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最受企业瞩目的药剂除了大热的丙硫菌唑,就是叶菌唑了。
登记有效期延长至2031年
2024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正式公告,宣布基于欧盟农药法规REGULATION (EC) No 1107/2009,叶菌唑的欧盟再评审通过,批准有效期延长至2031年8月31日。该公告于2024年9月1日起生效,生效后叶菌唑的活性物质规格不变,并新增两个相关杂质。
一直以来,三唑类杀菌剂的生殖毒性及内分泌干扰效应备受关注,成为全球农药监管机构的重点评估内容。在农药管理最为严苛的欧盟市场,已有多款该类杀菌剂被淘汰出局。而此次叶菌唑的欧盟再评审通过足见其非同寻常的环境安全性。
由此,叶菌唑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更明朗,此次的欧盟再评审通过也意味着该产品的新增长空间被进一步打开,值得企业持续加大关注和深度开发。
三唑类杀菌剂市场的佼佼者
和丙硫菌唑一样,叶菌唑也是全球三唑类杀菌剂市场中的佼佼者。
叶菌唑,是1986年首次合成成功,由壳牌和日本吴羽于1993年上市的一种新型、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
叶菌唑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作用抑制剂(DMIs),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将其归为G1组(FRAC编码:3)。该产品具有优秀的内吸传导活性,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药剂接触叶面后,可以透过蜡质层渗入叶肉组织,沿维管向上、向下传导,分布于整个植株,从而发挥其杀菌活性。
叶菌唑活性高,杀菌谱广,主要用于谷物、玉米、油菜等许多作物,防治柄锈菌、布氏白粉菌、镰刀菌、链格孢菌、壳针孢菌、核盘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谷物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经济作物上的早疫病、黑斑病、叶枯病等。
叶菌唑既可以茎叶喷雾又可以做种子处理使用。茎叶喷雾有效成分用量为2~6 克/亩,持效期5~6周;种子处理有效成分用量为0.0125~0.0375克/斤种子。此外,叶菌唑还具有生长调节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增产效果。自1993年上市以来,叶菌唑无毒害事件发生和无抗性产生,且与其他脱甲基抑制剂也无交互抗性现象产生。
作为全球杀菌剂中的佼佼者,叶菌唑的商品化开发也非常成功。自1993年上市以来在欧洲、北美、拉美、亚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市场都取得了登记和销售。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等多个地区作为麦类、玉米、油菜籽和大豆等作物杀菌剂被广泛使用。
2019年叶菌唑在全球谷物用杀菌剂市场排在第7位,位于丙硫菌唑、戊唑醇、氟环唑、嘧菌酯、氟唑菌酰胺、丙环唑之后。在玉米用杀菌剂市场,叶菌唑排在第10位,位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嘧菌酯、啶氧菌酯、精甲霜灵、肟菌酯、环丙唑醇、丙环唑、苯丙烯氟菌唑之后。在油菜用杀菌剂市场,叶菌唑排在第4位,排在丙硫菌唑、戊唑醇、啶酰菌胺之后。
在销售额上,2005年,巴斯夫收购了叶菌唑,初期受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阻碍,市场占有率低,但从2009年起,叶菌唑的使用逐步上升,全球销售额也逐年递增。2014年叶菌唑的全球销售额为1.85亿美元,2009—201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9%。据悉,目前叶菌唑年销售额现已突破2亿美元,成为三唑类杀菌剂市场的重磅产品。
小麦赤霉病高发带来新机会
小麦赤霉病的连续高发,为叶菌唑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
近几年,我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呈现连年高发的态势,尤其是赤霉病更是连续严重高发。据全国农技中心数据,小麦赤霉病2001—2010年年均发生面积为6,000万亩左右,2011—2020年的年均发生面积则为7,300万亩左右,2020年以来都在9,000万亩以上,2024年甚至达到1.5亿亩。
在此背景下,叶菌唑凭借对赤霉病显著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在国内市场迎来了发展的良机,市场增长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相关研究表明,6%叶菌唑水剂对小麦赤霉病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与多菌灵相比,用量较少,防效高,同时兼治小麦条锈病与其他叶部病害,是防治小麦病害的高效药剂。另有研究表明,60%叶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克/亩分别在小麦初花期和灌浆初期喷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到94.33%,效果非常显著,并且无药害、对小麦生长安全。因此,这几年,叶菌唑也连续成为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推荐的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的高效防治药剂。
国内登记空间大
叶菌唑在国内的原药专利已经到期,合成专利也已到期,国产化也已经开启。
2018年12月3日,叶菌唑出现在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公示的第12批拟批准登记产品名单中。2019年1月30日,安道麦辉丰(江苏)有限公司的95%叶菌唑原药获得正式登记。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2024年8月22日,国内叶菌唑登记产品共计6个,包括2个原药,2个单剂,1个乳油仅限出口到法国,1个悬浮剂仅限出口到加纳,登记企业仅是安道麦辉丰(江苏)有限公司和上海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登记的2个单剂产品均用于小麦,施用方法为喷雾。其中,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登记用于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制剂用量为9~12克/亩。叶菌唑既可以茎叶处理又可作种子处理,但从登记来看,目前,叶菌唑在国内的应用仅限于叶面喷雾施用。
从登记数量来看,国内叶菌唑产品登记还非常少。原因主要是因为叶菌唑虽然在国内的原药专利和合成专利已经到期,但是还没有过新农药6年保护期。但是登记少也意味着叶菌唑在国内登记空间巨大。
基于叶菌唑优秀的产品性能,安道麦辉丰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2014年立项登记;2019年1月30日,安道麦辉丰(江苏)有限公司95%叶菌唑原药、8%叶菌唑悬浮剂(妙叶思®)、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在我国正式登记,3款产品均为低毒。其中,妙叶思®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登记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
2023年,基于叶菌唑的悬浮剂产品妙叶思®在我国首发上市,正式推向小麦作物,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在小麦病害防治中,妙叶思®表现突出,大量的国内外试验、示范及应用结果表明,该产品不仅对赤霉病提供稳定、优异的防效,而且对锈病、白粉病的防效也很好,同时能显著降低DON(脱氧雪腐镰刀烯醇)毒素含量,其对脱氧雪腐镰刀烯醇、雪腐镰刀烯醇等的降毒效果优于常规药剂。
因为叶菌唑还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和健康效应(即植物健康作用),所以,妙叶思®能延缓叶绿素分解,促进小麦旗叶健康,抗早衰,积累更多光合产物;调节内源激素,光合产物分配更均衡,可以使籽粒灌浆更充分,从而实现更高小麦产量。据悉,安道麦辉丰(江苏)有限公司登记的8%叶菌唑悬浮剂(PD20190045)在2024年全部以妙叶思®品牌销售。
安道麦之外,2023年3月上海茵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上海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品牌合作也推出了上唑®(8%叶菌唑悬浮剂),也主要是用来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等抗性病害。
叶菌唑为什么没有像丙硫菌唑一样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推广?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叶菌唑的杀菌活性高,但它的综合性价比相对于传统的三唑类杀菌剂并不是很显著。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小麦赤霉病连年高发的态势,在江苏、河南等小麦赤霉病重发区,叶菌唑都是作为优选推荐使用的防治药剂,推广和应用的范围以及力度在不断加大,可以预见属于它的发展前景不会弱于丙硫菌唑。
原药产能在扩大
叶菌唑在制剂和原药端的登记空间和布局空间非常大,所以,除了安道麦辉丰、上海赫腾之外,国内企业也在加大对叶菌唑原药的布局,产能也在逐步加大。
2024年2月20日由内蒙古冠仕达化学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2,500吨精细化工中间体建设项目近日正式启动。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为年产600吨5- [(4-氯苯基)甲基]-2,2-二甲基环戊酮(S6)、年产500吨三甲基溴化亚砜(S7)、年产500吨叶菌唑(MTP)。而 5-[( 4-氯苯基)甲基]-2,2-二甲基环戊酮是合成叶菌唑的重要中间体。
2024年2月,浙江宇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50吨化学农药原药技改项目在相关网站公示,项目总投资45,000万元,其中包含形成年产200吨叶菌唑原药的生产能力。
2024年3月,撒尔夫驻马店分公司12,500吨/年农药原药、4,000吨/年相关中间体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在相关网站环评公示,而此次环评的项目一期工程拟建硫双威、灭多威和噁虫威等杀虫剂,杀菌剂叶菌唑和化工中间体甲硫基乙醛肟。
对企业来说,现在布局原药登记正当时,因为及时登记可以获得这个赛道的先发优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布局叶菌唑原药生产。
机会也在复配
作为三唑类杀菌剂,叶菌唑未来最大的挖潜机会也在于复配。
从登记来看,叶菌唑尚没有复配产品登记。但叶菌唑适配性非常好,在国外,叶菌唑多个复配产品取得较好的市场业绩。叶菌唑的配伍品种包括吡唑醚菌酯、噻唑菌胺、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氟啶胺、啶酰菌胺、甲哌鎓、甲霜灵、噻虫胺、氟嘧菌酯、啶氧菌酯、苯氧菌胺、肟菌酯、克菌丹、福美双、戊唑醇、咪鲜胺、喹啉铜、氯啶菌酯、氟吡菌胺、烯酰吗啉等。叶菌唑和氯啶菌酯,叶菌唑和氟吡菌胺,叶菌唑与烯酰吗啉等已经获得专利保护。
业内人士透露,叶菌唑单剂的杀菌谱是有限的,而且价格相对高于传统的三唑类产品,这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叶菌唑的广泛推广。而叶菌唑与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复配使用可以大大延缓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进一步加剧,并且没有药害,使用安全,增产明显,可以很好地为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和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生产企业复配空间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尝试。
可以确定,在国内小麦赤霉病持续高发的态势下,属于叶菌唑的机会也已经到来,且无可限量。但是要想成长为像丙硫菌唑一样的市场规模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沉淀。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