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5年全国向日葵重大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向日葵常见病虫害有菌核病、黄萎病、霜霉病、锈病、白锈病、黑斑病、褐斑病、向日葵列当、向日葵螟、棉铃虫、花蓟马、草地螟、双斑长跗萤叶甲、盲蝽蟓、白星花金龟、蚜虫、地下害虫等。为做好2025年向日葵主要病虫害防控工作,全国农技中心特制定此方案。
防控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综合采取农艺措施、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统筹病虫害防控与蜜蜂授粉安全,适时组织应急防治,保障向日葵生产和质量安全。
防治对象
(1)幼苗期。新疆、甘肃产区以防治菌核病、地下害虫为主。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产区以防治黄萎病、菌核病、地下害虫为主。黑龙江、吉林、河北产区以防治锈病、地下害虫为主。
(2)现蕾期。新疆、甘肃产区以防治菌核病、白锈病、地下害虫为主。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产区以防治向日葵螟、黄萎病、花蓟马、菌核病、霜霉病、向日葵列当、草地螟为主。黑龙江、吉林、河北产区以防治盘腐型菌核病、黄萎病、黑斑病、褐斑病、锈病、地下害虫为主。
(3)开花期。新疆、甘肃产区以防治菌核病、黄萎病、白锈病、向日葵列当、花蓟马、棉铃虫、盲蝽蟓、向日葵螟为主。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产区以防治向日葵螟、花蓟马、黄萎病、菌核病、向日葵列当、草地螟为主。黑龙江、吉林、河北产区以防治盘腐型菌核病、黄萎病、锈病、向日葵列当为主。
(4)成熟期。新疆、甘肃产区以防治向日葵列当、棉铃虫、向日葵螟、花蓟马、盲蝽蟓为主。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产区以防治向日葵螟、菌核病、向日葵列当、草地螟为主。黑龙江、吉林、河北产区以防治向日葵列当为主。
防控措施
1 预防技术
(1)选用抗(耐)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菌核病、黄萎病、锈病、向日葵列当等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农艺措施。深秋翻,消灭病残体,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减少初侵染源;与禾本科、豆科等作物轮作倒茬和合理间作,清除田间地头藜科等杂草和花蓟马田间寄主植物,有效减少盲蝽蟓越冬虫源,降低草地螟和花蓟马幼虫密度;适时晚播,合理密植;播种时沟施生物菌肥,增施基肥,适当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播种期预防。播种前使用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拌种或浸种,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选用不同药剂,如咯菌腈、噻虫嗪等。
2 非化学绿色防控技术
(1)理化诱控。在向日葵螟、棉铃虫成虫盛发期,在田间按棋盘式等距离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25~30枚/hm2诱杀成虫。现蕾期悬挂蓝板诱杀花蓟马,悬挂高度要高于向日葵植株10厘米。利用杀虫灯诱杀向日葵螟、棉铃虫、地下害虫等。棉铃虫可采用食诱装置进行诱杀。
(2)生物防治。在向日葵现蕾期、花期,可人工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和棉铃虫,东亚小花蝽防治蓟马,在向日葵开花初期,针对葵盘进行定向喷施苏云金杆菌防治幼虫。
3 药剂控害技术
(1)菌核病。对重发生的地块,在初花期选用腐霉利、咯菌腈等药剂防治。
(2)锈病。各地试验表明,发病初期喷施吡唑醚菌酯或丙环唑具有较好效果,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扩大应用范围。
(3)黑斑病。各地试验表明,发病初期及时喷施代森锰锌或百菌清、异菌脲,间隔7~10天,连喷2~3次,具有较好效果,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扩大应用范围。
(4)褐斑病。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10天,连喷2~3次。
(5)向日葵螟、棉铃虫和草地螟。各地试验表明,在初孵幼虫尚未蛀入花盘前使用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四氯虫酰胺、甲维·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灭幼脲等进行喷雾具有较好效果,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扩大应用范围。
(6)花蓟马。在苗期到花蕾期可结合其他病虫害进行兼治。
(7)盲蝽蟓。各地试验表明,发生严重时可利用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虫胺腈等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具有较好效果。由于盲蝽成虫迁飞能力强,防治时尤其注意统筹时间,组织开展统防统治。
注意事项
(1)使用灯光诱杀技术时应安装特定波段专用型杀虫灯,通过不同时段光波调节诱杀,禁用广谱杀虫灯。
(2)使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时应大面积连片统防统治,且不能将不同害虫的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3)在向日葵花期时,禁止使用诱虫板以免误杀蜜蜂,禁止使用对蜜蜂具有毒性的药剂,施药尽量选择蜜蜂非访时间。
(4)选用向日葵上登记药剂,或根据当地省级农业部门提出的临时用药选择品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注重农药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