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重磅产品,发布重大信息,明确发展方向——“双交会信息发布会”精彩呈现
发布日期:2020-11-15 作者: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 柏亚罗 顾林玲

 

       2020年11月13~15日,“第三十六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简称“中国植保双交会”)在山城重庆隆重召开,这是中国植保双交会继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后的首个盛会。本届大会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各届的成功举办经验,而且带来了五大创新亮点,充分展现了这一国际品牌盛会的持续魅力。

       11月13日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依然是中国植保双交会中的重头戏,康振生院士的开场报告全面阐述了我国植保工作取得的辉煌成绩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全国农技中心发布了2020—2021年度全国植保植检重大信息;巴斯夫和拜耳重点介绍了公司最近上市的重磅产品;江门植保和浙江托普云农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会议现场

       中国植保双交会信息发布会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重庆市种子站(植物保护站)、重庆市凤凰创意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药械处处长郭永旺主持。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药械处处长郭永旺

 绿色植保与智慧植保——“十三·五”我国绿色植保进展与“十四·五”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回顾了“十三·五”我国绿色植保取得的进展。“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植保首先实现了由理念到行动的转变,制度保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其次绿色产品和技术效益显著,研发了一批绿色防控新技术产品,集成了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抗病品种迅速发展,研制出大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新型施药器械大面积推广应用,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日趋成熟,绿色防控应用基地示范成效显著,绿色防控更加规范,防控覆盖率逐年上升;重大病虫害理论研究取得重要突破,植物免疫系统认识得到扩展,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被发现,害虫迁飞监测预警技术瓶颈得到突破,抗病基因的克隆及抗性机理得到深入解析,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诱饵模式”被揭示,植物抗病小体被发现,基因编辑深入研究,多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生产上成功应用。此外,在草地贪夜蛾、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上成效显著。

       康振生院士表示,智慧植保是我国绿色植保“十四·五”的发展趋势。智慧植保是新时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新的要求,是生态文明与农业和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的发布为智慧植保提供了政策保障,现代生物科技及智能化、大数据的发展为智慧植保提供了技术支撑。智慧植保将落实在加速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科技创新,研究农业生产新形势的农作物生物灾害新规律和新对策、农作物病虫害绿色可持续控制新模式和新体系,研发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新技术和新手段、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满足自动化和智能化要求的植保新装备与新技术,培育抗逆新品种,加速提升植保社会化服务等方面。

 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将达62亿亩次,农药需求量同比持平

       信息发布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曾娟处长发布了2020—2021年度全国植保植检重大信息,预测了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需求变化。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曾娟处长

       据曾处长介绍,由于病虫害发生基数高,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和气候条件总体有利,2021年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仍维持重发态势。其中,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螟等迁飞性害虫,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对粮食生产威胁大。预计2021年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可达62亿亩次,防治面积可达70亿亩次。

       其中,草地贪夜蛾在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将呈重发态势,需重点防控;南方成虫发生期,遇适宜的东亚季风或台风事件,可助力虫源北迁,西北、黄淮、华北和东北需加强防范;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2,000万亩以上,防治面积为3,000万亩次以上。

       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将偏重至大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3.5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5亿亩次。

       稻纵卷叶螟在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下游稻区将偏重发生,华南、西南西部和江淮稻区中等发生。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2.1亿亩次,防治面积为2.5亿亩次。

       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将大流行,在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其他麦区中等流行。预计全国流行面积9,000万亩,需预防控制面积为2亿亩次。

       小麦条锈病将总体偏重发生,重发区域主要在湖北和陕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等麦区。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6,000万亩,防治面积为7,000万亩次。

       草地螟在内蒙古及其周边重发可能性大,预计全国成虫发生面积可达5,000万亩,幼虫发生面积3,000万亩,需防治面积5,000万亩次。

       根据病虫害总体发生情况,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1年我国农药使用量需求与2020年(约为26万吨)基本持平。

       其中,杀虫剂使用量将基本持平;品种间波动较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用量下降,替代品种(如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用量上升。根据抗性治理建议,交替轮换使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等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双酰肼类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轮换使用双丙环虫酯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棉蚜。另外,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棉铃虫、苹果蠹蛾、黏虫等虫害防效较好,需求量将增加。

       杀菌剂使用量将基本持平或略增。根据各作物病害防治需求,某些品种使用量增加。小麦流行性病害防治需求较高,新型杀菌剂使用量将增加,如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小麦茎基腐病在麦区个别地区有偏重发生的趋势,相应品种的用药量会有所增加;各地经济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加大,对杀菌剂用药量将产生一定影响,如在柑橘主产区,防治柑橘溃疡病的铜制剂、春雷霉素需求量将加大。

       除草剂使用量将继续上升,伴随恶性杂草抗药性问题将日益突出。考虑到抗性问题等因素,有些除草剂的用量将会增加。如防治稻田抗性稗草、千金子的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等品种需求量会增加;防治麦田雀麦、节节麦以及抗性播娘蒿的除草剂品种需求量会增加;玉米田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需求量会增加,特别是唑草酮,由于其对玉米的安全性及对禾本科杂草的出色防效,用量会大大增加;大豆田封闭处理需求加大,氯酯磺草胺、乙草胺、噻吩磺隆、烯草酮用量将有所上升;以苘麻为主要草相的地区,由于异噁唑草酮对多年生杂草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其用量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据曾处长介绍,总体上看,植保机械化进程加速,社会化服务形式进一步丰富。植保无人机发展迅速,航化作业面积增加趋势明显,尤其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各类喷杆喷雾器逐步成为主要施药机械,特别是在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水稻、向日葵等主要作物种植区广泛应用。高效标准化大型喷杆喷雾机性能上得到普遍认可,但受整机价格高影响,购买主体为享受政府补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很少购买。各种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防治作业方式不断变化,从专项防治病虫害的小托管到耕、种、防、收全托管的各种服务形式并存。

巴斯夫划时代的三唑类新杀菌剂——锐收®(Revysol®)

       巴斯夫是一家强大的研发型公司,尤其在杀菌剂领域,巴斯夫一直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其研发的杀菌剂产品也常常走在行业的前列。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醚菌酯(1996年上市,下同)、吡唑醚菌酯(2002年),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杀菌剂中的啶酰菌胺(2003年)、氟唑菌酰胺(2011年),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杀菌剂中的氟环唑(1992年)以及最近上市的锐收®(Revysol®)等。

       在信息发布会上,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大中华区产品开发高级经理陆悦健重点介绍了巴斯夫划时代的三唑类新化合物锐收®(Revysol®)。

 

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大中华区产品开发高级经理陆悦健

       锐收®(Revysol®)的有效成分为氯氟醚菌唑(mefentrifulconazole),是巴斯夫耗时10年,从4,000多种候选活性分子中筛选出的异丙醇-三唑类新化合物。公司进行了290多项研究,全面检验了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氯氟醚菌唑对环境、非靶标及人畜安全。基于产品卓越的性能,锐收®拥有值得信赖的病害防治效果,有效提高作物活力及产量,可用于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氯氟醚菌唑分子中独特的异丙醇基团,使其能够非常灵活地从游离态自由旋转,并能与靶标位点牢牢结合成为络合态。研究表明,锐收®与靶标结合的强度平均比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强100多倍,因此能表现出更优秀的防治效果。

       当菌株的结合位点发生变异而产生抗性时,传统唑类杀菌剂由于构象单一,导致其对抗性菌株的防效下降。而氯氟醚菌唑灵活多变的结构以及优异的内在活性,使其面对不同的抗性菌株时,始终能与位点牢牢结合,保持卓越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锐收®对具DMI抗/耐药性的菌株依然高效,至今仍对壳针孢属分离菌具有较好的防效。

       正是由于锐收®的灵动力,其与靶标强力结合,防效优异,并用于抗性管理。

       锐收®对作物安全,使用灵活,适用于多种作物的不同生育期。针对葡萄、黄瓜等作物,巴斯夫在常规使用剂量的5倍剂量下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性测试,结果表明,锐收®对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安全。

       锐收®持效期长,可以稳定长效地保护作物。研究表明,锐收®兼具“蓄水池”(长效保护着药部位)和“细水长流”(稳定传导,提供持续全面防护)的双重效果。

       锐收®适用于绝大部分作物,包括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草坪及花卉等;既可叶面喷雾,也用于种子处理。锐收®在全球的登记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主要作物。

       全球而言,农药登记法规和安全审核越来越严格。欧盟现已开展对三唑类杀菌剂的重新评估工作,由于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未来符合可重新登记要求的三唑类产品将越来越少。而巴斯夫最新研发的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氯氟醚菌唑在欧盟和中国等许多地区和国家已成功取得登记,并迅速推向市场。锐收®(Revysol®)是欧盟三唑类药剂新法规下,第一个获得登记的全新专利三唑类药剂;是中国农药登记新规下,第一个符合要求的全新创制三唑类化合物。

       2016年3月,巴斯夫向欧盟提交了氯氟醚菌唑的登记资料;在英国的评估支持下,欧盟已将该产品登记用于谷物,有效期为2019年3月20日至2029年3月20日。巴斯夫还计划将该产品在欧盟登记用于油菜、玉米、果树、蔬菜和葡萄等。

       2020年1月7日,巴斯夫欧洲公司在我国登记了基于氯氟醚菌唑的4个产品:97%氯氟醚菌唑原药、400 g/L氯氟醚菌唑SC、400 g/L氯氟醚·吡唑醚酯SC(200 g/L氯氟醚菌唑+200 g/L吡唑醚菌酯)、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00 g/L氯氟醚菌唑+140 g/L吡唑醚菌酯)。这是巴斯夫锐收®系列产品在我国的首次登记,用于防控苹果褐斑病、葡萄炭疽病、番茄早疫病、玉米大斑病等四大作物病害。2020年6月,巴斯夫在我国全线上市了锐收®系列产品。

       巴斯夫计划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上市氯氟醚菌唑,用于60多种作物。如今,氯氟醚菌唑已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60多个国家展开登记,用于40多种作物,并已在韩国、哥伦比亚、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取得登记。

       巴斯夫锐收®(氯氟醚菌唑)的上市必将给中国及全球市场带来新的亮点,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欧元的重磅杀菌剂的市场表现。

春鲜(36%春雷·喹啉铜SC)的上市及推广

 

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晓鹏

       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晓鹏推介了2020年江门植保上市的产品春鲜(36%春雷·喹啉铜SC)。该品是春日霉素与喹啉铜的混配制剂,具有超细的悬浮颗粒,能够有效防治细菌性、部分真菌性病害,解决无机铜无内吸传导性和混药习惯相对受限的问题,可喷可灌可混,安全高效,且具有作用位点多,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

       据刘晓鹏介绍,江门植保的春雷霉素原药由日本北兴独家授权提供,为春日链霉素菌(Streptomyces kasugensis U.)代谢产物,不同于我国的春雷霉素小金色放线菌(Actinomyces microanueus)代谢产物,菌种不同,效果和安全性完全不同。江门植保围绕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春日霉素,引进、开发更加适合中国的产品,形成独特的春日家族,满足各种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防治需求。江门植保现已推出加收米(2%春雷霉素AS)、彩隆(2%春雷霉素AS)、颖顺(6%春雷霉素WP)、加瑞农(47%春雷·王铜WP)、橙亮(50%春雷·王铜WP)、收热必(22%春雷·三环唑WP)、禾满(22%春雷·三环唑SC)、春雾(15%春雷·戊唑醇WP)、春丫(34%春雷·霜霉威AS)等多个春雷霉素单剂、复配剂杀细菌产品。

拜耳“专利杀虫剂”国腾®及“灰霉专家”露娜清®

       拜耳一直注重产品研发,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在第36届中国植保双交会召开之际,拜耳重磅推出四类六款新产品。即“新一代专利型双酰胺杀虫剂”国腾®、“灰霉专家”露娜清®、“持久保护花果无霜”的法利无霜®、“一遍用药 双重保护”的银法生®、拜耳专利微生物菌剂卓润®,以及除草又快又好的达迈®

       在11月13日的信息发布会上,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水稻作物总监程永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两款产品:国腾®和露娜清®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水稻作物总监程永

       国腾®是拜耳继锐劲特®和稻腾®之后成功推出的又一款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利器,其有效成分为四唑虫酰胺。

       2020年9月30日,拜耳股份公司在我国登记了90%四唑虫酰胺原药和200克/升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商品名:国腾®)。国腾®防治甘蓝甜菜夜蛾,制剂用药量为7.5~10毫升/亩。公司正在开展四唑虫酰胺在我国柑橘、苹果、水稻、玉米等作物上的登记工作,计划在我国登记的作物和靶标将达十几种。

       国腾®并非中国首发,其已在全球广泛登记和应用。登记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甘蔗、油菜等大田作物,甘蓝、茄科、鳞茎类、食茎类、叶菜类、豆类、块根/块茎类等蔬菜作物,仁果、核果、柑橘、葡萄、坚果等果树,以及咖啡、茶叶、橄榄、花卉、观赏植物等。

       四唑虫酰胺为双酰胺类杀虫剂,广谱、高效,具有内吸性,直接结合并激活鱼尼丁受体,引起钙离子无节制的释放,导致肌肉收缩,麻痹,停止进食等症状,且不能恢复,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将四唑虫酰胺归于第28组。

       大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同类产品相比,国腾®能快速停止取食,对鳞翅目害虫活性更高,对1~3龄害虫更高效,持效期长,且在不同温度和pH下表现更高效,保叶效果更好。

       露娜清®为500克/升氟吡菌酰胺·嘧霉胺悬浮剂(氟吡菌酰胺125克/升+嘧霉胺375克/升),其登记广泛,靶标指向灰霉病,保质期长(3年),剂型安全。

       2020年4月16日,露娜清®在我国取得登记。用于草莓、番茄、黄瓜、茄子,防治灰霉病,制剂用药量为60~80毫升/亩;1,200~1,500倍液用于葡萄,防治黑痘病、灰霉病。

       氟吡菌酰胺与嘧霉胺复配,不仅增效,并能延缓抗性产生。露娜清®结合了两种不同的作用机理。氟吡菌酰胺作用于真菌线粒体的呼吸链,抑制细胞复合物Ⅱ上的琥珀酸脱氢酶(SDHI)的活性,从而阻断电子传递和能量形成;嘧霉胺抑制甲硫氨酸生物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具有抑制真菌病原侵染酶分泌的功能。

       露娜清®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作用于不同时期,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包括孢子萌发、菌丝分化、菌丝生长、产孢等4个阶段)的病原菌都有效;生产上建议保护性用药。两种有效成分对灰霉病都有效,混配后对灰霉病防效更加突出,而且扩大了防治谱。氟吡菌酰胺单剂可以有效白粉病、灰霉病、白绢病、褐腐病、香蕉叶斑病等,而嘧霉胺的加盟,则增强了露娜清®对早疫病和黑星病的防效。

       总之,露娜清®以四大特点成就其“灰霉专家”的美誉。

       (1)出身名门。两种明星成分相混配,专门靶标灰霉病,保护兼治疗,双管齐下。

       (2)防效稳定。不仅防治效果稳定,而且能延缓抗性产生。

       (3)关爱花朵(呵护蜜蜂)。花期使用安全,早用早安心,对蜜蜂安全。

       (4)保果靓果(助农增收)。提升果品品质,提高商品果率,延长货架期。

人工智能助力现代测报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植保产品总监李彬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植保产品总监李彬认为,推动植保测报领域“机器换人”非常重要,能解决植保数据采集工作难度大,基础测报员老龄化,数据精度差、缺失,采集效率低,采集劳动强度大等痛点问题。目前机器换人设备研究及技术储备方面的研究包括智能测报装备、AI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绿色防控设备和应用信息化平台等。李彬总监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及技术储备、其他智能装备及绿色防控产品等方面介绍了托普云农在人工智能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托普云农的智慧虫情测报灯获得多项专利授权,其设备照片高清,稻飞虱等小虫、夜蛾科等相似种、二化螟等高密度虫体识别度高;其智能孢子捕捉系统也获得多项专利授权,能够自动显微成像,实现实时远程监测控制能力,具有3D观感,且载玻带可连续使用365天;智慧性诱测报系统解决了传统性诱计数误报多报的问题,具有智能高清远程拍照系统,通过AI图像识别计数,实现远程控制及地图定位。

 

会议现场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