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草铵膦:超大体量的革命性产品
发布日期:2023-01-06 信息来源:中农立华原药 作者:艾琪

 

       由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团队与山东绿霸及其子公司共同完成的核心生产技术,年产13,000吨高光学纯L-草铵膦生产线在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并投产的新闻在农药圈掀起了一阵关注热潮。

       精草铵膦的优越性被越来越多优秀企业所青睐。

       众所周知,灭生性除草剂的三驾马车,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

       1986年赫斯特公司(后归德国拜耳公司)直接通过化学合成草铵膦获得成功,随后草铵膦成为拜耳公司的主打除草剂产品。草铵膦以其不仅可以快速杀灭杂草,而且杂草不易返青,又不伤及其他作物浅根的特性,迅速在灭生性除草剂中占有一席之地。草铵膦是L型和D型草铵膦的外消旋体(即L型和D型各占 50%的混合物),其中只有L-草铵膦具有除草作用,而D型几乎无活性,对植物无作用。而残留于植物表面的D-草铵膦对人畜和生态都具有负面影响。而L型草铵膦,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精草铵膦。

       精草铵膦将草铵膦中无效的的D-构型转化为有效的L-构型,理论亩用量可以降低50%,使得厂家的原药成本、加工成本、运输成本、助剂成本以及农民的用药成本均显著降低。此外,精草铵膦替代草铵膦,还可向环境少投入50%的无效体,对环境更友好,更加符合国家减施增效的政策导向。精草铵膦相较于传统的普通草铵膦,不但更安全,水溶解性好,结构稳定,除草活性更是草铵膦的2倍、草甘膦的4倍。

登记及工艺

       2014年10月和11月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成为国内首家登记精草铵膦原药和制剂的公司。2015年4月17日浙江永农生物科技公司获批国内第2家精草铵膦原药登记。2020年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3家精草铵膦原药登记的企业,并获得10%精草铵膦铵盐SL登记证,从此开启了国内精草铵膦市场应用序幕。

       目前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有永农生物、利尔、七洲绿色、山东亿盛、山东绿霸等,河北威远、佳木斯黑龙也在进行中试。

       经过多年的研究,精草铵磷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开篇介绍的绿霸新建成的L-草铵膦生产线就是采用了第三代技术。目前,精草铵膦主流工艺主要分为化学合成与生物光学结构转化两种,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各有自身优势。我国在精草铵膦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方面均已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依托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精草铵膦生产工艺。随着相关企业自主研发技术的成熟与大规模投产,精草铵膦势必会在未来灭生性除草剂市场成为新的发展动力。

常用复配

       (1)精草铵膦与麦草畏的复配,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有效用于多年生耐性植物、大龄杂草等防治,有效提高精草铵膦、麦草畏的防治范围,显著延长持效期。

       (2)精草铵膦与草甘膦复配,可用于防治多年生禾本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杂草。通过多种活性成分的复配,提高多年生杂草的防治效率,提高药剂的速效性,扩大杀草谱,减少用药剂量。

       (3)精草铵膦与磺酰脲类除草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可用于防治禾本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杂草。通过多种活性成分的复配,可以扩大杀草谱,降低或消除高温药害,降低阴雨天气敏感性。

转基因领域前景

       地缘战争以及多国通货膨胀,加速了全球性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这将促使全球大豆、玉米等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虽然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未涉及主要粮食,但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22年6月发布的转基因品种审定标准,转基因商业化预期也将逐渐增强。

       目前,草铵膦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油菜,大豆和果蔬等领域。自1995年起,包括艾格福(转基因作物品种为油菜和玉米)、安万特(转基因作物品种为玉米)、拜耳(转基因作物品种为棉花、大豆、油菜)、杜邦先锋(转基因作物品种为油菜)和先正达(转基因作物品种为大豆)等国际大公司,都开发了抗草铵膦作物。随着全球草铵膦抗性基因导入水稻、小麦、玉米、甜菜、烟草、大豆、棉花、马铃薯、番茄、油菜、甘蔗等20多种作物中,并经商业化种植的耐草铵膦作物几乎包括上述作物,使得草铵膦已成为现今世界上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剂品种。而比普通草铵膦更安全,活性更高的精草铵膦也随之迎来其增量的风口期,这将是一个超大体量的革命性产品,很可能成为除草剂市场继草甘膦之后的又一款现象级产品。

       精草铵膦是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重磅农药产品,代表着中国在行业的科技水平的突破。无论是经济性、药效、环保等方面,精草铵膦都可能对农药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相信精草铵膦在未来几年,将是我们可以期待的除草剂又一个创富蓝海产品。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