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成,化工部沈阳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籍贯河北秦皇岛北戴河,1939年3月出生。1957年毕业于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海光中学(后改北戴河中学),同年考入秦皇岛山海关中学(前身田氏中学)。1960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二系学习放射化学,1963年专业调整为有机化学,1965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
1965年8月到1966年5月在沈阳化工厂劳动实习,不久参加“四清”工作队。实习一年期满回院被分配到农药第二研究室。“文革”期间许多老教授被下放到基层锻炼,当时沈阳院副总工程师张少铭下放到农药二室,他也参加了新农用杀菌剂创制工作。1965年国家将农业十大病害(小麦条锈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玉米大、小斑病,棉花枯、黄萎病,苹果树腐烂病,甘薯黑疤病)列入全国防治攻关目标,沈阳化工院承担棉花枯、黄萎病和苹果树腐烂病新药防治研究,李宗成在张少铭先生带领下开始合成新内吸性杀菌剂,参与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实验,到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辽宁棉花研究所(辽阳)、辽宁(熊鸢)果树所、山东(泰安)棉花所、山西吕梁地区农科所等地参与防治棉花、苹果树病害药剂防治。
1971年院里组织农药部开展狄氏剂攻关会战,为当时的坦赞铁路提供一定数量的原药。后到农药三室任专题组组长,1977年任农药二室副主任。
1977—1984年担任农药二室主任并兼任专题组长。带领本组并联合兄弟组开展甲霜灵技术开发,并在南通染化厂开始大规模生产,为我国填补防治霜、疫霉病药剂空白。
1984—1987年作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在James Kutney教授研究组从事天然产物抗癌药物(三尖山碱、三尖山酯碱)组织培养研究。
1987年回国后曾担任副总工程师、副院长及院党委委员等职,主管院农药专业,组织农药主要技术力量开发并推广一批重要农药品种技术转化到我国主要农药企业;集中力量建立新农药创制平台,尤其是农药安全评价体系建设,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新农药创制;认真贯彻国家计委关于《工程中心建设》的指示,担任农药工程中心(沈阳)项目主任,积极筹集资金较好完成工程中心建设任务。
他曾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农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农药登记评定委员会(4~6届)委员、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大百科全书》特约编审、《中国化工大辞典》编委、化工出版社第四届编委会编委、中国科协组织编写《化学工程学科进展》撰稿人之一、《农药》主编、《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办公室首席专家、沈阳市科协常委(1988—1992年)。
曾获以下荣誉:1980年沈阳市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二批)、化工部中青年专家(1990年)、国家级中青年科技专家(1991年)、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特殊贡献奖(终身成就奖);荣获发明专利金奖(获奖第一名,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名)、化工部和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名)等。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