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氰虫酰胺为美国杜邦开发的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它与姊妹产品氯虫苯甲酰胺相比,内吸性更好,适用作物更广泛。据查,其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CN100441576C)将于2024年1月20日到期,感兴趣的企业可尽快着手产品登记。
1 基本信息
中文通用名称:溴氰虫酰胺
英文通用名称:cyantraniliprole
化合物名称:3-溴-1-(3-氯-2-吡啶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基)羰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胺
CAS登录号:736994-63-1
分子式:C19H14BrClN6O2
相对分子质量:473.7
结构式:
理化性质:稳定性:土壤降解DT50(典型土)34.4d,34.4d(实验室土,20℃),32.4(大田土)。20℃,pH 7条件下,水解DT50=61。溶解度:水中溶解度(20℃)为14.2 mg/L,有机溶剂中溶解度(20℃,mg/L):丙酮6,540、乙酸乙酯1,960、甲苯576、甲醇4,730。熔点:224℃。沸点:沸腾前分解。蒸气压(25℃):5.13×10-15 Pa,辛醇/水分配系数:KowlogP=2.02(20℃)。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 mg/kg,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5,000 mg/kg。
作用机理:通过激活靶标害虫的鱼尼丁受体,释放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导致肌肉麻痹,影响昆虫行为,使其停止取食而死亡。
适用范围:可用于蔬菜、棉花、大豆、水稻、玉米、果树等作物,防治烟粉虱、白粉虱、二化螟、蓟马、蚜虫、棉铃虫、菜青虫等多类害虫。
2 登记情况
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止目前,我国共登记11个溴氰虫酰胺产品,包括2个原药、4个混剂和5个单剂,涉及悬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饵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6种剂型,混配成分有丁醚脲、吡蚜酮、三氟苯嘧啶和噻虫嗪等4种。
表1 溴氰虫酰胺在英国的登记情况
注册号 |
含量 |
成分 |
剂型 |
登记证持有人 |
适用作物 |
19198 |
412 g/kg |
溴氰虫酰胺 |
水分散粒剂 |
先正达英国有限公司 |
观赏植物 |
18649 |
400 g/kg |
溴氰虫酰胺 |
水分散粒剂 |
先正达英国有限公司 |
西兰花、甘蓝、洋葱、卷心菜、萝卜、豌豆等 |
18756 |
200 g/L |
溴氰虫酰胺 |
悬浮剂 |
富美实农业有限公司 |
西兰花、卷心菜、甘蓝、花椰菜 |
表2 溴氰虫酰胺在加拿大的登记情况
表3 溴氰虫酰胺在法国的登记情况
注册号 |
含量 |
成分 |
剂型 |
登记证持有人 |
适用作物 |
2169999 |
100 g/L |
溴氰虫酰胺 |
可分散油悬浮剂 |
富美实法国公司 |
食用葫芦、草莓、番茄等 |
2190146 |
400 g/kg |
溴氰虫酰胺 |
颗粒剂 |
先正达法国公司 |
树木、花卉等 |
2199998 |
200 g/L |
溴氰虫酰胺 |
悬浮剂 |
富美实法国公司 |
食用葫芦、草莓、豆类、生菜、胡椒等 |
溴氰虫酰胺还在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登记上市。
3 混配推荐
溴氰虫酰胺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混配,增效作用明显,对刺吸式害虫和鳞翅目害虫等活性较高,用量少残留低,安全性好。
溴氰虫酰胺与杀虫环、杀虫双混配可用于防治小麦、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的害虫,其活性高用量少,对环境安全。
甲氧虫酰肼与溴氰虫酰胺混配,配比范围20∶1~1∶30,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蔬菜斜纹夜蛾、小菜蛾、蚜虫、蓟马等多种害虫防效较好,同时用量少,延缓抗药性产生。
溴氰虫酰胺与阿维菌素混配,配比为1∶12~12∶1,可防治果树、蔬菜、草坪等地上地下害虫,其杀虫谱广,增效明显,对环境危害小。
虱螨脲与溴氰虫酰胺混配优选配比为1∶0.5~2,可防治甘蓝、棉花、玉米、果树、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害虫,高效低毒,增效显著,安全绿色。
溴氰虫酰胺与氟啶虫酰胺混配优选配比为1∶2~2∶1,总含量5%~50%之间,优选剂型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悬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蚜虫、蓟马、白粉虱、木虱防效较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溴氰虫酰胺还可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氰氟虫腙、溴虫腈、灭蝇胺等多种成分混配。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