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芸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4-04-11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芸豆是普通菜豆和多花菜豆的总称,也是粒用菜豆的总称,主要种植在内蒙古、黑龙江、山西、云南、贵州、四川及新疆等高寒冷凉、无霜期短的地区。为充分发挥芸豆在产业支撑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优势,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防涝整地、配方施肥、合理密度、适时中耕、科学防控、分类收储”为重点提出2024年芸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1)选茬整地,科学施肥。宜选择禾本科作物为前茬的地块,充分考虑前茬作物残留除草剂情况,农药残留严重的不宜种植芸豆。一般选择平岗地或排涝较好地块,采用机械进行整地,耕翻深度18~20厘米,不漏残茬和杂草,整地质量达到平、暄、细、碎。春天整地不宜深耕,15~16厘米为宜,随耕随耙、耢,顶浆打垄,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鼓励测土配方施肥。一般肥力地块,常亩施入纯氮1.3~2.0公斤,五氧化二磷3.3~5.0公斤,氧化钾1.3~2.0公斤。施肥时注意种、肥分开,防止烧种。

       (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一般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北方春播芸豆主产区正常年份5月中下旬播种。播量因品种百粒重而异,一般百粒重18~22克的小白芸豆、小黑芸豆亩播量2.3~3公斤;百粒重30~35克的如日本白等品种,亩播量为3.5公斤;百粒重40~45克的奶花芸豆、红芸豆品种,亩播量4~5公斤。精量播种可按照“播种量(公斤)=保苗株数(万株)×百粒重(克)×10-5×(1+田间损失)/发芽率/种子净度”确定,田间损失一般为15%。合理种植密度,严防过密,直立型品种,瘠薄土壤宜密,反之宜稀。一般亩保苗0.8万~1.5万株,小白芸豆、小黑芸豆亩保苗1.2万~1.5万株,日本白芸豆亩保苗1万~1.2万株;红芸豆亩保苗1万株。采用机械垄上双条精量点播,播种深浅要一致,不宜过深,播后覆土一致,镇压后播深3~4厘米。

       (3)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在芸豆子叶出土展开时,可用小铧铲深趟或深松,深松深度20~25厘米,既可增温放寒、蓄水保墒,又有利于灭草、防风、防旱、提高地温;一周后中耕第2遍,深度10~12厘米;第3遍要结合培土封垄在开花前中耕,以防伤碰花荚,深度8~10厘米。苗前除草可选用对路除草剂用悬挂式喷雾机或小型农用机械进行封闭除草。苗后除草于芸豆2~3叶期进行。进入盛花期要密切注意病虫发生程度,做到初期防控。芸豆常见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角斑病、细菌性疫病、轮纹病、菌核病和灰霉病;常见虫害有: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以及蚜虫、红蜘蛛等。药剂筛选和病虫害防治应在农技部门指导下进行,做到精准用药、安全用药。

       (4)适期收获,安全储藏。根据天气、生产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方式,采用机械化收获品种的,可视情况选择联合收获方式,在芸豆完全成熟即叶片脱落、荚部干瘪、籽粒呈固有形态后,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作业一次性完成;对商品性要求较高的可分段收获,在芸豆70%叶片枯黄、80%豆荚成熟后,先用机械把植株割倒,在田间自然风干、晾晒5~7天,待植株和豆荚完全脱水、风干后,利用捡拾机械和脱粒机配合,在田间行走捡拾、脱粒一次完成。西南等小面积地块可人工收获,遵循成熟一批采摘一批的原则,确保增产增收。储藏入库前应对籽粒干燥降水,一般自然风干,南方温湿度较高地区籽粒含水量建议不超过11%;北方干旱少雨,且具备通风良好储藏库的,种子含水量不应超过13%。此外,籽粒进库贮藏之前应进行清选和分级,防止带病带虫进库。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