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应用面积达10亿亩次,中国种子处理剂市场迎来发展春天
发布日期:2019-03-06 作者:农资导报农药 王献伟

       种子处理是当前我国植保工作中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植保方针,能够降低环境影响,保证苗壮苗齐,有效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防治一些疑难病虫,节药省工易推广,有利于作物健康、增产、增效。

       35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与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种子处理技术国际研讨会”在CAC农化展期间召开。与会专家表示,随着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种子处理技术发展潜力巨大,有望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种子处理市场总收入29.8亿美元,预计2020年达到56.1亿美元,2014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6%。而我国种子处理剂市场20122015年年增长20%,实现迅猛发展,总应用面积达到10亿亩次左右,占到全国病虫防治面积的12.5%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表示,从产品登记数量来看,近5年来登记数量快速增加,达到829个,登记厂家278个。登记的有效成分中,微生物制剂和营养制剂逐渐增多。但是登记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对病毒、细菌有效的管理,且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使用不规范,受环境影响大,药效不稳定。王凤乐建议,种子处理是高含量的技术手段,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推广手段。在种子处理剂应用中,要重点关注药害风险防控和对蜜蜂、环境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杨代斌博士表示,种子处理用药量最大的是10个有效成分,有8个具有内吸性的。对于种子来说,化合物亲脂性越强,亲和力越强;对于植物组织来说,亲水性越强,移动性越强。对内吸性的化合物来说,亲脂性和亲水性有一个平衡值,平衡值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吸收。虽然根系的吸收能力要比种子强,但是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途径和根系吸收途径接触的药量不一样,种子接触的药量要比根系接触的药量多得多,所以导致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途径对药量的吸收要比根系途径吸收的要大。如果发生药害的话,大多数发生在种子的萌发阶段,一旦种子出土以后,很少再发生药害。

       “从1978年开始引入以来,种子处理剂在我国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同样的成分、剂型,不管是哪家的种衣剂,为什么总是产生药害?低温往往是导致药害的根本原因,但在农药标签上,却很少有厂家会注明,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文化的体现。”黑龙江农垦总局植保站研究员王险峰表示,在中国农药领域,有两部法律,《农业技术推广法》要求先试验后推广,往往却被人们忽略了。中国种衣剂最大的问题就是仿制、没有创新,种衣剂的应用应该与现代生命科学结合起来。

       深圳千色龙种子健康科技与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种子处理与种子健康的企业,从种子包壳和丸粒化、生物菌剂、控释和精准用药到健康检测和用药,在一些新的方向上进行了全方位尝试。千色龙总经理陈晓枫表示,种衣剂是实现农药化肥双减的重要工具,它代表着一种精准、省力、省工的施药方式。要想通过种衣剂真正实现双减,一方面要通过种子本身携带的病原菌来判断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药,一方面要根据作物种植区域的发病情况来判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农药。在这方面,种业与农药企业未来的合作一定是个趋势。

 从事种子处理多年来,陈晓枫感触颇深:“我们做种子处理的人员,改变了整个公司的推广模式。首先种子是整个农业操作的第一步;第二种子处理是个非常特殊的门类,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各类作物只有一次机会;第三是在我们国家从非常低的水平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发展阶段的时候,农民接受这个事物,需要我们不停的教育。整个种子处理剂的难度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做更多的农业服务推广。千色龙希望通过一些种子处理技术的应用,从源头让种子更健康,至少从种子到苗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