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必须接受制约和持续有力监督。有岗位就有职责,有职责就有相应的权力,而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公司多做贡献,反之,用得不好或滥用就会滋生“腐败”,危害企业及全体员工的利益,造成经济及形象损失。所有员工腐败案件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小错到大错的过程,一切有岗位的人都可能容易滥用岗位,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针对人性中寻求解除约束的弱点,企业日常管理中就必须加强岗位监督:不以恶小而为之,防微以杜渐。
制度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公司及广大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共享权,使员工们能够做企业的主人公。要让员工有足够的信心在企业共谋发展,有较强的自觉性敬畏公司的制度,尊重企业的优秀文化,真正约束自己的行为。员工岗位的履职中必须施加优秀文化的正面引导,要致力让员工主动站在全局的、公正的、正义的立场思考并反映各条战线、各类岗位上的行为。因此搭建多渠道信息平台,利用多形式的互动实现企业内部工作的及时沟通及执行公司规章制度的检查监督等信息互通,各种监督方式形成联动、增强合力,必将构筑起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屏障,提高监督效率,增强监督实效,把所有公权力岗位都关进制度笼子,确保公司赋予的岗位真正用于为公司谋利益,不断厚植各项管理的群众基础。
监督管理是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永恒的课题,是落实闭环管理、制衡管理、常规管理的重要抓手。因为员工缺少监督,甚至个别员工千方百计、长时间成功逃避了监督,所以一朝事发,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随之给当事人及管理者们都造成巨大的遗憾。大家都懂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都懂得核心管理者往往是最后知道真相的。能够畅通员工言路,并沿着正确引导思路进行防微杜渐、甚至做一些壮士断腕的措施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当然企业也不能轻视员工的呼声,要尊重价值规律进行薪酬的定期调整,让多劳者多得,令不劳者少得,要尽量考虑岗位的重置成本,要令久经考验的员工安于与公司同进退。切忌一味讲情怀,讲平台,讲关怀,而是要千方百计让大家感觉到公平、公正、公开,不能让多做贡献者受冷落,让以职谋私,“吃拿卡要”者慷企业之慨者,贪占公司便宜者变相地反受鼓励。平常看是无意的背后埋怨,其实是群众的正义感觉在起作用,倘若管理团队无原则迁就损害企业及员工利益的“鸡毛蒜皮”小事,甚至为提问题及建议者设封锁、搞屏障、穿小鞋的做法绝对是愚蠢的,其结果必然造成邪气压正,形成寒蝉效应,最终“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进而酿成更大的窟隆,尾大不掉,积重难返。如此还坏了风气,害了当事者,害了团队,让相关方坏了心情,失掉信心,损失各方面利益。
任何岗位一旦长期没有有效盘点,脱离应有的监督就易受到侵蚀,成为心术不正之流谋私利用目标。人的本性是不愿受束缚的,或者说人都期望对自己的约束越少越好,最好没有,约束自主言行的规定应该用在别人身上。管理者都要执行勤勉原则,履行勤勉义务,做敬业爱企的模范。有人误认为企业员工中哪有“腐败”一说,突破法纪底线的是个案,最多是管理完善不完善的区别。岗位腐败案件的背后总有岗位监督管理失职的影子。岗位疏于监督的教训无论在国企还是在私企层出不穷。 因身居要位员工的乱作为,不作为,懒作为,最终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案子不输于腐败官员对社会的危害。常规的管理是有考核的,有盘点的,有互评的,但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较为可靠地清理其所涉资源,没有廓清其非正常联系。
建立健全制度文化,以制度管理岗位,规范员工的行为,发挥正能量作用,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搞企业就要讲文化,树正气,吃透流水不腐的道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确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传导谁破坏制度就是搞破坏的思维。在规章制度面前不讲特殊,要讲特殊就是讲对企业的贡献的特殊,而不是迁就其坏规矩,轻视破坏正常管理秩序的“负能量”。在坏规矩者面前,往往是不缺少借口的,甚至是冠冕堂皇的,貌视无懈可击的。在破坏制度中,权力越大的管理者对制度文化破坏力越大,所以企业必须在管理者中开展经常性的企业文化学习,进行职业美德教育,强调职业纪律执行。要求管理者们带头守规矩,自觉接受职能部门的检查、督促。自己身正,不言自威。自身不正,不仅不能服众,而且会让属下有样学样,一旦你弱点被握,授人以柄,就不得不视而不见,甚至纵容侵占公司利益、员工权益。
公司治理中的监督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持之以恒地推进各类监督。具体的监督方式有,员工监督:主要是指员工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行政岗位及其他服务工作岗位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职能部门监督:主要是指职能门深入到岗位中、一线中,对相关职能人员的监督,通过座谈、茶叙、对话等形式,广泛收集第一手信息,分析合理化建议,及早发现违规作弊苗头,构成对所属员工全覆盖的监督;宣传监督:是指公司利用各种平台、传播媒介、会议机会,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工作岗位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考核监督:监督工作重在抓常抓长,通过考核、查阅资料、重点谈话、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明查暗访、工作调研、听取汇报等方式,了解其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发展展望等认识、认同情况,发现问题,排出差距,按相关规定进行引导、预防、改进,甚至内部处置。当然明显触犯国家刑事法律的要及时咨询法律顾问,将事实或线索转给有关机关。
岗位的监督必须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必要的得力的内部监督一天也不能掉以轻心,稍有松懈,就会引起破窗效应,还会上行下效。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企业的效益离不开管理,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持续改进的管理关乎企业的效益、生存以及未来,所以员工在企业文化理念引导下,端正态度,重视警示,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各类工作群,建立必要的信息收集、反馈、共享数据秩序。要职能部门发挥作用,通过管理活动,情况通报,及时提醒各级管理者,要求积极补上管理漏洞,对坏规矩的苗头要及时纠正。管理者更要立足大局、全局,勇于反省自己,善于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先急后缓,解决眼前的困难及问题。告诫员工慎用权力,履行职责,主动接受监督,勤于沟通上下,讲究管理艺术,在管理工作中要较真碰硬,见物见人见细节,从点滴抓起,从具体问题管起,及时发现苗头、纠正偏差,坚持依制度办事,以流程行事,自觉报告,主动分享,做企业风清气正的促进者,做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员工。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