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噻菌胺是由石原产业株式会社2005年发现的拥有噻吩酰胺结构的第三代SDHI类杀菌剂,其高效、广谱,具有保护、治疗、渗透作用。主要用于果树、蔬菜、葡萄、油菜、草坪等,防治由核盘菌、葡萄孢菌、链核盘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尤其在防治草莓、葡萄灰霉病、白粉病,油菜、莴苣菌核病,草坪币斑病等市场领域展现优势。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止日前,我国共登记2个异丙噻菌胺产品,1个原药和1个制剂。
表1 异丙噻菌胺在我国的登记情况
登记证号 |
农药名称 |
剂型 |
总含量 |
防治对象 |
登记证持有人 |
PD20212930 |
异丙噻菌胺 |
原药 |
95% |
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
|
PD20212928 |
异丙噻菌胺 |
悬浮剂 |
400克/升 |
黄瓜白粉病、灰霉病,草莓灰霉病,番茄灰霉病 |
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
异丙噻菌胺的化合物专利于2025年到期,当前登记的制剂产品仅有1个单剂,其混配制剂还有很大的市场可以进行开发。
(1)异丙噻菌胺和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其重量比可以为1︰60~60︰1,优选为1︰40~40︰1。该组合除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外,还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灰霉病、菌核病、黑星病、白粉病、褐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并且对作物安全性好。
(2)苯酰菌胺与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其重量比为1︰80~80︰1,该组合在一定范围内对农作物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灰霉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防治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异丙噻菌胺与咯菌腈的杀菌组合,其质量比为1~50︰50~1,这两种成分混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主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荔枝疫霉病以及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等。
(4)苯醚甲环唑和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两种成分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和作用位点,两者混配有利于延缓或克服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大田作用的早疫病、霜霉病、白粉病等,且大量试验证明,两者混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5)异丙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其重量比为1︰70~70︰1,该组合对作物灰霉病、菌核病、黑星病、轮纹病等真菌病害防治效果优异,增效作用明显,用药量减少,防治成本降低,对作物安全。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