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华北出现棉铃虫迁飞高峰,警惕二代幼虫集中危害
发布日期:2024-06-24 信息来源: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

 

       据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区域站监测,6月以来一代棉铃虫成虫进入盛发期,黄淮、华北和东北蛾峰偏早、诱蛾量偏高,6月下旬至7月上旬气象条件对北方二代棉铃虫发生有利,预计今年二代棉铃虫在北方大部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上偏重发生,在棉田偏轻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500万亩,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1  一代蛾峰早、蛾量高

       江淮和黄淮南部等一代虫源区蛾峰日集中在6月上旬末,迁出区大部蛾量低于2023年同期。截至6月9日,河南安阳、淮阳、长葛、民权等地智能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分别为1,477头、1,248头、251头、234头,比去年同期减少70%以上。截至6月16日,安徽阜南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6,231头,比去年同期减少56.3%;萧县、阜南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分别为1,663头、157头,与去年同期持平。截至6月17日,江苏徐州丰县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882头,比去年同期减少65.9%。

       黄淮北部和华北大部迁入区蛾峰日集中在6月上旬末至中旬中期,多个监测点蛾量接近或超过2023年同期。截至6月17日,河北吴桥、栾城、正定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分别为36,861头、7,236头、4,085头,其中吴桥、正定均是去年同期的2.9倍,栾城接近去年同期;大名、巨鹿、宁晋、临西、正定、深泽、高邑、故城、饶阳、枣强、阜城、沧县、大成、文安、鹿泉、安次等16个监测点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均超过1,000头,累计诱蛾量超千头的监测点数量是去年的3倍,蛾峰日多在6月9~13日,比去年早5天左右,峰日蛾量多为几百头。截至6月16日,山东烟台龙口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为2,254头,是去年同期的2.1倍;全省9个监测点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在100~1,000头,此外,商河、郓城、鄄城分别为5,765头、1,320头、1,276头,与去年同期持平,蛾峰日集中在6月9~15日,峰日蛾量多在几十至200头,商河6月9日最高2,795头。

       东北地区陆续见蛾,蛾量接近或略低于2023年同期。截至6月16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高空灯单灯累计诱蛾量212头,比全年同期高12.8%;乌拉特前旗、磴口、临河区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34~88头,低于去年同期。截至6月17日,辽宁建平测报灯单灯累计诱蛾量28头,略低于去年同期;喀左6月18日出现蛾峰,比去年早10天,峰日单个诱蛾器平均诱蛾量79头。

       另据全国昆虫雷达联网系统(http://ippiot.com/radar)监测,6月4~13日,黄淮、华北、东北的5部昆虫雷达持续监测到棉铃虫跨区迁飞高密度种群。其中,6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为集中迁飞高峰,当晚河南七里营、济阳,山东北隍岛,辽宁东港,吉林公主岭昆虫雷达实测棉铃虫高空种群生物量0.5万~2.3万头(注:5 部雷达均为垂测工作模式,波束宽度为(1.5±0.2)°,探测高度为 100~2,000 米)。

2  寄主作物布局有利于棉铃虫发生为害

       当前,黄淮、华北、东北等地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棉铃虫喜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且间作、套作等复合种植模式多,且夏玉米、大豆等多处于苗期,为二代棉铃虫繁殖为害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条件,需警惕棉铃虫集中迁入后造成危害。

3  天气条件对迁入区幼虫发生为害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20天,黄淮南部、江淮等地累计降水量有50~120毫米、部分地区有150~200毫米,西北地区南部、华北东部、东北地区等地累计降水量有15~40毫米,东北部分地区有50~6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7成,部分地区偏多1倍以上,对棉铃虫迁入种群产卵孵化和幼虫发生为害有利。

       近年来我国黄淮华北、东北南部和西北部分地区棉铃虫种群明显上升,二代至四代在棉田外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其他作物田为害呈加重趋势。各地应注意加强各作物田的调查,及时指导开展卵期和低龄幼虫期科学防治,降低危害损失水平。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