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为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昆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世界粮农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
今年1月,跨境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我国,从云南开始逐步向北扩散蔓延,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直接威胁。在政府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主动担当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据统计,今年全国有25个省份发现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超过1,600万亩,造成的产量损失很小。我国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首战告捷。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战役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据该所研究员袁会珠在“第三十五届中国植保双交会”之“高峰论坛与信息发布会”上介绍,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孵化后就开始取食叶片,并向四周植株扩散为害。该所研究了不同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的生物活性,并介绍了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制剂剂型和施药技术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
1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杀卵活性研究表明,苯氧威、吡丙醚杀卵活性最好,在10 mg/L剂量下仍能完全抑制卵的孵化;溴氰虫酰胺、除虫脲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的杀卵活性为50%~70%,其他杀虫剂杀卵活性介于20%~50%之间;相比高浓度100 mg/L剂量处理,低浓度10 mg/L剂量处理的杀卵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灭多威和氟虫脲下降最为明显;甲氧虫酰肼在两个处理浓度下对草地贪夜蛾的杀卵活性均低于30%,不建议作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杀卵剂使用。
吡丙醚较之虱螨脲和阿维菌素能够100%抑制卵的孵化,100 mg/L浓度下虱螨脲和阿维菌素能够高效杀死初孵幼虫,尤其是虱螨脲在低浓度10 mg/L下能接近100%地杀死初孵幼虫。研究表明,这3个药剂均可用于草地贪夜蛾卵和初孵幼虫期的防治。
在高浓度下,虱螨脲和阿维菌素对1龄幼虫活性均高达95%以上,且虱螨脲对2龄、3龄和4龄的毒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低浓度下对4龄的致死率为40%左右,可知,虱螨脲在卵~1龄期和4龄以上幼虫期使用最佳;高浓度下,阿维菌素对2龄以上幼虫生物活性低于30%,适合在1龄及更早期防治,吡丙醚则对1龄以上幼虫基本无生物活性,不适合在1龄及更高龄期使用。
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茚虫威>高效氯氰菊酯。
草地贪夜蛾不仅危害玉米,对其他作物也存在危害风险。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的初孵幼虫在小麦上的存活率与玉米并无显著差异,高达90%以上。用小麦连续饲喂3龄幼虫7天,日均体重增加迅速,与取食玉米无显著性差异(P>0.05)。2龄幼虫取食选择率为小麦>玉米,3龄和4龄幼虫的取食选择率为玉米>小麦,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饲喂48 h小麦后对草地贪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多功能氧化酶的影响显著高于饲喂玉米48 h,而对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无显著性影响。说明草地贪夜蛾取食小麦具有造成更强耐药性的潜在风险。
自2019年10月12日,我们首次在国内报道草地贪夜蛾为害小麦以来,到2019年11月相继出现草地贪夜蛾为害小麦田的报道:调查发现,全田均可见该虫为害状,百株被害率最高达84.21%,每平方米最高虫量43头。空间分布型分析表明,麦田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呈聚集分布,高龄幼虫为均匀分布。
研究团队还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处理技术对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防效。研究表明,采用种子处理技术,克百威、硫双威的防效大于90%,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的防效大于80%,新烟碱类杀虫剂基本无效。
对拔节-大喇叭口期的喷雾技术的研究表明,小雾滴药效好,抗性产生慢;雾滴沉积分布均匀很重要;地面喷雾结合航空喷雾技术,早期作物每亩地施药液量10~15 L;中后期,地面机械喷雾每亩地施药液量 25~30 L,才能保证药效;中后期航空喷雾药效差。在相同的原药成本下,6%甲维·茚虫威超低容量液剂(UL)和1%甲维盐UL都具有优异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5%氯虫苯甲酰胺UL在较低的用量下(有效用量1 g/亩)具有良好的保叶和杀虫效果。3%呋虫胺UL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基本无效。研究发现,烈鹰、Y-20079、农建飞、倍达通等喷雾助剂对植保无人机喷雾沉积效果可以提升5.3%~13.8%。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了在玉米喇叭口期撒施颗粒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研究表明,药后1天、3天和7天,颗粒剂A(0.2%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颗粒剂B(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肥颗粒剂))、颗粒剂C(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种颗粒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最低防效为88.75%;施药剂量从600 g/亩到2,400 g/亩,其中,在颗粒剂最低用量时,对草地贪夜蛾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还研究了植保无人机撒施颗粒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提出了一些植保技术参数。在大喇叭口期用无人机撒施颗粒,棒三叶的沉积最多,可以达到3~7粒/株,而玉米棒三叶对雌穗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田间观察表明,无人机撒施颗粒剂,在玉米心叶中沉积良好。
袁会珠研究员总结道,草地贪夜蛾为害密集且隐蔽,为害作物种类多;截至目前,相继报道了田间为害玉米、甘蔗、甘蓝、马铃薯、花生、早播小麦和冬粉薯;常规手动喷雾和丢施颗粒剂效率低;亟需筛选有效杀虫剂和探索施药新技术。
袁研究员说:“‘斗’蛾刚刚开始,我辈尚需努力!”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