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周普国所长、李召虎校长、寇建平副主任、董文忠巡视员,各位朋友、各位同仁:
大家好!
在这春暖花开,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我们如期相约在这美丽的江城,相聚在华中农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办第十二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在此,我代表协会向与会的领导、专家、来宾、新闻媒体及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承办和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踏上武汉这片土地,心生感慨。湖之北,善若水,第十二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在这里举办意义非凡。
一是地点非凡。中国有多少重要事件发端于此。2010年3月第一届生物农药大会从武汉起步。12年一个轮回。每年一届生物农药行业盛会已成为协会的品牌活动,得到行业专业人士的认可。2020年,新冠肆虐,武汉这座城市成为世界瞩目战胜疫情的主战场。今天我们能在这里共议生物农药发展大计,分析形势、交流信息、展望未来、共谋发展,我们倍感幸运和自信。
二是时间点非凡。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召开第十二届生物农药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相信大家会以崭新的姿态,碰撞出更多火花,领悟到更多思想,更加坚定正确的发展理念。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关于生物农药这一领域,我和大家分享三个坚持。
一、 坚持服务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
“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强调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也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支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同时,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是古老中国智慧,也是现实世界的逻辑。农业的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措施物质基础的保障。
二、坚持创新产品以市场为导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物农药新产品创制工作遍地开花、欣欣向荣、成绩卓著。为推动生物农药的创制,相继建立了国家、省部级生物农药创制创新平台。一批学者、科研团队、重点实验室及农药企业均在新产品创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陆续开发出多个生物农药新产品。
近几年,国内每年创制的自主知识产权农药产品有十几个,其中半数为生物农药。研发一个新的产品不容易,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如何让这些产品叫好也叫座,而不是养在闺中无人识,需要打好市场导向这张牌。现在,以种植业为终端产品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是个契机。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越是走向高端,走向品牌化,越是倒逼农业措施确保用药安全,山水林田湖沙草生态安全,越是要考虑建立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所以扩大使用生物农药产品将成为必然选项。
三、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行业发展新格局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一半以上出口,世界上有180多个国家在使用中国农药。但我国农药走出去只是产品走出去,品牌、标准、理念走出去还需要进一步和国际做法接轨。为了帮助农药走出去,特别是化解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对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缓解我国农药行业出口贸易急速下滑的压力,2020年农业农村部第269号公告,出台了仅限出口农药登记管理政策。同时,提高农药制剂的出口退税率,以促进农药制剂的出口。同时,国家积极推进国际范围内农药登记数据的互认,尽一切力量为农药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与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用国际化的眼光看待生物农药的行业发展。
规划好、发展好生物农药是行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面向“十四·五”,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积极将国家各项有关的战略决策落实到创制研发、生产使用、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一定会将生物农药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水平。
最后,希望各位在十二届生物发展与应用交流大会上将收获满满。
谢谢大家!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