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水稻植保市场潜力巨大
发布日期:2020-12-16 作者:农资导报 王玉东

 

       伴随稗草、千金子和鸭舌草等恶性杂草抗药性问题将日益突出,水稻除草剂使用量将继续上升。常规水稻杀虫剂的抗性问题普遍显现,也将成为水稻害虫暴发的潜在主要原因之一。水稻杀菌剂和高工效植保药械等产业,都急需产学研深度转化并落实到用户终端,水稻植保市场潜力巨大。这是12月12日召开的“十四·五”水稻抗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规划研讨会”上释放出的信息。本次会议由国家高效低风险农药科技创新联盟、农业农村部农药研制与施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高工效农药与施药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在南宁神农大厦召开,会上总结了农业农村部农药研制与施药技术重点室近年来的工作进展,梳理了水稻田高工效农药与施药技术研究成效,确保做好农药研制与施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十四·五”发展规划。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药械处张帅副处长表示,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种植面积4.5亿亩,约占粮食总面积的30%,总产4,000亿斤以上,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全国65%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植保用药量也是最大的粮食作物,占农药使用总量的18%。水稻是使用除草剂种类最多的作物,2019年稻田除草剂占除草剂使用总量的12.5%,占水稻农药使用总量的36%。而稻田杂草防除和除草剂科学使用是未被满足的第一大需求。稻田杂草发生危害面积已从2010年2.89亿亩增到2019年2.95亿亩,其中稗草是水稻田第一大恶性杂草,受稗草危害的就有1亿多亩。伴随稗草、千金子和鸭舌草等恶性杂草抗药性问题将日益突出,水稻除草剂使用量将继续上升。

       南京农业大学高聪芬教授表示,水稻虫害造成的平均损失20%~30%,严重的50%,甚至绝收,所以水稻健康生产直接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据农业部统计:2005、2006年两迁害虫严重发生,水稻生产遭受巨大损失,2005年仅褐飞虱损失稻谷188万吨(合37.6亿斤),其中吡虫啉抗性是引致褐飞虱大暴发的主要原因,未来常规杀虫剂的抗性问题,也是害虫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老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水稻主要害虫对主流防治药剂的抗性分析,详实数据,干货满满。最后高老师建议稻田主要害虫的治理工作不能放松警惕!对稻飞虱的防控策略是治上压下,压前控后。褐飞虱防治药剂推荐交替使用三氟苯嘧啶、吡蚜酮+烯啶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后期可用敌敌畏撒毒土;限制三氟苯嘧啶、呋虫胺在褐飞虱防治上的使用次数,继续停止吡虫啉、噻虫嗪在褐飞虱防治上的使用,停止噻嗪酮在3种稻飞虱上的使用。低龄若虫期用药时要打准部位,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飞防要确保用水量足,常规喷雾要保持田间水层。

       福建农林大学曾任森教授系统介绍了外源氨基酸调控重编程治理稻飞虱等昆虫抗性研究进展,涵盖植物的防御与昆虫的反防御、植物防御化合物(毒素)对害虫抗药性影响、植物挥发物对害虫抗药性影响、金属铜(Cu)对抗药性影响和代谢编辑调控害虫抗药性等五方面的科研成果。经过多次反复研究证明,大量植物毒素可诱导昆虫产生抗药性,而植物毒素主要也诱导昆虫代谢解毒。重金属可改变植物-害虫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并且总结出农药制剂风险及重金属污染区域的用药策略,及两个关键抗性基因作为候选杀虫靶标的作用。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凌炎副研究员就广西水稻螟虫发展演变及防控技术做了主旨报告,分别介绍了广西水稻螟虫的种类、发生危害特点、发展演变和防控技术。今年重发的是大螟和台湾稻螟,大螟在水稻与甘蔗或玉米混栽区发生相对较重。多组实验证明,采用冬季泡田+防治的方法,来压低越冬虫源基数方法,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较好。对于水稻螟虫绿色防控方法,凌炎建议首先要规避,如利用水稻三化螟为害对水稻生育期严格的生活习性,采取选用早熟品种,调整播种期、薄膜或纱网育秧及集中种植等栽培措施,使水稻三化螟幼虫卵块孵化盛期与水稻分蘖期、破口抽穗期错开,避免蚁螟的侵入,达到避开水稻三化螟为害的目的。其次要冬季清洁田园,灌水。再次就是灯诱、性诱等方法。最后是防治,在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防治。

       江苏镇江农科所潘以楼研究员就水稻主要病害防治现状及生产需求,全面介绍了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叶鞘腐败病等水稻真菌病害和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谷枯病等水稻细菌性病害的用药技术和主流产品抗性的研究。还针对日趋严重的水稻线虫病和病毒病进行重点讲解,全面阐述了水稻病害防控策略和市场机会。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袁会珠研究员针对水稻病虫草害高工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从农药减量、播喷同步除草技术、秧盘缓释颗粒处理技术、水田展膜施药技术、地面低容量喷雾技术、航空低容量喷雾技术和喷雾助剂研究应用7个方面进行全面介绍,通过一系列详实的实验数据和田间验证,最终总结为农药减量的工作,需要所有的从业人员重新审视我国水稻田农药应用技术体系,创新优化施药技术,尽可能减少喷雾技术使用频率,并积极采用细雾滴、低容量喷雾技术。配套加强低容量喷雾技术风险评估及防控和农机农艺融合,采取播喷同步技术、秧盘缓释颗粒处理技术、展膜技术等省力化技术。

       会上还分区域邀请到苏北稻麦区、广西双季稻区、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区和湘赣双季稻区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代表,针对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现状与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进行深入探讨,为“十四·五”水稻植保终端市场的迫切需求建言献策。

最后广西田园董事长李卫国总结时表示,通过这样的产学研深度转化和交流的方式,真正了解到跨领域的产品和技术新思维,结合农业终端的迫切需求,需要跨界通力合作,助推中国农业和水稻等粮食作物提质增产。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