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定于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15:00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宁启文主持发布会
宁启文: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先生,副司长朱恩林先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书记、副主任魏启文先生为我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潘文博司长先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
潘文博: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多年来对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关心和支持。
今年1月,跨境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我国,从云南开始逐步向北扩散蔓延,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直接威胁。草地贪夜蛾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重,主要危害玉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农业农村部和各地把防控草地贪夜蛾、确保粮食丰收当作农业农村工作的大事要事来抓,科学研判形势,全面动员部署,压实属地责任,落实关键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草地贪夜蛾防控。
据统计,今年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西南、华南地区呈片状发生,江淮、黄淮海、西北地区点状见虫,东北地区没有见虫。危害主要集中在西南等地,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没有造成损失,实现了防虫害稳秋粮的目标。
目前,南方玉米大面积收获,北方玉米灌浆成熟即将收获,草地贪夜蛾危害期已过,可以说,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主产区的威胁全面解除。今年草地贪夜蛾防控首战告捷,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的主动担当作为,狠抓措施落实,赢得夺取粮食丰收主动权。从工作推动上看,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做到“四个到位”。
潘文博:一是责任落实到位。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威胁和发生特点,农业农村部及时制定《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明确防控策略、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建立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5~6月防控的关键时期,两次下发紧急通知,两次召开视频会议,部领导动员部署防控工作,并深入重点地区调研指导,督促防控责任落实。各地党委政府及农业农村部门也高度重视,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层层压实责任。
二是监测预警到位。为全面准确掌握虫情动态,农业农村部加密布控监测网点,在中缅中越边境地区、西南华南源头区、江淮过渡区和北方防范区共布设10万多个监测网点,布设性诱捕器、高空测报灯和昆虫雷达等监测设备135万台套,实行全天候立体监测。组织全国2万多名植保专业人员和近百万农民技术员,全面开展虫情普查。严格虫情报告制度,新发生区当天即报、已发生区一周两报,及时发布虫情预报。
三是指导服务到位。针对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我国、基层干部和农民识别难防控难等问题,农业农村部成立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专家组,先后派出40多批次技术指导组赴各地巡回指导,及时印发50万套挂图,指导各地编发技术资料1,509万套份,分发到重点区域的每个村、每一个农药经营门店。组织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农民技术员380万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应急处置到位。按照治早治小、分区分时、全面扑杀的要求,全力开展应急防控。会同财政部紧急下拨5亿元资金,地方财政筹措3.6亿元应急资金,支持各地开展防控。及时启动突发性病虫害临时用药措施,向社会公布25种应急用药,全国累计出动植保专业服务组织2,850个、动用施药机械14.1万台套,防治面积2,400多万亩次,做到见虫区域应防尽防。
今年草地贪夜蛾防控实现了预期目标,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西南华南将越冬定殖,成为我国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其发生和危害将成为常态。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总结经验,及早安排部署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控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完善灾害应急扶持政策,构建防控长效机制,实现草地贪夜蛾可持续治理。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宁启文:感谢潘文博司长,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请就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下面进行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记者:刚才提到草地贪夜蛾的首次传入我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下了这么大功夫去防治,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潘文博:草地贪夜蛾作为一个农业害虫,对粮食威胁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部署,李克强总理对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确保粮食丰收提出了明确要求,韩正副总理和胡春华副总理作出具体部署。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防控,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这个虫子特殊,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威胁大。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适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危害损害重等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2016年从美洲入侵到非洲,2018年传入亚洲,在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发生。目前,发现的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甘蔗和高粱等作物。联合国粮农组织监测,近几年草地贪夜蛾在非洲和亚洲等多个国家造成危害,部分地区玉米减产达到20%-70%,受灾教训比较深刻。
二是我国的气候和玉米种植分布特殊,草地贪夜蛾易繁殖危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春夏季的西南季风利于境外虫源迁飞入境和境内的虫源北迁,同时我国玉米的种植又是从西南向东北呈带状分布,四季都有种植,所以草地贪夜蛾非常容易找到寄主。今年1月,该虫首次入侵云南,逐步在西南和华南地区滋生繁殖。5、6月份迅速向北扩散,正是东北玉米苗期和黄海夏玉米的播种期,最容易在玉米苗期造成危害,对玉米生产构成直接威胁。
三是今年年份特殊,稳住粮食生产意义大。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稳住粮食生产,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对发挥好农业“压舱石”作用,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秋粮的大头在玉米,防好草地贪夜蛾,就赢得了秋粮丰收的主动权。
谢谢。
中国农村杂志社全媒体记者:据我所知,近几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组织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请问今年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和农药减量行动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农业农村部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谢谢。
潘文博: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朱恩林先生回答。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朱恩林
朱恩林: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工作的重点。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连续四年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今年草地贪夜蛾入侵以后,对防虫保丰收和减少农药使用是一个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
第一,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比如选用绿僵菌、昆虫病毒制剂,以及寄生性和捕食性的天敌等生物防治措施,控制虫源区的密度,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第二,选择高效低毒药剂。经过专家反复筛选,农业农村部推荐了25种高效低毒药剂。这些药剂用量少、效率高,防控效果普遍在90%以上。
第三,优化施药方法。采用高效施药机械和超低量喷药技术为主,对虫口密度比较高、连片集中区域,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有效提高防治的效果和施药的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对实现今年农药减量目标不会有大的影响。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能否介绍一下目前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损失有多大?防控效果具体如何?
潘文博:刚才我已经有所介绍,草地贪夜蛾是一个外来入侵的害虫。在去年8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向我国通报草地贪夜蛾在也门、印度等亚洲国家发生后,我部密切关注这个虫子的发生发展态势。去年12月,就通知云南、广西等边境省份提前监测布控。今年1月,在云南省普洱市的江城县,首次监测到了该虫入侵,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布置监测防控工作,在思想上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防控,在措施上,集中连片区实施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分散零星区采取带药侦察、点杀点治,为我们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赢得了主动。
回到您刚才提的效果怎么样、损失程度有多少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发生区域主要在西南。全国草地贪夜蛾的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其中云南930万亩、占全国见虫面积的60%,广西是200万亩左右、占12%,四川110多万亩、占7%,西南这三省的见虫面积占全国近八成。
另一方面,防控效果显著,危害总体可控。多数地方防控及时,见虫未成灾,对秋粮影响有限,全国见虫面积1,500多万亩,实际发生危害面积246万亩。受境外虫源持续迁入和本地多代繁殖叠加影响,西南危害较重,产量损失基本控制在5%以内,这是我们的防控目标。但是我国西南区域玉米面积有6,000多万亩,个别地方个别地块由于监测防控不到位可能损失较大。湖南、湖北、安徽、江苏这些属于迁飞过渡区,产量损失基本控制在3%以内,黄淮海、西北等玉米主产区是点状见虫,基本没有造成损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我们知道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入侵的害虫,在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上我国现在有怎样的研究进展?
潘文博: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魏启文先生回答。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书记、副主任魏启文
魏启文:草地贪夜蛾是今年新传入我国的重要害虫,对它的防治和发生规律的研究确实是一个新课题。我国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蝗虫等迁飞性害虫发生重点区域,多年来在迁飞性害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也为今年应对草地贪夜蛾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借鉴。与此同时,我们在应对草地贪夜蛾防控过程中,坚持边防控、边摸索、边研究。在研究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成立研究专家组。组建了农业农村部草地贪夜蛾防控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牵头,组织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等优势单位,分了五个专题小组,重点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监测预警、科学用药、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进行研究。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均给予立项支持,据我们了解,地方有十多个省市也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
第二,推动研究取得新进展。通过室内观测和野外系统调查,初步探明了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发生代数和危害习性。在监测预警方面,研究开发了性诱、灯诱等理化诱控手段,制定了测报调查规范。在生物防治方面,筛选了30多种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和微生物农药,为科学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在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迁飞过渡区、重点防范区的分区治理策略,开展了新药剂、新机械的试验示范,集成了分区治理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谢谢。
香港有线电视台记者:感谢各位介绍关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情况,现在虫灾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8月份曾提到河北等北方地区可能会受到影响,针对草地贪夜蛾的蔓延有什么防治目标?影响如何?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发生防控将常态化,未来防控有什么困难?要提前做一些什么样的部署?
潘文博:这个问题请我的同事朱恩林先生回答。
朱恩林:今年草地贪夜蛾我们打了一个漂亮仗,在北方地区的防治基本结束,河北已经不会造成危害了。但是并不说明这个虫子就不会再发生了。根据它的特点、习性,专家做了分析研判,草地贪夜蛾将在我国南方地区越冬定殖,特别是亚热带地区,再加上今冬明春境外的虫源还可能迁入,下一步防治任务还很艰巨,其发生危害将成为常态。尽管今年防控成效显著,但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说防控的监测能力还不足、支持措施力度还不够大、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下一步,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好经验总结。今年在草地贪夜蛾防治过程中,各地在监测方法、防控措施、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摸索了好经验和做法,下一步需要认真总结,加以完善提升和推广应用。
第二,继续做好监测防控。目前,草地贪夜蛾还有极少数残留的虫子,可能会随气流回迁到西南、华南地区,同时年底以后,境外虫源还可能迁入,今冬明春要重点做好西南、华南地区监测,及早做好预测预报和防治准备。
第三,强化监测防控能力建设。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要通过相关项目加强网点布局,强化监测防控设施设备建设,增添数字化、智能化的装备,提升监测防控能力。
第四,积极推进国际合作。虫子不仅中国有,缅甸、越南这些周边国家也有,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开展联合监测、信息交流、技术合作,促进周边国家提高防治水平,减轻境外虫源迁入威胁。
谢谢。
农民日报社中国农网记者:我想了解除草地贪夜蛾之外,今年其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如何?以及是否会影响到粮食生产?谢谢。
潘文博:我国病虫害多发、重发,今年除了草地贪夜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稻瘟病、粘虫等重大病虫害在部分地区也发生较重。据统计,目前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60多亿亩次。农业农村部一手抓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一手抓其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经过9个多月的全力防控,迁飞性、流行性、区域性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小麦的赤霉病、玉米粘虫、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今年防控效果是近几年效果较好的一年,减损保产效果明显,为夺取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中秋已过,现在南方的晚稻还处于抽穗灌浆区,还要重点防范后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两虫一病”危害,只要秋粮一天不到手,防控一天不放松。重点有三项工作还要继续加强,一是继续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南方晚稻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防治。二是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在重点区域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力度,严防后期虫害暴发成灾。三是推进绿色防控。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农药等综合防治技术,刚才朱恩林先生给大家介绍了,我们既要把病虫害控制住,也要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目标,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全国植保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做好“虫口夺粮”保丰收工作。
宁启文: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力支持。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