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化学信息
中文通用名称:氟苯虫酰胺
国际通用名称:flubendiamide
CAS登录号:272451-65-7
化学名称:N-(2-甲磺酰胺-2,2-二甲基)丙基-N′-(2-甲基-4-七氟异丙基)苯基-3-碘代邻苯二甲酸酰胺
分子式:C23H22F7IN2O4S
相对分子质量:682.4
结构式:
理化性质: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密度为1.659 (20℃);熔点为217.5~220.7℃;20℃,pH=7的辛醇/水溶液中,logPow=4.14 ;溶解度:水29.9 μg/L(20℃),对二甲苯0.488,正庚烷0.000835,甲醇26.0,二氯乙烷8.12,丙酮102,乙酸乙酯29.4 (g/L);当pH4~9时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均稳定;25℃,蒸馏水中光解DT50=5.5 d。
毒性:大鼠(雄/雌)急性经口LD50为>2,000 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雌/雄)均>2,000 mg/kg;大鼠急性吸入毒性LC50(雌/雄)均>0.0685 mg/L;对家兔眼睛轻微刺激性;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不致敏。对鸟类蜜蜂等环境生物低毒,对水生生物高毒,故氟苯虫酰胺不可在水稻上登记使用。
作用机理:氟苯虫酰胺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性,作用于昆虫细胞兰尼碱受体的化合物,激活兰尼碱受体细胞内钙释放通道,导致贮存钙离子的失控性释放。
优势亮点:氟苯虫酰胺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高效,广谱,见效较快,持效期较长,与传统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可以与多种药剂混配。
2 市场概况
虽然基于环境风险氟苯虫酰胺在水稻上的使用被限制,对于氟苯虫酰胺的市场影响较大,但总体来看,该成分在玉米、棉花、番茄、核果类作物、葡萄、草坪和蔬菜(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甘蔗等作物上防治小菜蛾、玉米螟、甜菜夜蛾、蔗螟等鳞翅目害虫上的市场潜力较大。
2007年上市的氟苯虫酰胺,2011年的全球销售额即达1.50亿美元;2012年,氟苯虫酰胺的销售额进一步攀升至2.30亿美元,2007—201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7.2%;2013年,氟苯虫酰胺的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了93.5%,达4.45亿美元,2008—201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7.9%。巴西是氟苯虫酰胺的第一大国家市场,其后依次为:印度、中国、美国和日本等。
氟苯虫酰胺化合物专利将于2019年11月29日届满,目前国内氟苯虫酰胺产品登记数量相对较少,具体情况见下表: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