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醚菌酯及其混配剂防治小麦白粉病
发布日期:2020-03-02 作者:江苏农业科技报 谭立云

 

       问:防治小麦白粉病,我们这边有的亩用30%醚菌酯10克加43%戊唑醇15克,有的亩用30%醚菌酯悬浮剂10克加32%烯唑·多菌灵40克,有的直接每亩单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克或30%醚菌酯悬浮剂20毫升。请问这些配方在什么时期使用更科学?用量是否合理?

       答: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杀菌机理独特,是病菌的细胞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病菌生理活动中的电子转移来抑制线粒体呼吸,并干扰细胞能量供应,使病菌死亡。杀菌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渗透、内吸活性强,持效期长。该药在小麦田合理使用,对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近几年江苏等地小麦白粉病发生重的情况下,醚菌酯在防治小麦白粉病方面表现出色。由于杀菌方式独特,该药对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三唑类药产生抗性的菌株也有效。

       戊唑醇、烯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药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治疗效果不稳定,在小麦白粉病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可以选用这类药防治。目前很多地区的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的抗性较强,即使较大幅度增加用量,对白粉病的防效也不够稳定。小麦白粉病病情快速上升,用三唑类药防治不住时,宜换用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及其与三唑类药的混配剂防治,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更为稳定。

       用醚菌酯及其混配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提倡宜早不宜晚,宜在发病初期用药,错过防治适期用药防效略有降低,但对白粉病仍有明显的铲除效果。在小麦白粉病迅速扩展上升期,用三唑类药防治不住时,选用醚菌酯及其混配剂防治,用足药量和水量仍能取得理想防效,一般每亩用醚菌酯纯药915克,视病害控制效果间隔10天再用一次药。醚菌酯对小麦赤霉病也有一定防效,但该药同多菌灵等药一样会刺激赤霉病菌分泌毒素,易使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上升,因此不推荐将该药用于防治赤霉病。

       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潍坊双星农药有限公司的30%醚菌酯悬浮剂,登记用于小麦防治白粉病,每亩分别推荐用制剂3060毫升、3050毫升、3050毫升。用醚菌酯单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纯药亩用量不宜低于9克。每亩单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克或30%醚菌酯悬浮剂20毫升防治小麦白粉病,用量偏低,宜适当增加用量。

       山西运城绿康实业有限公司的40%戊唑·醚菌酯悬浮剂,含戊唑醇15%、醚菌酯25%,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白粉病,每亩推荐用制剂3035克,折合每亩用戊唑醇纯药4.55.25克、醚菌酯纯药7.58.75克。推荐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施药2次,一般间隔710天。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不要施药。安全间隔期为30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混用戊唑醇和醚菌酯防治小麦白粉病,可以参照该配方施药。每亩用30%醚菌酯10克加43%戊唑醇15克防治小麦白粉病,戊唑醇用量适宜,醚菌酯用量偏低,宜适当增加醚菌酯用量。

       目前仅有江苏建农植物保护有限公司登记生产32%烯唑·多菌灵,该药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含烯唑醇2%、多菌灵30%,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白粉病,每亩推荐用制剂7090克。每亩用30%醚菌酯悬浮剂10克加32%烯唑·多菌灵40克防治小麦白粉病,醚菌酯和烯唑醇用量均偏低,宜适当增加用量。

       另外,有多个醚菌酯与氟环唑的混配剂登记用于小麦防治白粉病等病害。氟环唑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能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收缩,抑制病菌侵入,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是三唑类药中对小麦白粉病防效较好的药种。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的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含醚菌酯和氟环唑各11.5%,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白粉病,每亩推荐用制剂4050毫升,折合每亩用氟环唑和醚菌酯纯药各4.65.75克。山东兆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30%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含醚菌酯20%、氟环唑10%,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白粉病,每亩推荐用制剂3040毫升,折合每亩用氟环唑纯药34克、醚菌酯纯药68克。福建新农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30%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含醚菌酯20%、氟环唑10%,登记用于小麦防治白粉病,每亩推荐用制剂3045毫升,折合每亩用氟环唑纯药34.5克、醚菌酯纯药69克。河北冠龙农化有限公司的40%醚菌·氟环唑悬浮剂,含醚菌酯25%、氟环唑15%,登记用于小麦防治白粉病,每亩推荐用制剂2030毫升,折合每亩用氟环唑纯药34.5克、醚菌酯纯药57.5克。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