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药灵魂“三问”
发布日期:2020-07-13 作者:克胜集团 崔亚

 

       2020年触及灵魂的三问就是“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相应地,我们对农药也有三问。

农药是谁?

       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如美国,早期将农药称之为“经济毒剂”,欧洲则称之为“农业化学品”。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药的定义和范围偏重于强调对害物的“杀死”,但80年代以来,农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不注重“杀死”,而是更注重于“调节”,因此,将农药定义为“生物合理农药”“理想的环境化合物”“生物调节剂”“抑虫剂”“抗虫剂”“环境和谐农药”等。尽管有不同的表达,但今后农药的内涵必然是“对有害生物高效,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

       农药作为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资料,在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控制人畜传染病,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起着积极作用,为农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农药是具有杀虫、杀菌和除草功能的化学品,人们普遍认为农药是有毒危险品,而农药残留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扩大了农药的危害,使人们对农药谈药色变。

       农药不是妖魔,农药和医药的本质一样,都是活性物质,只不过使用的领域不一样:农药用于作物或环境,防治病害、病虫、杂草或其他有害生物;医药用于人体,防治疾病。公众对农药的误解太多。一提到农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关联词是“有毒”,并视其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罪魁祸首,唯恐避之不及,希望能不用最好。但农药真有那么可怕吗?现在我国使用的农药都是什么样的?

       农药的毒性远低于我们身边经常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质的毒性。公众对农药有太多的误解,许多癌症是食品中的天然毒素产生的,如玉米、小麦、豆类、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肝肿瘤、肝硬化;蘑菇中的肼类毒素会导致肝癌、肺癌和胃癌,而农药并非是引起癌症的主要因素。

       没有农药,粮食安全无从谈起。已知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有2,300多种,这些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危害农业生产,每年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如果没有农药作为武器,人类会在与害虫争抢粮食的战役中大败。如果不使用农药,将会使粮食供应更趋紧张。

       农药在保证农业稳产、增产和优质生产中功不可没,在工业、民生领域也同样功勋卓著,像杀蚊蝇、灭蟑螂、除白蚁药剂和工业用杀菌剂等都是农药。除了农作物病虫害,卫生害虫也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蟑螂、疟蚊等,假如没有农药会引起“天下大乱”。能保障人类健康的,不仅仅是医药,从源头或者传播媒介上消除“病源”,才是保证人们免于病患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农药则一直扮演着这样重要的角色。

       随着高毒高风险农药相继被禁限用,中国农业生产上使用的高毒农药比重很快将为1%左右,不仅产品结构更趋合理,还相继创制出一批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品种、新制剂;同时,农业农村部从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推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农药从哪里来?

2.1  人类长期离不开农药

       人类生存就必须要吃东西,吃饭就需要种庄稼。为了人的生命要用医药,为了粮食少不了农药。但是农药跟医药在社会上的认知大相径庭。人如果有病的话就吃药,得癌症了就得用各种药,哪怕头发化疗掉了也认,只要活着就行。庄稼和人一样,病虫草害须想办法治。

       农药生产属于精细化工行业,上游主要为石油/化工等提供原料,中游包括中间体、原药、制剂3个细分行业,下游为农作物或非农应用。农药也属战略物资,因为当年农药紧缺,后来进入供需平衡时代,现在是供过于求时代,所以农药制造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当初实行专营,后来放开全社会都可以经营。现仍有农药战略储备政策,归为救灾物资。

       中国农药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已是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主格调。理论上讲,农药都是有毒的、都会有残留,只是毒性有高有低,残留有高有低。很多人理解的农药就是有机磷杀虫剂,其实农药分五大类,有机磷属于杀虫剂中的一类。

       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严重影响中国农药产品和农药生产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这其中主要因为农药被滥施。有些农药企业环保意识淡薄,造成污染,破坏形象。

       宣传要实事求是,以平常心对待。有些自媒体很不负责任,宣扬不用农药、不用添加剂。

2.2  农药功不可没

       201979日,大型纪录片《农药》首集《功不可没》在CCTV7套播出。纪录片客观地反映农药真实面貌以及科普农药知识,追忆了中国农药的发展历程。小行业关乎大民生,农药是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如果停止使用农药,农作物将减产32%,在中国,这意味着将有3.5亿人挨饿。使用农药带来的收益大体上为农药费用的4倍。

       旧中国的化工几乎空白,农药工业只有零星的规模极小的手工作坊小厂,品种单一,产量极小,每年仅几十吨。农业病虫害仍无药控制,仅蝗虫灾害平均每3年大发生1次。

       历经23代中国农药人的艰苦拼搏,能每年从虫口、病害等夺粮30%35%的农药,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且国产农药品种从杀虫剂占70%到杀虫、杀菌和除草剂分别占31.2%8.8%60%,高残留农药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比例从70%降至2%以下。

       至2015年底,中国农药产量已达世界第一,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其中一半出口到世界各地。2017年以来,受环保督察、企业限产等影响,农药产量呈下滑态势。农药企业获得原药、制剂加工不同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连卫生类药在内约1,700家,从行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来讲,还有大幅下降的必要和可能。2018年农药原药产量208.3万吨,同比下降29.3%。从20206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理事会上透出的数据:2019年我国农药原药(折百量)产量225.4万吨,同比上升1.4%。全国719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46.43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达到197.8亿元,同比增长0.2%

       中国病、虫、草害种类繁多而且成灾条件复杂,据统计,中国有病害742种,害虫(害螨)838种,杂草704种,鼠害20种,其中使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的病、虫、草害高达100多种,由于合理使用农药,一些常见的病虫草害得到了有效防治。每年为中国挽回粮食产量损失5,800万吨。据分析,每使用1元农药,农业可获收益610元。目前中国农药利用率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粮食生产平均每公顷使用农药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但实际利用率却仅达三成以上。

       现在全国只有很少指定厂家生产高毒农药,主要是用在特殊领域和指定用途。随着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地使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在日益显现出来。农药是有个安全周期的。严格地说,这次打罢药,隔安全期后这些蔬菜才能食用。这是种植者的错、监管者的错。

       目前,还没有扎实的资料和翔实的数据证明农药有致癌作用,都是胡乱猜测的。对于农药的生产和管理,农药主管部门也有一套严格的措施。一有对人有害的情况,国家农药主管部门马上就会停止该类农药的生产。

农药要去哪里?

       2020年一季度原药产量49.5万吨,同比下降7.8%。化学农药利润总额实现41.6亿元,同比下降16.6%。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半数以上企业营收和利润同比不同程度下降。

       农药研发能力的低下,进口农药价格高昂,无疑成了农药行业必须协力解决的头痛问题。中国农药生产以仿制为主,加工相对落后,同质化产品多,新品研发薄弱,行业整体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当前行业聚焦在环保核查、农药集中配送、农药企业信息化、农药管理新政策、作物解决方案、生态农药、兼并重组等方面。农药绿色创新重点包括了加强品种绿色工艺创新研究、加强骨干品种绿色制剂创新研究、推动专利过期品种国产化进程、加快免疫诱抗、性诱剂及调节剂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研发、加快药种肥一体化进程、推进绿色农药全程植保技术和体系建设等方面。致力于高效、绿色农药的研发、生产和绿色植保防控技术的推广,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宗旨,组建了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并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及实验检测设备,保证了产品的高效、安全、绿色环保和良好的稳定性。

3.1  绿色化方能走远

       发达国家都抛弃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而走向生态工业的绿色发展道路。借鉴国外绿色发展经验,我国的农药行业一定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的优质农药。

       (1)作为生产特殊商品的农药企业,必须坚守维护生态环境义务。企业要坚持利润最佳化,而不是最大化。经营要对员工负责、对农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只有每一个企业都在“责任关怀”方面见诸行动,普遍推行绿色发展,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现实经济利益和不可估量的无形利益,同时也可以为树立农化企业良好形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进园进区,通过整合优势资源,研发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工艺,推动建立绿色市场,开展绿色贸易,引导绿色消费,树立绿色形象,应当成为做强做精农化产业的不二选择。地球村时代,中国农药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唯一途径也是坚持绿色发展。

       (3)积极开发新剂型。自主研发的水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大大减少了甲苯、二甲苯、丙酮等溶剂用量,同时减轻了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选用低毒、低残留原料。根据工艺对原料的要求,邀请环保专家、化工专家进行会诊,经过排查优选,先后排出20多类禁用、限用化学品目录,相应淘汰了一批供应商。

       (4)农药企业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走向绿色化须强化以下措施。一是统筹农药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规划为龙头,利用市场手段,辅之非市场手段,引导、促进农药企业实施规划,致力绿色产品研发,创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在各个环节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排放。二是对绿色企业实行特殊税收政策,并许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价格结构内部消化,引导生产者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加快建立绿色发展利益补偿机制,对创制农药等绿色项目的实施给予专项补助。三是要针对农药产品使用后危害显现周期长的特点,强化农药毒理、环境、残留等安全性评价。对一些超标排放的企业应该予以处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责任人追究刑责。四是发挥农药企业绿色发展的主体作用。企业负责人要克服畏难、观望等认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从产品的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成品出厂和产品使用后处理的所有活动过程都严格按标准要求,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立足于生态文明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体系和人文环境。五是推进现场清洁化。超前采用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体系标准,在国内率先建成农药包装GMP车间,带头进行农药包装医药化的实践。合成系统设立全封闭排风尾气吸收装置,不断强化现场管理,抓好设备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减少设备和管道的“跑冒滴漏”,不仅明显改善工作环境,还较好地减少交叉污染,实现了车间的“清污分流”,有效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3.2  创新引导未来

       防治生物灾害、夺取农业丰收离不开农药,市场呼唤优质的农药产品和喷洒服务。而中国还只是农药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使用大国,远不是农药强国。真正创新的农药不多,但也有一些国外没有的。比如在生物农药方面,通过诱导植物产生抗性来抵抗虫、抵抗病,这是国外没有的。

       中国农药工业的发展正处于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拐点”时期。多数农药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低成本扩张的过程。当地众多廉价劳动力的使用,土地资源和税收政策的优惠,以及相当一部分环境成本的付出,逐步转化为企业积累,才形成了今天农药大国地位。在比较优势减弱中要持续前进,关键在于培育竞争优势。

       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智能化制造新型工业化之路,使农药产业转向集约增长,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向注重社会责任,提升产业竞争力。具体讲就是要创新合成、加工新工艺,引进自动化,大量使用机器人,实现车间“黑灯化”“少人化”。着力培植实用型新产品,开发农民喜爱的差异化、高附加值、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配套实现药械的无人植保飞洒,提高农药利用率,农药喷洒效率。

       克胜集团系列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大大增强了挑战市场的竞争优势,很快成为主产品。同时积极开发水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方便农民使用的新剂型,减轻了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如果农药还是仿造,很多的病虫草是搞不定的,尤其是抗性病虫草很麻烦。从创新角度讲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3.3  强势品牌走天下

       随着全球经济品牌竞争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作为世界农药第二制造大国,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与之相适应的市场地位?中国迫切需要打造农药强势品牌。

       (1)打造强势品牌是全面提升我国农药产业的必然要求。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物化和商品化的外在表现。近几年来,中国农药产业结构升级有序推进,国内市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全部退出。农药品牌建设正在起步,已有江山、克胜、丰山、长青、瑞泽等“中国驰名商标”,3个农药品种2006年首次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通过打造强势品牌,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全面升级,是农药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农药企业只集中在几家或者十几家企业生产,而国内制造厂家规模普遍偏小,布点分散,装备、工艺技术相对落后,许多企业没有改变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粗放型发展格局。农药企业必须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新品开发、市场营销水平的全面提升。

       (2)打造强势品牌是扩大中国农药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迫切选择。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方式正从纯粹的价格竞争走向品牌竞争,强势品牌日益成为一个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和守住国内市场的“护身符”。 要保持并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关键是培植强势品牌。事实说明,没有强势品牌的支撑,不仅影响出口的数量和效益,而且最终必然会加剧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目前中国农药企业每年的产量有一半需要出口。正是如此,打造我国农药强势品牌,更是迫在眉睫。有专家评论:中国农药有世界级的产品,无世界级的名牌。未来的市场趋势必然是无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的贴牌加工厂,其生存与发展将更加受制于人。

       (3)打造强势品牌又是保障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增加出口的重要措施。为使出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指标”达到进口国的要求,国内农业种植越来越多地使用进口农药。各地都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农业浪潮汹涌,绿色食品风行其道。

       名牌是企业产品的旗帜,是企业较高知名度、美誉度象征,是企业制胜市场增加盈利的法宝。

       品质是名牌的生命核心和灵魂,名牌兴市首先必须把好品质关。企业只有为市场提供品质卓越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充分信赖。我们公司始终坚持“克己奉农,品质致胜”的发展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质量意识教育,汇聚创名牌的合力。全体员工把争创名牌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渗透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坚持把质量管理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坚持从基础抓起,从细节做起,环环紧扣,步步为营,狠抓质量,以品质铸就品牌、打造名牌。

       (1)以科学的管理展示企业风格。克胜集团组织学习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质量管理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推进质量管理的改进及管理体系的完善,从源头控、基础抓,自觉追求“卓越绩效”,严把进厂原料采购关、原料物资入库关、产品出厂检验关,确保产品质量、包装质量、服务质量达到同行领先、农民放心。

       (2)以适度的宣传展示企业形象。公司通过参加全国农药年会、全国植保系统“双交会”等,宣传“克己者,胜天下”的发展理念,为打造强势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势品牌就要创造出能让顾客感觉到品牌价值。克胜集团夺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两块金字招牌征程中深刻体会到:打造强势品牌不是简单地做名气、做市场、做产品,而要点点滴滴地练内功。打造强势品牌说到底是提升企业综合优势。强势品牌价值的不断提升,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增加值。克胜的做法和体会,或许能给业内同行打造强势品牌以有益的启示。

       (3)以卓越品质奠定强势品牌根基。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建设首先必须把好品质关。克胜集团一贯坚持投资品质,坚持从基础抓起,从细节做起,环环紧扣,步步为营,狠抓质量,以品质铸就品牌、打造名牌。一是持续强化质量意识,以品质致胜的理念生产品质卓越的产品。二是坚持不懈技改投入,以一流的技术生产一流的产品。投资新建的“克胜高新技术工业园”设施配套,装备先进,采用DCS控制系统,实现了现代装备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工生产基地在国内建成农药包装GMP车间,带头进行农药包装医药化的实践。三是严格抓好过程监控,以过硬的作风生产过硬的产品。全体员工坚持“按照标准来,沿着程序走”,坚持从基础管理抓起,抓细、抓实精益现场管理。及时落实改进措施,完善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包装质量、服务质量达到同行领先、用户放心。

       (4)以特色文化塑造强势品牌形象。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是企业走向成功、打造强势品牌的原动力。 克胜紧密结合实际,精心打造企业文化特色,为发展品牌经济提供精神动力。目前许多农民消费者一提到克胜农药,就会联想到“克已奉农,品质制胜”,无形之中增强了克胜的美誉度和吸引力。打造强势品牌离不开企业文化;彰显特色文化的品牌才是不可复制而富有生命力的强势品牌。

       打造中国强势品牌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有志于振兴民族工业的农药企业能以战略眼光做规划,以创新勇气积极探索,以务实作风真抓实干,只争朝夕,就一定能尽快打造出国际农药市场青睐的强势品牌。

3.4  农药生产经营秩序得以稳定

       新《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已满3年了,农业农村部主抓农药的全流程也不少时间了,全国农药合法生产企业、合法经营门店的数据库到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推进中国农药行业由大乱得以大治。

       全国合法农药生产企业动态数据库服务后,每月更新一次农药生产企业的资质信息,让全社会随时掌握合法农药企业名录,特别是让农药生产上、下游企业选择合法的生产企业,将非法的农药生产企业暴露在天光化日之下,让非法经营农药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