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迎来发展机遇期,农达®步入增长新赛道
发布日期:2024-06-26 作者: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 柏亚罗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生物育种商业化步伐,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继2021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以来,国内种子行业与农药行业双向奔赴,迅速打造了从性状研发、品种储备到农药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为生物育种作物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坐拥除草剂市场半壁江山的草甘膦,自1996年起就与转基因作物相伴随行、相互成就。源自拜耳实验室的农达®全程见证了转基因作物28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推广的丰富经验。2024年,草甘膦产品农达®和达迈®在“含转化体DBN9936耐草甘膦玉米田”获得首批登记批准,正式步入我国生物育种商业化种植的快车道。

       随着我国生物育种技术的不断创新及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草甘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6月24~25日,“本源之选 再起新程”拜耳生物育种除草剂技术论坛在吉林长春盛大召开,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香菊研究员、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应用与杂草治理团队首席专家王广祥研究员、来自全国各地的农资渠道合作伙伴,以及拜耳德国总部、亚洲、中国区重磅发言人等近300位嘉宾欢聚一堂,洞悉最新行业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共话生物育种产业化浪潮下除草剂未来的机遇。

全球市场增长快速,中国市场步入正轨

       自1974年问世以来,拜耳草甘膦除草剂农达®已在全球130多个国家的30余种作物上广泛应用,并在生物育种作物上积累了近30年的成功应用记录。2024年是农达®诞生50周年,其每年处理面积超过60亿亩次,服务农户15亿人次。农达®进入中国市场40年,已累计处理面积12亿亩,服务农户6亿人次。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经理Alfonso Alba在致辞中说,农达®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除草剂和最畅销的植保产品。农达®的成功不仅因其优异的除草活性,而且安全性很高。然而,农达®为非选择性除草剂,使用不当也会伤及作物。1980年拜耳开始耐农达®性状研发,并于1996年成功上市了耐农达®转基因作物。耐农达®作物配合使用农达®,通过空中叶面喷洒(OTT)的简单方式在防除杂草的同时保护作物,彻底革新了全球农业。如今,农达®在中国获准用于生物育种玉米,未来还将用于生物育种大豆,均是中国主要作物。农达®在中国生物育种市场开启新征程,将为中国农户带来更多福祉。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经理Alfonso Alba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大革新,其发展迅速。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香菊研究员介绍,在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23年的约2.06亿公顷,29个国家和地区种植,71个国家应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前五的国家面积接近饱和,发展中国家增长迅速。转基因作物累计推广面积约达30亿公顷,32种作物实现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为四大主要转基因作物,2019年种植面积分别约占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8.2%、32.0%、13.5%、5.3%。其中,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最为成功。

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香菊研究员

       拜耳全球草甘膦资产总监Jay Butka在报告中介绍道,2020年全球除草剂市场容量达250亿美元,其中,草甘膦占据了半壁江山,其销售额甚至是第二大除草剂的6倍有余。在草甘膦应用场景中,约16%为OTT应用(即用于转基因作物),而剩余约84%的草甘膦为常规应用(非OTT应用)。

拜耳全球草甘膦资产总监Jay Butka

       李香菊研究员说,之所以大家把耐草甘膦作物当做生物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因为草甘膦高效、低毒,在所有除草剂中防治谱最广,用药量较低,且对后茬作物安全,即便是提高剂量使用对生物育种作物安全性也较高。

       2008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耐除草剂作物研发,培育出对草甘膦耐受性好和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大豆转化体。在2019年12月至2024年5月我国发放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中,25个转化体含耐除草剂基因。

       2021年国家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2023年试点范围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区)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产业化试点充分证明了国产转基因作物的优良特性和发展潜力。与常规品种比较,转基因品种在增产节本增效上,总体都有良好的表现。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11.6%。而且试点转基因作物生态效益较好,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纳入草害管理体系是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需求。”李香菊研究员说。随着耐除草剂作物的推广,将会重构除草剂市场格局,草甘膦等目标除草剂用量增加。

追踪辉煌历程,开启全新篇章

       正如Alfonso Alba所言,没有人比拜耳更了解草甘膦,没有人比拜耳更了解农达®和耐草甘膦生物育种技术。毕竟,拜耳在这一领域已经深耕50年,拥有前所未有的宝贵积累。如今,农达®再次与中国生物育种技术同频共振,开启了农达®在中国生物育种领域上市的全新篇章。

       在隆重的上市仪式上,与会嘉宾共同回顾了农达®50年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并以火炬传递的形式代代相传。

       1970年:草甘膦的除草效果被发现,并申请专利;

       1974年:农达®开启全球商业化;

       1980年:开始耐农达®性状(Roundup® Ready)研发;

       1988年:农达®在中国获得正式登记;

       1996年:拜耳首次建立了耐农达®性状和农达®除草剂配合应用的耐除草剂作物体系,含有耐农达®性状的大豆、棉花和油菜开始全球商业化;

       1997年:含有耐农达®性状的玉米开始全球商业化;

       2003年:农达®在中国登记拓展到8种作物;

       2024年:农达®在中国获得生物育种玉米上的登记。

       随着主火炬的点燃,农达®在中国生物育种板块正式上市。农达®必将以星火燎原之势助力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使更多农户获益良多。

首批获准登记,迎来增长机遇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内吸传导性强,能够通过植物叶片和非木质化的植物茎秆吸收,传导至植物全株。草甘膦通过抑制植物生长所需的EPSPS酶(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阻碍蛋白质合成,导致杂草死亡。

       2024年4月以来,7家企业的10个草甘膦钾盐(或异丙胺盐)产品获准在我国生物育种作物上登记,其中包括拜耳公司的两个草甘膦产品。这些产品的扩作登记补齐了生物育种作物合法用药的最后一步。

       2024年5月21日,拜耳公司30%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农达®)、41%草甘膦钾盐水剂(达迈®)首批扩作登记到含DBN9936转化体耐草甘膦的玉米田。据拜耳作物科学除草剂开发经理郑伟介绍,农达®和达迈®在中国现已登记用于9种作物(或场景)的各类杂草的防除。

拜耳作物科学除草剂开发经理郑伟

       农达®久经市场验证,具有始终如一的高标准产品质量,展现了多重产品优势:

       (1)原药生产工艺好

       拜耳草甘膦原药采用“绿色工艺”DEA路线,该工艺虽然技术要求高、成本高,但工艺流程短,原药纯度高,“三废”少,对环境友好。

       (2)制剂质量高

       通过与31种草甘膦制剂不同指标比较,农达®泡沫少、杂质少、接触角小、粘度适中。

       (3)助剂系统优异

       农达®采用了独特的助剂系统,可以增强润湿性和附着性,平衡渗透性与传导性,提高渗透传导速度,增强复杂条件下的稳定性。因此,农达®耐雨水冲刷,药后4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在低温等复杂条件下防效更稳定。

       (4)安全性非常好

       农达®对耐草甘膦作物无毒害症状。该产品已在全球130多个国家销售,其中可以在6种耐草甘膦作物上使用,充分证明了产品安全性。农达®技术亦已经过全球监管机构成功审查和批准超过800次。

       据拜耳作物科学除草剂市场开发经理高同军介绍,玉米田杂草种类繁多,常规化学除草技术要求高、安全性一般。如果种植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田,在玉米3~5叶期、杂草齐苗后,通过OTT方式使用农达®,可以轻松防除几乎所有杂草及难防杂草,而且操作简单,省工省力,可以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拜耳作物科学除草剂市场开发经理高同军

       继我国转基因玉米试点以来,拜耳同步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工作,证明了拜耳药剂及桶混方案的优异田间表现。6月24日,参会的近300位嘉宾前往长春拜耳大客户试验示范基地,实地观摩了农达®、达迈®及农达®+爱玉优®、达迈®+爱玉优®在含DBN9936转化体耐草甘膦玉米田卓越的杂草防除效果及高度的安全性。

       在除草剂防效对比展区,只见空白对照区的玉米田杂草丛生,严重影响玉米生长,这些杂草既有禾本科杂草中的稗草、马唐、红根狗尾草等,也有阔叶杂草中的鸭趾草、铁苋菜、苘麻、藜等。从8个处理的现场对比来看,达迈®150 mL/亩、农达®200 mL/亩、达迈®110 mL/亩+爱玉优®25 mL/亩、农达®150 mL/亩+爱玉优®25 mL/亩处理的除草效果优异,其防效显著高于普通草甘膦处理及农户常规处理的药效。

       在农达®/达迈®梯度试验展区,拜耳将常规、2倍、4倍用药量下的农达®和达迈®,施用于8种耐草甘膦性状的玉米田(其中5种含DBN9936转化体),从试验结果来看,即便在4倍剂量下,农达®和达迈®对耐草甘膦玉米依然表现出很高的安全性。

       据拜耳科研人员介绍,在农达®+、达迈®+方案中,爱玉优®(26%噻酮·异噁唑悬浮剂;19%异噁唑草酮+7%噻酮磺隆)的加盟不仅可以解决草甘膦可能产生的抗性问题,而且可以弥补草甘膦无土壤活性的不足,有效防除玉米田后期可能发生的杂草,从而达到一次用药、整季除草的效果。

       拜耳作物科学客户市场部资产总监程永介绍道,我国转基因作物经过3年成功试点后,2024年进入示范阶段,预计示范面积将达1,500万亩。根据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市场的推广经验推测,中国市场转基因作物推广渗透率预计将在未来5~6年内达到80%,如果按目前玉米种植面积6亿亩计算,未来我国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达5亿亩,这对草甘膦等除草剂来说,是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拜耳作物科学客户市场部资产总监程永

       程永说,拜耳以农为本,持续创新和服务,助力市场快速成长。公司将提供差异化价值、定制化方案和服务。未来,拜耳还将引入更多新产品,打造农达®家族产品系列,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农户和农业生产。

加强创新研发,应对市场挑战

       会议还邀请了行业资深专家、一线销售人员、拜耳高管从不同层面对农达®及生物育种技术展开讨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推广这一前沿技术。

左起:拜耳作物科学客户市场部品牌经理田芳、拜耳全球非选择性除草剂运营总监Steve Knodle、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与杂草治理团队首席专家王广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香菊、公主岭市瑞星农资总经理王彦辉、拜耳亚洲区作物保护总监Jannis Wittka、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客户市场部总监李一凡

       公主岭市瑞星农资总经理王彦辉已销售农达®18个年头,作为一线经销商,王总认为,转基因作物在我国有个逐步推广的过程,希望从国家层面进行推动,让农户真正认识到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优势,掌握管理转基因作物的相关植保技术。他说,一次性防除转基因玉米田杂草、避免出现二茬草很关键,农达®+爱玉优®、达迈®+爱玉优®是非常好的组合方案。

       李香菊研究员说,近年来,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对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应用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试点试验的转基因作物具有较好的产品性能和市场潜力。但如何让农户更好接受转基因作物,改变常规的用药习惯,还需要企业做大量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尤其针对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配套使用草甘膦上,要进行广泛、深入的展示和推广。

       首席专家王广祥在讨论时说,随着生物育种产业化不断推进,其种植面积将越来越大,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也将发生变化,他建议企业要在茎基腐病、白粉病、叶斑病、抗性杂草等防控上早做储备,以便及时提供有效的治理措施;同时,他还希望企业尽早推出抗逆性生物育种作物,提高作物应对不同环境的耐受力。

       据拜耳全球非选择性除草剂运营总监Steve Knodle介绍,拜耳在近30年转基因作物及配套药剂推广中并非一帆风顺,公司在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生物育种作物的广泛应用。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国,拜耳的草甘膦产品已在生物育种领域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成为很多农户的首选。拜耳也希望将这些经验和技术分享给中国农户,帮助他们从价值表现、植保防治、安全性等多方面尽快认识和接受生物育种新技术,助力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

       拜耳亚洲区作物保护总监Jannis Wittka表示,生物育种技术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一些亚洲国家已开始盛行,所以他对中国生物育种玉米充满希望。作为亚洲的典型,菲律宾是生物育种玉米的先行国,目前的发展形势非常喜人。拜耳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育种技术的推广经验,同时,公司持续创新,在新化合物、新性状、新剂型等方面做了很多储备,随时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据Jannis Wittka介绍,拜耳每年投入20亿欧元用于研发,这在行业内首屈一指。未来10年,公司将推出10个重磅创新产品,其中包括一款拥有全新作用机理的苗后除草剂异噁呋酰草胺(icafolin),它将在杂草防除、抗性管理和综合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客户市场部总监李一凡说,农达®在中国畅销40年,离不开渠道合作伙伴和广大农户的大力支持。基于其优秀的产品性能,农达®成为每一代中国农民的选择。他坦言,只有在生物技术时代,农达®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农达®不仅仅是草甘膦,更是以核心科技赋能的超越了的草甘膦,其防效和安全性卓越。随着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达®将再次成为时代之选。

本源之选,再起新程

       李一凡在会议总结时,再次回顾了“本源之选”的3个“源头”和“再起新程”的3个“起点”。拜耳上市了全球第一款草甘膦产品农达®,将全球首个耐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开创了转基因作物配套使用草甘膦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这3个“源头”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推动了全球农业的发展。1984年,农达®进入中国先行试验,成为服务中国农业40年的重要起点;2023年,农达®重磅回归,拜耳成为农达®在中国的独家经销商;2024年5月,农达®成为我国首批登记用于生物育种玉米田的草甘膦产品,标志着农达®正大踏步进入中国生物技术新时代。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客户市场部总监李一凡

       本源之选,再起新程。农达®再次重磅亮相,蓄势待发,拜耳愿与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努力,让更多农户使用先进的生物技术,见证农达®的产品魅力和市场价值,携手再起新程,迈入农达®下一个辉煌的50年。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