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主要危害水稻叶片、茎秆、穗部,因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稻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带菌种子播种后可引起苗瘟。在病稻草上越冬的病菌,在次年气温回升至20℃左右时,遇降雨就能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昆虫等传播到稻叶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并直接侵入表皮引发叶瘟。叶片特别是倒二叶和倒三叶病斑上形成的孢子是引发穗颈瘟的主要菌源。
穗瘟的发生与水稻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条件有关。前期叶瘟发生严重的田块,田间菌源充足,遇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的天气条件穗瘟就会重发;但如果抽穗扬花期没有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一直保持无雨,即使前期叶瘟发生重,只要病情已得到控制,发生穗瘟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据省气象部门预报,今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稻破口抽穗期全省大部分地区多分散性降水,降水比常年偏多0~2成,8月底9月初有一段阴雨天气过程,总体对稻瘟病的流行有利。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前期有叶瘟发生的田块,更要在水稻抽穗前后选用高效适用药种防治穗瘟。掌握在水稻破口初期用药,破口抽穗初期遇雨,可以提早至破口前用药,注意选用内吸传导性强的药,第1次用药后5~7天再用药防治1次。适用药有春雷霉素、稻瘟灵、咪鲜胺、稻瘟酰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