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来了
发布日期:2019-07-22 信息来源:种植大户 作者:湖南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杂交水稻育种岗位专家 杨远柱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近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大风暴雨和洪涝灾害之后常常暴发成灾。如2018年安徽凤台县细菌性条斑病(俗称红叶病)发生面积4,667公顷,占该县水稻种植面积的11.3%,是近20年来发病最严重的一年。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一般会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导致抽穗困难,减产甚至高达50%以上,且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为此,必须深入了解其发病规律和科学防治措施,以切实保障水稻安全生产。

1  正确认识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

       (1)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具有突发性强、传播侵染速度快等特点。一旦暴发很难控制水稻的受害程度。其危害症状大体分为3种:

       一是白叶型: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早晨有露水情况下,病叶背面有蜜黄色黏性露珠状的菌脓,干燥后如鱼子状小颗粒,易脱落。

       二是凋萎型: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株枯死,也有的仅心叶枯死。有的叶鞘基部发病呈黄褐或褐色,病株茎内腔有大量菌脓。

       三是黄化型。早期心叶不枯死,上有不规则褪绿斑,后发展为枯黄斑,病叶基部偶有水浸状断续小条斑。

       (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具有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等特点。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1毫米×10毫米,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将病叶对光看时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

2  发病条件及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稻种、稻草和再生稻上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等传播。在无病区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入。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尤其是台风、暴风雨造成叶片伤口,病害容易发生与流行;氮肥过多,灌水过深容易加重发病。

       (1)病菌的侵染与传播途径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在病稻种和病稻草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雨水接触秧苗,从气孔和伤口侵入,侵入后在气孔下繁殖扩展到薄壁组织细胞间隙并纵向扩展,形成条斑。田间病株病斑上溢出的菌脓,主要通过风雨和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扩展蔓延。农事操作也可传播病害,尤其是无人机打药引起叶片伤害,容易引起发病。

       (2)感病品种

       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培育与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但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很大差异,已定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42个,其中克隆的9个,定位的抗细条病QTL有3个。带有Xa21、Xa23、Xa5等抗病基因的品种,抗白叶枯病能力强。

       (3)台风、暴风雨以及高温高湿天气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发病的适宜气温25~30℃,相对湿度80%以上。尤其是台风和暴风雨,一是导致稻株互相碰撞形成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和形成交叉感染,二是暴风雨和洪涝灾害导致病菌大肆扩散蔓延,引起病害流行。据调查,台风暴雨后,淹水过顶72小时,发病损失率达85%左右。

       (4)肥水管理不当

       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特别是与灌溉、施肥有密切关系。落入田间的菌脓,随灌溉水流传播。因此,在发病田块,进水口附近比非进水口处发病重,低洼地积水多,串灌、深灌、浸灌及大雨淹没的地方发病重。一般深灌、串灌和偏施、迟施氮肥导致植株生长过旺、叶片嫩绿贪青、抗病力下降,均有利于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3  综合防治

       对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先、提前防控”的原则,具体抓好如下防止措施。

       (1)加强检疫,严禁扩散

       严格选择无病田作为繁制种基地,严控病菌进入非发病区域。加强植物检疫,发现细菌性条斑病后立即采取封锁、控制、扑灭等措施。在已发病的稻田,采取农业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害不传播、不扩散。即在水稻收割后将病草深翻,以将病菌深埋土中,严禁将病田的水串灌到非病田,避免病原菌大量扩散而成为再侵染源。发病重的稻田收割后,还可用生石灰(每亩100公斤)或强氯精(每亩5公斤)浸泡消毒处理,以减少田间病原菌。

       (2)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是有效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3)加强种子消毒,减少病种传播

       在浸种时坚持用强氯精浸种消毒。通常1克强氯精对水0.5公斤浸种谷0.5公斤。早稻用强氯精浸种1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再浸48小时清水即可。晚稻用强氯精浸种1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24小时清水即可。

       (4)加强肥水管理

       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田酌情补肥,切记偏施氮肥。实行浅水勤灌,够苗后及时烤搁田,严防串灌、漫灌;台风暴雨前后及时清理沟渠,防止积水淹田,以减少病菌扩散蔓延。

       (5)加强监测,适时施药防治

为做到早发现,早防控,密切做好田间监测。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始穗期,尤其是台风、暴风雨、洪涝灾害之后,及时进行详查,发现疫情,迅速开展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对症下药,不乱用滥用农药:一是田间发病初期即出现零星发病时应立即喷药防治,每隔7~8天喷1次,连喷2~3次,重点保剑叶无病,这是防病保产的关键。二是台风暴雨后及时预防。药剂预防的关键时期是中晚稻孕穗至抽穗期间。可每亩选用3%中生菌素水剂50毫升、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或20%噻森铜悬浮剂500~800倍液喷雾,并视病情发展情况确定施药次数。无人机喷药,适当飞高一点,不要急转弯,以防叶片再次受到伤害,加重流行。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