例如开发缓释剂型或生物农药。三是市场多元化:开拓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同时关注印度BIS强制认证要求(如PVC、PP等产品),提前布局认证体系。

2  行业层面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行业协会应对聚氯乙烯、草铵膦等高危产品实施出口监测,及时通报印度等国的政策变化(如2024年印度50%的化工案件针对中国)。二是组织无损害抗辩:针对转口贸易风险(如东盟转口印度案件),联合上下游企业收集产业链数据,证明中国产品未对进口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3  政府层面

       一是推动规则制定:在WTO框架下争取市场经济地位认定,重点解决替代国选择等争议条款,降低印度等国的歧视性税率。二是完善法律支持:建立反倾销应诉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审计和法律咨询服务,规范出口企业账目管理以应对核查。中国地方政府也有不同申报“双反律师费补贴”的项目,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维权成本。

       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对华化学品进口额同比下降12.6%,凸显反倾销措施的冲击。建议通过上述组合策略,系统性应对贸易壁垒。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