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危害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其主要以分生孢子侵染及传播,分生孢子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0%以上,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高湿条件持续一昼夜以上,感病品种上病害极易流行。
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全省大部分地区多分散性降水,降水较常年偏多0~2成,平均气温为24~26℃,且8月27日夜里至28日淮河以南地区有一次强降水过程,9月初沿淮、淮河以南地区有连续阴雨天气,与淮南部分地区水稻破口抽穗期较为吻合,气象条件利于穗稻瘟流行,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穗稻瘟病一旦流行,基本没有补救措施,各地要立足预防,做到因地制宜、把准时期、科学防治。对已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要在破口初期第一次防治的基础上,近期对稻瘟病再进行一次针对性预防。对近期破口水稻,要于破口初期开展一期防治;齐穗期(破口后5~7天)根据天气情况继续开展防治。要统筹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一并打好防治总体战。要选用对路药种、用准药量、用足水量,提高防治质量,保证防治效果。要科学、合理、轮换用药,选择绿色安全药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破口初期
齐穗期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