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虫酰胺市场分析
发布日期:2023-04-25 信息来源:磊子侃农药 作者:徐磊

 

       说起双酰胺类杀虫剂,首先会想到No.1“氯虫苯甲酰胺”,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还有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等。但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存在感往往被氯虫苯甲酰胺的光芒所掩盖。氟苯虫酰胺是双酰胺类杀虫剂中第一个拿到登记并上市的杀虫剂,其2007年上市,而氯虫苯甲酰胺是2008年上市。氟苯虫酰胺是双酰胺类杀虫剂中当之无愧的“大师兄”。

       氟苯虫酰胺虽然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有效期已于2019年年底到期,但由于国内于2016年禁止其在水稻上使用,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与其同门师弟“氯虫苯甲酰胺”形成鲜明的对比。氟苯虫酰胺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CN1328246C)于2019年11月29日到期。

       氟苯虫酰胺是双酰胺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害虫的鱼尼丁受体,通过刺激昆虫体内的钙离子析出,削弱肌肉功能,影响昆虫行为,使害虫迅速停止取食。害虫从取食到停止危害,仅仅约需7分钟时间。

       氟苯虫酰胺主要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玉米螟、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草地贪夜蛾等害虫。可广泛用于大豆、花生、番茄、辣椒、茄子、西瓜、桃树、梨树、苹果、玉米、棉花、葫芦、葡萄、核桃、烟草、苜蓿、茶树等。

国内登记

       目前在我国取得氟苯虫酰胺原药登记的企业有: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和拜耳股份公司。制剂剂型有悬浮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和可湿性粉剂。配伍品种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杀虫单。由于禁止在水稻上使用的关系,氟苯虫酰胺登记作物为玉米、十字花科蔬菜、甘蔗,主要防治对象是鳞翅目害虫,如玉米螟、小菜蛾等。

表1  氟苯虫酰胺在我国的登记情况

       氟苯虫酰胺2007年正式上市,但在短短的9年后,美国环保署(EPA)于2016年3月1日发布禁令,取消氟苯虫酰胺的登记。同年,中国禁止其在水稻上的登记。

存在的风险

       (1)水生生物高毒

       氟苯虫酰胺能够分解成更高毒性的代谢物,从而对于水生生物产生危害,进而威胁到水生食物链(尤其鱼类),对大型溞剧毒,对藻类高毒,同时该代谢物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

       (2)易产生抗性

       与氯虫苯甲酰胺类似,氟苯虫酰胺也易使目标害虫产生抗药性,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组织的抗性监测结果表明,部分地区蔬菜小菜蛾已对氟苯虫酰胺产生了严重抗性;二化螟对氟苯虫酰胺的抗性发展也较快,有的地方达到中等水平抗性。单一用药面临着较大的害虫抗性风险,且由于同样作用于昆虫的鱼尼丁受体,与氯虫苯甲酰胺存在着产生交互抗性的风险。

未来市场

       在美国禁用和在中国禁止使用在水稻上也并非是一定被判处了死刑。吡唑醚菌酯就是相似的例子,吡唑醚菌酯也由于对水生生物毒性极高(对虹鳟、大型溞剧毒),而禁止在水田中使用,但也不妨碍其成为一种优秀的杀菌剂(并具有植物保健作用),广泛应用于大豆、玉米、花生、棉花、葡萄、蔬菜、马铃薯等作物。

       无论对于美国还是整个水稻市场,对于氟苯虫酰胺来说从来都不是重点。虽然2016年的禁用会对氟苯虫酰胺的产品和市场评价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失去部分市场。目前在其专利过期后,对于南美、南亚的大豆,以及棉花市场仍然会有着巨大的潜力。但长期来看,随着氯虫苯甲酰胺专利到期,具有相似作用机理的氟苯虫酰胺的潜在市场仍然不容乐观。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