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28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组织召开2025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
会议在充分交流前期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综合分析寄主-病虫基数-气象环境等病虫害发生三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会商研判,预计2025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05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5.41亿亩次,虫害发生3.64亿亩次,赤霉病等流行性病害在主产麦区重发风险高;4月初至5月中下旬,小麦病虫害将陆续进入发生流行高峰期,中后期新增面积预计占全年发生面积的87%。
会议听取了小麦镰刀菌病害发生形势、毒素污染风险和土壤大通量检测等报告,实地参观了田间监测点及智能化监测设备应用情况,部署了下阶段监测预警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小麦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对夺取小麦等夏粮丰收、实现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意义重大。
会议要求,各级植保机构要高度警惕小麦中后期重大病虫暴发成灾风险,增强责任感,早部署、早准备、早行动,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一要按照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准确研判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做出风险预警;二要从病虫害初发起加密加力调查、关注病虫害防治阈值;三要加强信息调度、及时做好信息报送,为防控决策提供支撑;四要完善小麦病虫害测报技术标准,积极推进测报调查技术精简化、实用化、标准化;五要加强农科教企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调查技术规范化、监测设备智能化、预测预报智慧化,提高测报技术水平和植保防灾减灾能力,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贡献力量。
种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王建强、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气象中心、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江苏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有关专家及17个小麦主产省份病虫测报工作负责人参会。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