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浆后大螟严重危害需防治
发布日期:2023-09-14 信息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 作者:方雅琴

 

       近年来,水稻上大螟的发生与危害明显上升,逐渐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据江苏省植保植检站7月28日发布的病虫害预测信息,今年大螟总体偏轻发生,发生区域主要在苏南、沿江及沿海地区,比去年略重。卵孵高峰在8月上中旬,早于上年。

       大螟幼虫孵化后群集水稻叶鞘危害,随着幼虫生长发育逐渐转移进入茎秆蛀食暴食并转株危害,造成水稻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半枯穗、虫伤株,对产量影响较大。大螟在水稻上危害造成的虫孔较大,并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而且大部分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和叶鞘部都变为黄色,这有别于二化螟和三化螟。大螟造成的枯心苗在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水稻自分蘖期至基本成熟均易受大螟危害,以破口抽穗期与蚁螟盛孵期相吻合的稻田受害最重。初孵幼虫多在孕穗期侵入,孕穗初期侵入率为12%左右,后期为6%左右;齐穗后不能侵入。齐穗后出现的白穗和虫伤株,主要是2龄以上幼虫转株危害所致。水稻生长后期出现白穗产量会受到影响,而且大螟有可能转株危害2~3个稻穗。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没有药剂因素的影响下,随着水稻抽穗,由大螟危害引起的白穗陆续出现,在抽穗后40天内大螟不断转株危害,白穗数量直线上升,药剂作用后大螟种群数量得到控制,转株危害相应减少,白穗数量增长缓慢。目前,我省大面积水稻虽已进入灌浆期,但大螟仍能转株危害,应及时用药防治,以减轻危害。

       如果田间只有少量植株受害,可以不用药防治;如果田间虫量较大,可以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具内吸传导性的药,以保护健康稻茎不受危害,防止转株危害造成更多的枯白穗。

       明年水稻田如果大螟发生量大,宜在大螟卵孵盛期和水稻破口期及早用药防治。有实验结果表明,水稻破口期至破口后4天用药防治大螟效果显著,而破口后8天用药防效直线下降,破口后12天防治基本无效。中粳稻的破口期与主害代大螟盛孵期接近,在易受害敏感期施药也能取得显著防效。大螟偏重发生时,需在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连续用药2次,酌情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或田间危害始见期再复查补充用药1次。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