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自主创制领域再添新成果
发布日期:2025-07-11 信息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发布“2025年第8批拟批准登记新农药产品公示”,山东清原农冠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研发的氟氯氨草酯和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环丙氟虫胺位列其中,标志着我国农药自主创制领域再添新成果。

       “十四·五”期间,我国农药创制已取得显著进展,成功创制并进入产业化阶段的农药新品种包括喹草酮、氟砜草胺、吡唑喹草酯、氟草啶、硫虫酰胺等化学农药,以及谷维菌素、冠菌素等生物农药。

创制难度大,投入高昂

       新化合物创制难度日益提升。据统计,成功将一个新活性成分推向市场,平均需要投入高达3.01亿美元,耗时12.3年,仅登记费用就需约4,200万元人民币。整个创制过程涵盖化合物合成、工艺研究、制剂开发、田间试验、毒理学实验、安全风险评估直至产业化,涉及的各类试验总计达数十万次。唯有所有指标均符合严苛要求,方能获得登记许可,进入市场。

创制模式呈现新趋势

       近年来,农药创制模式正经历深刻变化:逐渐摆脱从海量(数十万计)化学分子中盲目筛选的传统路径,更多转向基于对作物、害虫及生物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进行逆向工程和反向研发。同时,在研发早期阶段即同步启动登记试验的项目数量远超以往,参与创制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

登记试验的关键挑战

       完成全套登记资料的核心在于:首先需确保具有供登记试验开展并符合要求的测试物样品(特别是代谢物和杂质,有的合成难度极大);其次需具备强大的实验室及试验能力以支撑登记试验。虽然部分企业拥有自建实验室,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或知识进行所有必要研究,仍需将部分试验委托给外部实验室。而绝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将几乎所有的登记试验外包给具备资质的实验室完成。

行业聚焦关键难点

       在新农药创制过程中,新农药的残留代谢及膳食风险评估、关键物质的毒理学评估、新农药的环境代谢与环境风险评估、从实验室到田间—新药从创制研发到产业化的标准化流程应该如何、新农药登记等议题,已成为当前创制者最关注的核心挑战。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