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小麦穗期“三病三虫”中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近年来,在黄淮海平原麦区、西北麦区和东北春麦也多次发生大流行,造成很大损失。
小麦感染赤霉病会影响到小麦产量和品质。如果防治不当会造成小麦减产,严重的会造成绝收。同时,小麦感染赤霉病以后品质降低,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小麦赤霉病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雪腐镰孢菌烯醇(NIV)、玉米赤霉烯酮(ZEN)等多种毒素。
DON可导致动物拒食,食用后可导致呕吐(也称“致呕毒素”),还可导致作物免疫下降和致畸。ZEN可导致怀孕母畜流产。我国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小麦和玉米中DON的限量指标为1 mg/kg。
2018年6月,农业农村部在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推进暨华北麦区节水品种现场交流会上,评选出西农511、徐农029、紫麦19、郑麦9023、濮兴8号、宛麦202、瑞华麦520、徐麦31、西农3517等9个较抗赤霉病品种。扬麦、宁麦系列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赤霉病抗性较好,其他品种在高温多雨天气条件下,赤霉病极易暴发流行。
在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获得防治麦类及小麦赤霉病登记的药剂共384个。其中,登记数量较多的为多菌灵(101个登记证)、戊唑醇·咪鲜胺(35个登记证)、戊唑醇·多菌灵(18个登记证)甲基硫菌灵(60个登记证)、多·酮(34个登记证)、福美双(12个登记证),占到了总登记证数量的67.7%。
从登记产品结构来看,产品主要集中在多菌灵及其复配、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戊唑醇和咪鲜胺复配等。
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到,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产品中单剂仍然占据登记证的多数。单剂210个,复配制剂170个,其中,多菌灵占据单剂证件数量的一半。
在2004年之前我国登记的主要药剂是: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硫菌灵;从2004年开始三唑类药剂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开始逐渐上升。
多菌灵的证件有184个,组配方案只有17个;三唑类的证件有111个,组配方案有33个;甲基硫菌灵类的证件有81个,组配方案8个;咪鲜胺类的证件有53个,组配方案11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证件有18个,组配方案12个。
表1 防治赤霉病的主要成分及组配方案数量
成分 |
多菌灵 |
甲基硫菌灵 |
三唑类 |
咪鲜胺 |
甲氧类 |
证件数量(个) |
184 |
81 |
111 |
53 |
18 |
组配数量(个) |
17 |
8 |
33 |
11 |
12 |
证件竞争强度 |
10.82 |
10.12 |
3.36 |
4.81 |
1.5 |
从登记企业的结构看,在这384个登记产品中,国外公司中只有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登记了2个甲基硫菌灵的单剂产品,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登记了戊唑醇和咪鲜胺复配产品,拜耳公司登记了戊唑醇和肟菌酯复配产品,其他以先正达为首的跨国公司未登记任何一款专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产品(即将获得麦甜®——氟唑菌酰羟胺)。
表2 跨国公司登记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
跨国企业 |
日本曹达 |
安道麦 |
拜耳 |
先正达 |
产品数量 |
2 |
1 |
3 |
0 |
成分 |
甲基硫菌灵 |
戊唑醇和咪鲜胺复配 |
戊唑醇和肟菌酯单剂及复配 |
氟唑菌酰羟胺 |
备注 |
|
|
|
即将获证 |
表3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比较
类型 |
成分 |
特点 |
缺陷 |
苯并咪唑类 |
多菌灵 |
1 最早防治赤霉病的传统药物 2 农户认可度高,且成本低 |
1 抗性不断提高,效果变差 2 能显著刺激病菌产生DON毒素,使其抗性菌株产毒能力更强 3 残留量大,影响小麦品质 |
甲基硫菌灵 |
1 防治机理与多菌灵相似 2 与多菌灵相比,其内吸性强,持效期较长 |
1 长期单一使用易产生抗性 2 与其他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 |
|
酰胺类 |
咪鲜胺 |
1 与戊唑醇复配效果好 2 麦角甾醇合成抑制剂 |
1 用量过大出现“锁口”现象 2 单剂使用量较大 |
三唑类 |
戊唑醇 |
1 对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 使麦粒中DON毒素含量显著降低,提升小麦品质 3 具有控旺矮化的作用 4 戊唑·咪鲜胺近年来已成为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药剂 |
1 过量用药有可能会抑制小麦生长,影响小麦灌浆结实 2 在较大剂量下才能取得较好防效 |
丙硫菌唑 |
1 几乎可以防治麦类作物的所有病害 2 增产作用显著 3 大幅度降低籽粒中DON含量 4 残效期长 |
1 人体影响 2 证件较少 |
|
叶菌唑 |
1 用量极低,但防治谷类植物病害范围却很广 |
1 证件仅一家 |
|
SDHI类杀菌剂 |
氟唑菌酰羟胺 |
1 田间防效优越(防效高达90%) 2 能大幅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 3 提高小麦产量明显 |
1 国内尚未有登记(先正达即将下证) |
甲氧丙烯酸酯类 |
吡唑醚菌酯 |
1 调高作物的免疫力 2 提高肥料利用率 3 促进生长 |
1 贪青晚熟 2 能显著刺激病菌产生DON毒素,使其抗性菌株产毒能力更强 |
嘧菌酯 |
1 调高作物的免疫力 2 提高肥料利用率 3 促进生长 |
||
醚菌酯 |
1 对白粉病效果好 2 调高作物的免疫力 3 提高肥料利用率 4 促进生长 |
||
氰基丙烯酸酯类 |
氰烯菌酯 |
1 对赤霉病高效 2 能大幅降低DON毒素 3 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4 我国创制农药 |
1 作用位点单一,选择性强,存在一定抗性风险 2 对其他腐霉病、白粉病等防效差 |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