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变化,大收获,佰靓珑®摧毁稻飞虱有一套
发布日期:2022-03-24 信息来源:农药市场信息新媒界 作者:刘琴

 

        3月,万物复苏,温暖的春风如约而至,各种春耕播种的镜头都那么得生机勃勃。草儿破土而出,花儿争先开放。然而,在这草长莺飞的美丽季节,一种景象却令部分人群轻松不起来。因为,令水稻种植户头疼的稻飞虱要来了。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它可“飞南闯北”,在危害上具有隐蔽性、突发性、暴发性乃至毁灭性等特点,是我国水稻种植区普遍发生的虫害之一,更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然而,稻飞虱虽是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但许多水稻种植户对其迁入却一直感到莫名其妙,同时由于隐匿性和抗性等因素,也亟需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稻飞虱危害严重 

抓住源头、联防联控

掐断稻飞虱的迁飞供给

        根据迁飞规律,稻飞虱自3月份从东南亚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其中,广西作为全国第三大水稻产区,不仅是境外植物虫害迁入、迁飞的第一站,发生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而且发生量大、范围广、程度重,发生期延长、主害代增加,也是重大植物病虫害的虫源地和传播、常发区域。此外,中国重要热带、亚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广东,主要作物是双季早晚稻,也是境外虫源迁入境内重要的栖息地,而稻飞虱自然也成为广东水稻生产重要的迁飞性害虫。

        一般来说,稻飞虱自3~6月陆续迁入两广地区后,会在6~7月由南部稻区迁到南岭以北,波及长江流域;8~9月再由江淮之间及淮北开始向南回迁;回迁到两广地区的高峰在10月上中旬,一直延续到11月上旬。由此可见,虽然迁飞性、流行性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它们都有其发生源头和传播路径。稻飞虱源头在国外,一年多次迁入并在国内快速繁殖和来回迁飞,省区间相互影响、互为源头。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气流对流频繁,给稻飞虱的迁飞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稻飞虱迁飞的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这就必须加强源头治理和区域合作,实行联防联控。作为我国长江流域稻区稻飞虱的主要虫源地,做好广西、广东的稻飞虱防治工作对减轻江淮等稻谷主产区的虫害防治压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稻飞虱可防可控

用药需瞄准特点、看准时机

        稻飞虱的发生虽突然,但总会经历从孵化、发育到成熟、羽化的生命周期,摸清楚这个规律,掌握稻飞虱迁飞的时机,就能有效地击中害虫的薄弱环节,达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稻飞虱主要包括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之分,长翅型主要是迁飞扩散,短翅型则定居繁殖。因而短翅型成虫的出现是飞虱大量繁殖和增长的预兆,一般孕穗期百丛有短翅型成虫3~5只,抽穗期稻飞虱就会大发生。

        同时,稻飞虱成虫、若虫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稻株汁液,导致水稻植株因汁液丧失而出现黄叶、枯死,穗期受害会影响抽穗及籽粒灌浆,空秕粒、瘪粒多。稻飞虱粪便会致使霉菌滋长,叶片、茎秆上出现霉斑,阻碍叶片进行正常光合作用以及养分固定。田间受害稻丛常由点、片开始,会比正常稻株矮,严重的造成“黄塘”“冒穿”等症状。而其迁飞的特点,也让其成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草状矮枯病等水稻病害的传播媒介。

        同时,稻飞虱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稻飞虱一次可以产下几十只幼卵,而且其生长周期又比较短。虽然稻飞虱小如蚂蚁,但是危害能量巨大,一旦防治措施不到位,暴发力会十分惊人,造成严重虫害,令水稻枯萎死亡。当水稻有明显被害状时,产量损失已达50%以上。

        在现实种植过程中,很多种植户预防意识差,在前期认为虫情较低不需提前预防用药,这种意识要不得。一旦防治不及时,则会大面积出现虱烧,造成大量损失,因此绝对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抓住防治稻飞虱的最佳时期,即水稻分蘖末至孕穗初期,同时这也是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影响水稻产量三要素穗数、穗粒、穗重都在这时期形成。稻飞虱是可防可控的,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就能收效显著。

摧毁稻飞虱三大危险因子

佰靓珑®给你答案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稻米品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水稻产地环境也是成为影响水稻安全质量的关键。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也是提升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

        而在地少人多、力争高产的需求下,我国的稻田出现了与自然生态系统下完全不同的人工栽培体系。我国水稻栽培条件的变化,诱发稻飞虱发生危害增重。同时,即便是以迁飞为主不容易产生抗性的褐飞虱,也因为全国稻区用药单一以及滥用杀虫剂而避免不了抗性问题的产生。

        就在水稻种植户面临现有药剂抗性增加、错失最佳防治时间、风险不易掌握等稻飞虱防控挑战之下,来自科迪华的一款虫害防控产品佰靓珑®,给水稻种植户带来了防控稻飞虱的全新标杆,其威力则来自于有效成分派乐欣™(三氟苯嘧啶),可以摧毁稻飞虱三大危险因子——隐藏性、暴发性、毁灭性。

        佰靓珑®(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属于一个新型的介离子化合物家族,与现有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佰靓珑®对水稻稻飞虱和水稻叶蝉具有防效优异,且持效期长,并能够阻断稻飞虱对水稻病毒病的传播,从而带来优异的作物保护效果并提升作物品质,可以帮助水稻种植户“早用早安心,收成有信心”。

        由于长期、大规模用药,稻飞虱对常规药剂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有的抗性水平已经很高。佰靓珑®由于其独特作用机理使得它有效填补了水稻害虫抗药性治理的空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对敏感和抗性稻飞虱具有同样的防治效果。

        根据试验室生测结果表明,来自越南、泰国、印度等地区的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具有抗药性,但这些抗性种群对本产品无交互抗性。即使稻飞虱种群对包括新烟碱类在内的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代谢抗性,佰靓珑®依然能够提供优越且持久稳定的防效。

        使用佰靓珑®,只要遵循推荐用药方案,每季仅需使用一次,即在水稻分蘖末至孕穗初期用药一次,可快速停止害虫取食,施药仅数小时即可见效,快速压低飞虱基数,阻止害虫种群的建立,保护茎秆免受飞虱为害,药后3天田间防效超过90%。随后于施药后21~25天,轮换使用其他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产品消除残存个体,即便是在稻飞虱高虫口压力地区和水稻病毒病高发地区,也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并提高水稻农业生产率。

        对此,通过对照实验以及使用过佰靓珑®的水稻种植户体验,佰靓珑®处理区的飞虱数量明显减少,水稻青枝腊杆,茎基部健康清爽无霉污,没有“虱烧”现象出现,且稻粒更饱满,千粒重提高,产量更高,收益更加稳定。

        不仅如此,佰靓珑®还可以控制不同龄期的稻飞虱,并对蜘蛛和捕食性瓢虫等稻田生态系统主要有益节肢动物和其他非靶标生物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此特性更进一步完善和突显产品在田间害虫防治中的卓越性,因此佰靓珑®能为水稻害虫田间综合治理方面带来更大的价值。

        此外,大量研究表明,佰靓珑®具有很好的环境毒理学特性,对鸟类、鱼类、水生无脊椎动物、蚯蚓低毒,因此也使得佰靓珑®成为水稻生产上防治稻飞虱的理想选择。

        佰靓珑®集理想产品所有特性于一身,通过“一季只用一次”和“早期用药”的正确使用方式,发挥出产品的最大效果,是高效的稻飞虱综合治理及抗性治理工具。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