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药创制化合物大量涌现,行业专利保护意识不断提升
发布日期:2025-03-28 信息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作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王廷廷

 

       作为传统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产业同时具有高度的专利密集性。科技创新与专利保护在推动农药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顺应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农药企业通过大量的资源投入和精准的创新研发,正在不断开发出更加高效、低毒、环保的创制新产品,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专利技术。随着中国在全球农药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专利保护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市场利益的关键手段。

       在作者此前撰写的《中国农药专利申请保护意识的转变》一文中,曾阐述了中国农药专利申请保护意识的演变历程,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当下这一时期恰逢中国农药创制化合物大量涌现的前夜。2018—2023年期间,中国创制的农药新品种数量达到32个,占全球同期新品种总数的54.2%,表明中国在全球新农药创制领域的地位显著提升,并在新品种开发中占据了重要份额。在这一背景下,专利作为企业保护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工具,其作用和价值的充分发挥值得深入探讨。

农药专利与中国专利奖

       中国专利奖的核心目的是激励技术创新,强化专利保护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注重专利布局,积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资产,并持续获得“中国专利奖”,体现了中国农药行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突破,彰显了企业对专利保护水平的提升。这些获奖专利在市场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农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农药领域预获优秀奖的项目如表1所示,展示了我国在农药创制和应用技术方面的显著进步。这些专利涵盖了从化合物创新到应用技术的多个层面,体现了我国农药行业从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型的重要成果,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ZL200810116198.4是四氯虫酰胺的化合物专利,也是我国创制的首款双酰胺类杀虫剂,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是我国农药行业从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型的重要标志,表明我国在农药创制领域已经具备了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应用的综合实力,为中国新农药创制提供了重要的信心和经验。

       ZL201010542278.3是盐酸聚六亚甲基胍的新应用专利,创新的杀菌机制使其在防治柑橘酸腐病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填补了该领域绿色高效杀菌剂的空白。该技术不仅延长了柑橘的保鲜期,还大大提高了柑橘的经济价值,对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专利曾获得2016年广东专利奖省级金奖。

       ZL201410730395.0是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核苷酸序列专利,标志着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转基因作物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ZL201980001515.4是制备螺虫乙酯中间体的专利,能够高效分离顺式异构体,产物稳定性高,有助于提高螺虫乙酯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ZL201610738448.2是促进南瓜生长发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专利,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和产业需求,为当地南瓜种植业提供了技术支持,能够提高南瓜的产量和抗病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该专利曾获得2022年甘肃专利奖省级三等奖。

农药专利与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

       2025年2月8日,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依据《关于开展2024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中专协发[2024]20号)以及《企业专利密集型产品评价方法》(T/PPAC402—2022),公布了2024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名单。此次认定的产品共计3,197项,相较于公示阶段的3,204项,减少了7项。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例行新闻发布会的介绍,2024年度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年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年出口总额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

       2024年度共有33项农药产品被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见表2),相较于2023年度的18项,增幅约为83.33%。根据认定流程,2023年度(含)以前备案通过的产品(包括2023年已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若参与2024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应当完成产品备案信息年度更新。经比较,表2中的前11项农药产品是2023年度已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涉及备案信息年度更新,其中只有啶酰菌胺增加了1件专利,显示出企业在持续创新方面的努力,其他10项农药产品的专利总数未发生变化,表明其技术稳定性较高。

       关于专利密集型产品的注释内容在2024年度相较2023年度有所调整。调整后的定义为:“专利密集型产品是指主要由所使用的专利带来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具有专利保护强度高、专利价值贡献高、产品竞争力对专利依赖度高的特征,与产品质量、信誉无直接关系。”这表明专利密集型产品主要依靠专利技术参与市场竞争,专利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表2可见,青岛清原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凭借其在可分散油悬浮剂领域的多项专利,成为认定产品数量第二多的企业,其25%环吡·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拥有25件专利,是单个产品中专利数量最多的产品。威海韩孚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2甲4氯原药产品关联了19件专利,河北兰润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螺虫乙酯产品关联了16件专利,体现了企业在产品创新和专利布局方面的实力,在产品配方和工艺创新方面的积累。巧合的是,第二十五届专利奖预获奖专利ZL201980001515.4也在螺虫乙酯产品备案的相关专利中。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嘧菌酯原药产品关联了10件专利,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枯草芽孢杆菌BSK1-1000亿WP产品关联了4件专利,体现了其在生物农药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11项不同的农药产品成为备案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其中8个不同的农药产品备案号分别为20243300001332.5、20243300002849.7、20243300002850.5、20243300002851.3、20243300002854.7、20243300002860.4、20243300002873.7、20243300002874.5,每个备案号均关联了两件专利,且这两件专利完全相同,分别为CN200810163724.2(含虱螨脲和苯醚甲环唑以及有机硅增效剂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和CN200810163725.7(含虱螨脲和烯啶虫胺以及有机硅增效剂的杀虫组合物)。然而,经过简单比较发现,这8项不同的农药产品与这两件专利在技术方案上并不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此外,该公司另外两个农药产品(备案号分别为20233300002794.7和20243300002852.1)也存在类似情况,即产品与关联专利之间缺乏直接的技术对应关系。

       尽管2024年度专利密集型产品的认定流程包括分产业认定、组织各产业领域专家进行评价、根据专家推荐结果形成拟认定名单并公示等环节,但从上述情况来看,认定结果在技术方案与专利关联性方面似乎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这提示在未来的认定过程中,可能需要加强对产品与专利技术方案对应关系的审查,以确保专利密集型产品的认定结果更加精准和科学。

农药专利与第三方审查意见

       在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专利保护到期后,围绕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组合物专利出现了多起专利诉讼案件。多家中国农药企业被迫参与针对这些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引起了农药行业的广泛关注。

       农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对专利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仅关注旗舰产品的授权专利,还积极关注与之相关的新专利申请布局。例如,在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的砜吡草唑原药专利保护即将到期之际,该公司对其进行了多项外围专利申请布局,以巩固其市场地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农药企业开始主动利用专利法赋予的权利,针对组合化学的新专利申请提出第三方审查意见,通过专业的技术分析和法律论证,指出新专利申请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不足等,以阻止这些申请在中国获得专利授权。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还能在专利授权前就排除潜在的侵权风险,为企业后续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创造有利条件。这种策略体现了农药企业对专利权作为市场竞争工具的重视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反映了农药行业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

结  语

       中国农药行业专利保护意识的觉醒,是中国从农药大国向农药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从中国专利奖中农药专利的持续在线,到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再到企业主动提交第三方审查意见,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农药行业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知识产权时代的挑战。未来,随着专利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农药行业必将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从而为全球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