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首次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去年我省于5月查见,随后扩散蔓延到全省大部分农业县区。经过各地科学监测防控,有效遏制了入侵危害。今年,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南方发生早、基数大,春夏季将与境外虫源混合北迁,威胁我省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安全。为有效预防和防控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我省制定了《2020年江苏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要求各地“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处置”,提前做好今年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保障全年粮食生产安全。
1 发生态势
综合分析草地贪夜蛾发生相关因素,预计今年在我省呈早发、重发态势,发生防控形势严峻。
(1)南方虫源基数高
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西南、华南等省冬季玉米种植区持续监测到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云南、四川等地小麦上局部见虫,虫源积累基数明显高于上年。
(2)迁入时间提早
预计今年迁入我省时间将较上年提早1个月左右,发生代次增加1~2代。
(3)发生面积扩大
我省种植制度复杂、作物种类多,尤其是玉米种植时间跨度长、茬口多,有利于该虫在玉米等种植区扩散蔓延,将大大超过去年的发生面积水平;如迁入提前,小麦等作物也存在受害风险。
2 防控目标
主攻春夏迁入代害虫,诱杀成虫,扑杀幼虫,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应防尽防,防治处置率90%以上;确保玉米等作物发生区域不大面积连片成灾,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3 防控对策
3.1 早发现早预警
(1)全面开展监测
玉米主产区要做到“县有观测场、乡有监测点、村有调查田”;及时开展大田普查,力争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以玉米为重点,兼顾小麦、花生、大豆、水稻及蔬菜等其它作物,确保及时发现、全面把握、及早预警。
(2)及时报送信息
以县为单位,初次查见地当天上报,已发生区“一周一报”,3~10月通过“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信息平台”及时填报监测调查数据和防控进展情况,重大灾情信息及时报送本级人民政府、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和植保植检机构,确保早发现、早报告。
(3)准确发布预警
各地根据省里发布的趋势分析,结合地方监测调查,科学判断害虫发生时期、发生程度、发生面积、重发区域和防治适期,及时准确发布虫情预报和防控技术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信息覆盖率和到位率,更好地服务防控决策和基层防控需求。
3.2 优化技术措施
(1)主要技术措施
一是理化诱杀。在成虫发生盛期,综合运用灯诱、性诱、食诱等理化诱控技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产卵量、压低发生基数。二是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夜蛾黑小蜂、螟黄赤眼蜂等天敌控制害虫;在害虫低密度发生区,使用短稳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生物农药。三是化学防治。对虫量达标田块,掌握在低龄幼虫期,选用高效安全药剂科学防治;防控药剂可在我省2020年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推介名录中选择;注意农药交替使用,确保在有效控制危害的同时,实现绿色高效和农药减量。
(2)分区分级防控要求
对分散或点状发生的地区和田块,要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做到带药侦查和点杀点治;对连片发生区域,要组织植保专业防治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高密度发生区,要以化学防控为主,快速高效扑杀幼虫,压低虫口基数;对低密度发生区,可综合应用理化诱杀、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措施控害。对鲜食玉米和青储玉米,要以理化诱杀、生物防治为主,兼顾使用高效安全农药;对普通籽粒玉米,可依据发生程度,选择以理化诱杀、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措施或以化学防控为主的应急防控技术措施。
(3)时序任务要求
3~6月,密切监测迁入动态,淮南地区全面普查春玉米(重点是早播玉米)和冬小麦等作物发生情况;
7~10月,夏秋季重点做好夏玉米等作物害虫监测与防控,兼顾秋玉米、秋播小麦等作物,采用物理诱杀、化学防治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3.3 做好应急预案
(1)储备应急防控物资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根据应急防治需要,及早制订本地应急防治药剂目录,储备必要的高效药剂和大中型植保器械等防治物资。同时,指导农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做好供应储备。要多渠道争取财政资金,用于应急防治物资采购。
(2)健全应急防控组织
以省级“五有五好”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为应急防控主力军,统筹其他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强化防控演练,逐步健全应急防控组织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打得响、防得住,提高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能力和水平。
(3)适时组织应急防控
对区域范围内害虫达偏重及以上、危害面积占种植面积的达到30%时,立即将预警信息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农村部门,并提出应急防治对策建议,划定应急防治范围,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全力控制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