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螺虫乙酯,英文通用名:spirotetramat;商品名:亩旺特,Movento;化学名称为:4-(乙氧基羰基氧基)-8-甲氧基-3-(2,5-二甲苯基)-1-氮杂螺[4,5]-癸-3-烯-2-酮;CAS号:203313-25-1;是由拜耳公司开发的季酮酸类杀虫剂。2007年拜耳公司在英国格拉斯哥植保会上介绍了螺虫乙酯,同年该产品获准在突尼斯登记。2008年在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新西兰、摩洛哥、土耳其登记上市,2009年在巴西、南非、荷兰、澳大利亚和墨西哥获得登记上市,2010年在日本登记上市,2011年3月在中国登记上市。螺虫乙酯自2007年登记、2008年上市以来,其市场扩张迅速,拜耳公司希望其成为公司的重量级产品,公司预计其年峰值销售额可达2亿欧元,2016年全球销售额为1.8亿美元。
图1 顺式螺虫乙酯的结构式
2 适用范围
螺虫乙酯高效广谱,可用于多种作物包括棉花、大豆、柑橘、热带果树、坚果、葡萄、啤酒花、土豆和蔬菜等,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例如蔬菜上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仁果类核果类果树上的玫瑰苹果蚜(Dysaphis plantaginea)、豆蚜(Aphis pomi)、桃蚜(Myzus persicae)、光管舌尾蚜(Brachycaudus helichrysi)、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榆蛎蚧(Lepidosaphes ulmi)、梨圆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猕猴桃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sp.)、草莓蚜虫(Rhodobium porosum)、大戟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
3 作用机制/靶点信息
螺虫乙酯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 ,ACCase)抑制剂。乙酰辅酶A羧化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催化乙酰辅酶A+ATP+HCO3-→丙二酰辅酶A+ADP+Pi反应的生物素酶,此反应制约着脂肪酸合成第一阶段的速度。本反应由2个步骤组成,即利用ATP把CO2固定在酶所结合的生物素上和把CO2转移给乙酰辅酶A的反应。
螺虫乙酯通过抑制害虫体内脂肪合成过程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破坏脂质的合成,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其死亡。
4 登记查询
4.1 中国登记信息
4.2 欧盟登记信息
5 专利信息
螺虫乙酯目前具体专利情况如下:
近期业内讨论非常激烈的,正是针对拜耳2003年申请的螺虫乙酯顺式异构体专利,该专利将顺式螺虫乙酯的保护期推至2023年。2019年4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的第39597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宣告,拜耳螺虫乙酯顺式异构体专利权全部无效(专利号ZL03821634.5)。更详细的解读,可以参见该文章:《螺虫乙酯专利为何可以被无效?》
6 合成路线简介
(1)BioGuide通过查阅文献,将螺虫乙酯两个关键中间体的合成路线总结如下:
① 2,5-二甲基苯乙酸合成路线有如下6种方法:
路线一:
路线二:
路线三:
路线四:
路线五:
路线六:
② cis-4-甲氧基环己基-1-氨基甲酸甲酯合成路线有如下几种方法(需要拆分的路线不做赘述):
路线一:
路线二:
(2)螺虫乙酯的合成基于以上两个关键中间体,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7 原药预分析及杂质剖析
由于螺虫乙酯为不含卤素、只有C、H、O、N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对原药进行预分析后,质谱数据解析相对简单,只要看到有卤原子同位素峰的杂质,几乎可以判断是由苯丙酸片段引入的杂质;发生分子量奇偶性变化的,则从N规则考虑。
作者最早于2013年分析过含量约为85%的螺虫乙酯原药。2016年至今,我公司对该原药产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3个不同来源购买的原药样品的预分析,并且将其中4个共同的杂质标准品制备分离出来进行了并结构鉴定。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