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为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较突出的病虫主要是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穗稻瘟以及局部地区的小麦茎基腐病、玉米螟、蔬菜蓟马、烟粉虱等。根据2023年主要病虫越冬基数,结合2024年耕作方式与作物布局、品种抗性、气候趋势等因子,以及近年来病虫害发生特点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将中等至偏重发生,程度重于2023年。其中,一类病虫害,小麦赤霉病、稻纵卷叶螟偏重及以上发生;油菜菌核病、小麦蚜虫、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玉米螟、蔬菜蓟马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粘虫、大豆根腐病轻或偏轻发生。二类病虫害,麦类白粉病、水稻纹枯病偏重及以上发生,小麦纹枯病、蔬菜夜蛾类害虫、蔬菜烟粉虱、梨小食心虫中等发生;水稻大螟、蔬菜灰霉病偏轻发生。
1 预报结果
1.1 麦类病虫将中等至偏重发生
(1)一类病虫害
麦类赤霉病。预计发生程度4级,重发区域主要在苏南、沿江、里下河及沿淮,发生程度重于2023年;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高温高湿天气,发生程度还将加重;预计偏重流行风险面积2,500万亩。
小麦条锈病。预计发生程度2级,苏南、沿江局部3级;预计发生面积300万亩。
小麦蚜虫。预计发生程度3级,淮北4级,发生程度略重于2023年;预计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
麦粘虫。预计发生程度1级,与2023年相近;预计发生面积200万亩。
(2)二类病虫害
麦类白粉病。预计发生程度4级,沿江、沿淮、里下河局部可达5级,重于2023年;预计发生面积1,500万亩。
麦类纹枯病。预计发生程度3级,淮北、沿淮、里下河等地4级,略重于2023年;发生面积1,800万亩。
1.2 油菜病虫将中等发生
(1)一类病虫害
油菜菌核病。预计发生程度3级,与2023年相近;发生面积200万亩。
(2)其他病虫害
油菜蚜虫。预计发生程度3级,与2023年相近;发生面积150万亩次。
1.3 水稻病虫将偏重发生
(1)一类病虫害
稻瘟病。预计发生程度3级,丘陵、沿江、沿海、淮北局部3~4级,重于2023年;若破口抽穗期遇多阴雨天气,发生程度将加重,预计偏重流行风险面积1,800万亩。
稻纵卷叶螟。预计发生程度4级,沿太湖、沿江地区4~5级,重于2023年;预计发生面积4,000万亩次。
稻飞虱。预计总体发生程度3级,如果迁入条件和夏、秋季气候适宜,发生程度将加重,苏南、沿江、沿海局部将达4级,重于2023年;预计白背飞虱、褐飞虱分别发生2,400万亩次、2,000万亩次。
二化螟。预计全省发生程度3级,沿江、丘陵及淮北局部3~4级,与2023年相近略重;预计发生面积850万亩次。
(2)二类病虫害
纹枯病。预计发生程度4级,发生面积2,800万亩,发生程度与2023年相近。
大螟。预计发生程度2级,苏南、沿江及沿海局部3级,与2023年相近;预计发生面积800万亩次。
(3)其他病虫害
稻曲病。预计发生程度2~3级,丘陵、沿淮及淮北局部3~4级,与2023年相近;若破口期遇多阴雨天气,将加重发生程度;预计流行风险面积500万亩。
白叶枯病。预计发生程度1级,里下河、沿海、沿淮及淮北局部老病区2~3级,与2023年相近;若夏季台风天气多,发生程度将加重,预计发生面积8万亩。
干尖线虫病、穗腐病。预计在局部地区感病品种上有一定程度发生。
1.4 玉米病虫将偏轻至中等发生
(1)一类病虫害
草地贪夜蛾。预计发生程度1级,沿江、沿海局部迟播夏玉米3级;预计发生面积30万亩。
玉米螟。预计发生程度3级,沿海、淮北局部4级;预计发生面积600万亩次。
南方锈病。预计发生程度2~3级,发生面积150万亩,若夏季台风天气多,发生程度将加重。
(2)其他病虫害
棉铃虫。预计发生程度2级,沿海、淮北局部3~4级;预计发生面积250万亩次。
粗缩病。预计发生程度1级,发生面积2万亩。
纹枯病。预计发生程度1级,发生面积50万亩。
大小斑病。预计发生程度2级,淮北局部3级;发生面积120万亩。
1.5 大豆病虫将偏轻至中等发生
(1)一类病虫害
根腐病。预计发生程度1级;发生面积5万亩。
(2)二类病虫害
烟粉虱。预计发生程度2级,淮北地区3~4级;发生面积100万亩。
(3)其他病虫害
霜霉病。预计发生程度1级,发生面积20万亩。
大豆食心虫。预计发生程度1级,发生面积30万亩。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预计发生程度2~3级,主要在沿海地区;预计发生面积100万亩。
1.6 果蔬病虫中等至偏重发生
(1)一类病虫害
蔬菜蓟马。预计发生程度3级,主要危害豇豆、葱、黄瓜及茄果类蔬菜等;若夏秋季降雨少,发生程度将加重。
(2)二类病虫害
夜蛾类害虫。预计发生程度3级,主要危害甘蓝类、叶菜类、豆类及芋艿、芦笋等蔬菜;若夏秋季多高温少雨天气,发生程度将加重。
烟粉虱。预计发生程度3级,主要危害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等。
灰霉病。预计发生程度2级,主要发生在设施茄果类及韭菜、莴苣等蔬菜。若春季遇连阴雨天气,发生程度将加重。
梨小食心虫。预计发生程度3级,主要危害梨、桃等果树。
2 主要依据
2.1 病虫害越冬基数
据各区域站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主要害虫越冬基数调查,越冬基数增加的有: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二化螟等,并且小麦赤霉病、蔬菜蓟马、灰霉病等病虫害对常规防治药剂抗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效,易增加残留基数。越冬基数减少的有:大螟亩残虫量加权平均23头,较上年减少12%;玉米螟加权平均百杆活虫数45.9头,较上年减少7.6%。
2.2 品种布局与栽培因素
预计2024年度主要农作物栽培方式、品种布局与抗性总体与2023年度相近,但高效经济作物,尤其是果菜茶种植与设施栽培面积扩大,种植制度复杂化,利于杂食性害虫、土传种传病害的发生危害。一是主栽品种抗性不强。较感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比例高,尤其是江淮北部与淮北地区高感赤霉病品种多;丘陵、沿海及沿淮、淮北感稻瘟病、稻曲病品种种植比例大,利于上述病害流行。二是作物布局复杂。在田作物种类多,蔬菜蓟马、烟粉虱、盲蝽象、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等多食性害虫田外寄主多、虫源多,利于发生危害;稻麦免耕直播面积较大,利于多种病虫越冬越夏和辗转危害。三是栽培方式多样。作物品种和栽培方式多,播栽期长,生育期差异大,利于赤霉病、纹枯病、螟虫、“两迁”害虫等多种病虫害发生;淮南小麦秋播迟,增加抽穗扬花期遇雨和赤霉病流行几率;水稻直播与迟熟品种生育期迟,适宜于水稻生长后期“两迁”害虫滞留危害;稻麦秸杆全量还田,利于赤霉病、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等多种病虫的发生繁殖;设施栽培面积大,增加了蔬菜蓟马、烟粉虱、蚜虫及夜蛾类害虫等害虫越冬场所,加大了越冬基数。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利于烟粉虱、夜蛾类等害虫发生危害。
2.3 气象因素
据江苏省气候中心预报,预计今年2月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0~1℃,淮北部分地区可能偏低0~1℃;3、4月平均气温正常略高。预计2月21日~3月20日:全省范围内有4次降水过程,出现在2月21~22日、2月24日、2月28日和3月4~6日;全省范围内有2次降温过程,出现在2月24~26日和3月7~8日。3月降水正常略多,4月较常年偏少0~2成。我省春季气候对主要病虫害越冬总体无明显不利影响。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