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信息
有效成分名称:噻酰菌胺
通用名称:tiadinil
化学名称:3′-氯-4,4′-二甲基-1,2,3-噻二唑-5-甲酰胺
分子式:C11H10ClN3OS
相对分子质量:267.7
CAS登录号:223580-51-6
结构式:
理化性质:外观为淡黄色结晶体(或黄色固体粉末,具有微弱气味);熔点:112.2℃;蒸气压1.03×10-3 mPa (25℃);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logP = 3.68 (25℃);密度1.47 (20℃)。溶解度:水13.2 mg/L (20℃);正己烷74.0 mg/L(20℃),甲醇124、丙酮434、甲苯1.8、二氯甲烷156、乙酸乙酯198 (g/L, 20℃),稳定性:弱酸至弱碱介质中均稳定 (pH 4~9),200℃左右稳定 (DSC法)。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6,147 mg/kg,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2,000 mg/kg,大鼠急性吸入毒性LC50 (4 h)>2.48 mg/L,对家兔皮肤和眼睛均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没有致敏性。根据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判定,噻酰菌胺是一种低毒农药。此外,噻酰菌胺原药对鱼类、藻类、蚤类均中等毒。
作用特点:噻酰菌胺对于已经侵入发展的病原菌抑制或铲除活性较差,但是其能够诱导水稻的系统抗性,阻止病原菌菌丝侵入邻近的健康植物组织中,并能够诱导产生抗病基因。噻酰菌胺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并迅速传导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位,适合于水面使用,持效期长,使用技术灵活。
防治对象:噻酰菌胺对稻瘟病防效突出外,还对水稻纹枯病、胡麻斑病及细菌性病害等也会表现出较好的防效。
2 市场前景
噻酰菌胺经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开发成功后于2003年初次上市。作为年轻的杀菌剂品种,噻酰菌胺一经上市就有“不俗的表现”。据报道,2004—2009年全球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杀菌剂品种就包括噻酰菌胺,销售额约为0.30亿美元,5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2%。当前噻酰菌胺的化合物专利保护期于2018年届满,目前在国内登记市场空白,可以预见登记成功后市场广阔,值得企业重点关注。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