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史也是其风险防范前进史,同样任何企业的衰败史也是其风险防范的挫败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企业发生危机的概率虽然不高,但一旦疏于防范,甚而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灾难性的恶果。
企业对危机的防范,也就是提高对危机的免疫力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强化企业信用管理
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企业无信,则失去发展根基。
诚信企业在社会上的理解度、感召力愈来愈威力无穷。企业珍视声誉,口碑极好,其所作所为极易赢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其在危机面前游刃有余、化解顺利。
企业成立信用管理部,或者能落实专门岗位把关信用政策,宣传信用知识,处理信用事件,对外重大业务必须履行严格的信用合同评审程序,以免失信合作伙伴、失信销售代理商、失信最终消费者。克胜集团立足全员守法经营、合规运营的底线,通过企业法务工作的强化,通过全员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普遍提升员工的法制意识,提高员工的信用知识水平。
在信用评审及信用履行中,企业强化各层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健全失信违法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对员工必须宽严适度,言必行,行必果,以法治企,率先要在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上站在社会各界的前列。贯彻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法规、制度的执行力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对规定执行有力的要给予表扬,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予以惩戒。
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在信用诚信基础上,升华为对企业的忠诚,愈发珍爱公司,团队精神焕发,产生与企业事业共进退、共患难、同呼吸、同命运的优良劳资境界。
二、强化员工危机意识
认为企业不会发生危机本身就是企业最大的潜在危机。
危机意识下的工作路数有助于企业及早发现和解决矛盾,或减缓发生时间,或减少危机损失。
许多事务可能向坏的方面发展,不利因素必须超前化解。量变的积累就是质变,突发危机均有诱发其出现的内因和外因,均由其前提条件、发生前兆。危机意识下的企业才能警钟长鸣,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哲理,才能摈弃“小胜即喜”“小富即安”的惰性,才能坚持“戒骄破满,顺境思忧,不断追求,创业不止”的发展思路。
克胜集团作为全国农药行业拥有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品牌领路企业,近30年的发展中,持续不断开展危机教育。通过“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双思教育、《甲申三百年祭》学习、未来管理者培训、质量品牌安全环保月等系列活动,自觉反思自省,瞄准新目标,落实新追求,使企业在纷繁复杂的行业变革面前始终能掌握发展主动权,围绕农化主业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登上新台阶。
三、强化企业责任担当
企业使命就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企业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市场、由消费者主宰。企业不仅要向社会奉献物质产品,还须向社会奉献精神产品。企业应当追求利益最佳化,而不是唯利是图式的最大化。
企业立足市场的产品,必须努力做到所有产品零缺陷。企业的产品从出厂到经销高,再到用户手中都要全过程跟踪服务,想法设法、千方百计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与客户结成“双赢”“共赢”关系。因为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质量缺陷产品,对不幸成为使用消费者的用户讲,就是百分之一百的缺陷。面对产品同质化、微利化、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企业产品缺陷甚至索赔的事件,必须极力消弥,否则积液成裘,尾大不掉,积毁销骨,企业自己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慢慢地迟滞其发展,甚至扼杀其发展前程。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公众的企业。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公共关系的管理都必须围绕社会效益进行。加强承担社会义务、竭力回报社会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必要途径。为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奉献的企业,才算走出追求纯经济效益的盲区,踏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共同追求的境界,步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良性循环。
陷入重重困难企业的境遇各有各的不同,但富有凝聚力的卓越企业都有相同的特质:长远的战略管理,以奋斗者为本的人力资源战略定位,激励员工持续创新,真正竭知尽力创新创优,获得成就自我的相应经济收获及可观的尊重满足。
四、强化企业危机监控
被管理者只重视检查的工作,疏于防范,游离监督的失控无异于自杀。
由于抄近路、少辛苦、多挣钱的心理作怪,管理上的一个个漏洞就是企业经营的一个个风险,必须及时发现,坚决堵住以止损,避免危机漫延,损失扩大。
上下沟通阻塞,存游离监督之外的真空带,过度授权成一言堂,缺少巡察,缺少制衡,无闭环的管理体制,必须导致失控,隐藏高风险。
企业生存危机与生俱来,防范危机是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既然企业生存一天就一天也离不开风险,那么,及时判断风险隐患来自何方?临危如何化解?这是每个企业必修之课。
日常的检查、预警制度,发生危险后的响应应急处置责任,都要贯穿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中,事后的问责也不能轻视。企业必须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进行相互制衡的管理结构,任何事务都要可追溯。企业还必须建立发言人制度。正规场合、权威部门要的主要经济数据必须统计口径一致,涉及重大事项理应一种声调,不应多部门、各领导各执一词,以免给人不诚实的虚假感。
信赖不依赖。脱离监管的员工行为,就是漏洞,长期没有专职部门介入的事务,迟早会因小事酝酿成难以收拾的局面,所以企业工作巡查的部署、各类事项每月盘点,阶段小结,年度总结述职都非常必要。
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的名片,这个名片起的作用如何,就应该由相应的反馈系统来判定。员工履职就有授权,但疏于管理,失去监督的权力,往往会被“三观”不正的人钻空子。企业对员工授权后的不管不问,不听汇报,不通过相关方检查就是放任自流,无疑会诱发当事人员失职危机,进而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无防范,必遭大风险。企业的日常管理就要对各类问题,各类风险进行防范,适时科学地加以排忧解难,进而理顺关系,实现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所以管理规范的企业,都有一定之规,形成各自管理文化,如进行较为统一的计划目标管理系统,举行日常工作,阶段工作的汇报述职活动,以及定期安排交叉检查、结对帮扶。不仅员工本人要向直线领导沟通,相关考核评价部门也要掌握其工作动态,便于防微杜渐,扼杀不利因素于萌芽,挽救损失于未然,解救企业于倒闭前。否则,游离于公司管理之外的失控就迟早给企业带来损失,长期失控对公司的危害会更大,甚至给企业酿成无法拯救的灭顶之灾。
企业的危机防范与企业的信用管理、员工的危机意识教育、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员工考核息息相关。企业经营水平、成果根植于风险防范常态化管理的努力程度。企业对风险相关工作常抓不懈,就能见事早,应急快,将风险压降得最小,让企业高质量地、有尊严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