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渠道种衣剂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09年前后开始到2013年大约5年时间,这个阶段为野蛮生长期。这个阶段种衣剂产品利润空间巨大,各个企业纷纷进入抢占市场。
第二个阶段从2014年开始到现在大约10年时间,这个阶段为平稳发展期。这两个阶段的节点标志就是2014年前后在河南、山东出现大量的春花生烂种不出苗,包括河南某企业小麦种衣剂的召回。这个事件对种衣剂的发展影响较大:第一,阻止了部分企业盲目上种衣剂的想法;第二,让很多企业重新审视种衣剂应用技术的重要性。
图1 2006—2017年种衣剂田试数量变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种衣剂的利润空间逐渐压缩,种衣剂关注度逐渐下降,失去了往日的风头。尤其是药肥的出现,在小麦上相比种衣剂要自己拌种,药肥直接可以与肥一起施用,方便快捷。市场出现了药肥取代种衣剂的论断,甚至很多企业就是如此宣传。
中国种衣剂的起步较晚,虽然经历了10多年的快速发展,但相比发达国家差距还是很大。种子包衣属于精准施药,符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并且更加的经济高效。随着制种业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种衣剂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目前的药肥就如第一阶段的种衣剂,未来始终要回归理性。
目前主要使用种衣剂的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棉花、马铃薯、油菜、向日葵,蔬菜类包衣的有辣椒、茄子、南瓜、西瓜等。蔬菜种子量少,经济价值高目前主要以外企产品为主。市场比较成熟的存量市场有:玉米、小麦、棉花、花生、大豆。未来还比较大的增长潜力的有:水稻、马铃薯、驱鸟和植物线虫市场。向日葵、油菜亩用种量少,市场容量有限。下面就将其他重点市场和关注化合物做一分析。
1 玉米
玉米种子是商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作物之一,95%以上的玉米在出厂前都会包衣,所以玉米种衣剂的用户主要在种业,虽然渠道推广过二次包衣,但并没有真正被用户所认可,没有形成气候。现在春玉米二次包衣主要也是驱鸟,种业一旦解决驱鸟的问题,市场立马消失。
现在国内服务种业的种衣剂厂家屈指可数,但相互竞争异常激烈。种业对种衣剂的要求相比农户自己拌种更高,而且玉米种子表皮光滑不易附着,对成膜剂技术要求高。所以在技术研发实力不高的企业,可以暂缓进入,另外开发种业客户不像开渠道客户那样容易,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厚积薄发的耐力和持续的投入(安全性试验和客户的认可)。
玉米种衣剂可以解决的病虫害主要有丝黑穗病、瘤黑粉病、茎基腐病、线虫矮化病和蛴螬、金针虫、蚜虫等。茎基腐病是近几年玉米重点病害,已经成为全国玉米的主要病害,需要重点关注。
玉米种衣剂目前主要使用的化合物有:噻虫嗪、克百威、吡虫啉、戊唑醇、精甲霜灵、咯菌腈、种菌唑等,近两年推出有吡唑醚菌酯、噻虫胺、硫双威。
未来重点关注化合物: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氟唑环菌胺。
备注:氯虫苯甲酰胺化合物专利(下同)已过;溴氰虫酰胺专利2024年到期;氟唑环菌胺专利2023年到期。
2 小麦
小麦种衣剂使用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地区,另外新疆小麦种衣剂用量也不少,但主要集中在种业。小麦种衣剂市场比较乱,但小麦茎基腐病近几年比较严重,应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对于想以质量取胜的企业来说,做好小麦种衣剂重点抓好两件事:第一,筛选目标用户。第二,示范观摩。在产品上重点关注针对茎基腐病的化合物。
小麦种衣剂目前使用的化合物很多,很杂,且很多没有针对性,主要有:吡虫啉、噻虫嗪、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灭菌唑等。
未来重点关注化合物:氟唑环菌胺、氰烯菌酯。
3 花生
花生种衣剂对蛴螬的防治是有明确的要求的,并且春花生在遇到低温倒春寒时很容易出现烂种不出苗。所以花生种衣剂对产品要求相对要高。花生种衣剂主要防治蛴螬、金针虫、白绢病、果腐病等,尤其白绢病已经是花生生产面临的重要难题。
花生目前种衣剂使用的化合物有:噻虫胺、毒死蜱、吡虫啉、噻呋酰胺、咯菌腈、精甲霜灵、嘧菌酯、萎锈灵等。
未来重点关注化合物:氯虫苯甲酰胺。
4 棉花
棉花主要集中新疆,棉花种衣剂大部分还是种业在使用,加上新疆种业整合比其他区域要快,所以棉花种衣剂进入新疆种业还是有一定难度。但伴随的是新疆近几年棉花蚜虫泛滥,种衣剂并没有在防治蚜虫上面表现出应有的优势(是否加入杀虫剂或用量是否足够)。现在有用溴氰虫酰胺灌根防治蚜虫,但成本高很难大面积推广。对于溴氰虫酰胺来说,种子包衣可能是其最佳的使用方法,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考虑。
5 水稻
水稻近几年蓟马危害呈加重趋势,加上咪鲜胺浸种抗性比较高,对恶苗病防效一般。水稻种子包衣逐年增长。在湖南、湖北等水稻主产区有相当一部分水稻种子在出厂前已经包衣。相比玉米、小麦等包衣比例,水稻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水稻种衣剂目前主要使用的化合物有:噻虫嗪、吡虫啉、咯菌腈、精甲霜灵、嘧菌酯、咪鲜胺等。
未来重点关注的化合物:溴氰虫酰胺、氟唑环菌胺、异噻菌胺。
备注:异噻菌胺化合物专利2018年已经到期。
6 大豆
大豆主要集中在东北黑龙江,另外黄淮海地区也有一定播种面积。大豆过去进口较多,近几年受国际政治影响,进口受阻,尤其今年国家大量的补贴,播种面积增加不少。大豆种衣剂主要以防治孢囊线虫和根腐病为主。目前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种衣剂主要还是以克百威复配制剂为主,根腐病则以精甲霜灵、咯菌腈、苯醚甲环唑等为主。
未来重点关注的化合物:硫双威、氟吡菌酰胺。
7 马铃薯
马铃薯市场按容量来说很大,但国内企业真正做得好的较少。主要是在内蒙张家口马铃薯种植集中区域,种衣剂主要用在沟施,且这些地方对外企产品依赖较大,国内企业进入难度比较大。在山东、云贵等地,虽然有市场需求但国内企业关注度并不高。主要是登记在马铃薯上的产品较少,推广存在一定风险,加之市场分散,推广难度大见效慢,很多企业主动放弃了。
马铃薯重点关注的化合物有:氟唑菌苯胺、氟唑环菌胺。
备注:氟唑菌苯胺化合物专利2022年已经到期。
8 驱鸟
驱鸟种衣剂市场比较混乱,正规农药登记驱鸟的产品没有,现在驱鸟的产品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正规登记的种衣剂产品,其中的某种化合物有驱鸟的功能,比如,克百威、丁硫克百威和福美双。另外一类标称为绿色无公害、无残留的天然原料的非农药产品。但农业农村部明确说明驱鸟剂属于农药产品,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管理,随后就出现很多在正规登记的种衣剂产品中以助剂形式加入驱鸟成分。
驱鸟市场主要集中在水稻和春播玉米区,尤其在山区地带的春播玉米区危害严重。目前大部分种业还是采用含有克百威的种衣剂产品进行驱鸟,但克百威属于限制使用产品,且对鸟类有危害,未来面临淘汰的风险。就化合物来讲,目前驱鸟用的最多的还是克百威。
9 植物线虫
种衣剂防治线虫病在玉米上应用已经非常成功成熟,大田作物无法像其他经济作物那样通过灌根来解决,所以种子处理是最佳的防治方法。种衣剂防治线虫市场分析可以关注下期文章《种衣剂防治线虫市场概况及分析》。
综合来讲:
存量市场:玉米种衣剂市场容量大,但进入难度也大,对产品技术水平要求高,竞争激烈,要想进入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并且在一两年内估计难有特别大的进展。小麦、花生这些存量市场,要做好产品差异化,关注即将过专利的一些化合物。尤其小麦市场,价格混乱,做好目标用户筛选很重要。
增量市场:水稻种衣剂还会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做好产品布局很重要。驱鸟市场虽然现在进入的厂家不少,但真正形成品牌的没有,尤其在玉米种业。线虫市场,随着氟吡菌酰胺专利到期,以及部分外企的种衣剂产品上市,会带动防治线虫病害的热点,尤其在一些空白作物上面。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