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省草莓(含蓝莓、黑莓)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指导团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害。据省气象部门预报,4月下旬可能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有利于草莓炭疽病的发生流行。江苏省草莓(蓝莓、黑莓)病虫害绿色防控专家指导团队根据我省草莓炭疽病发生流行规律,炭疽病菌种群对常规药剂抗性检测及田间筛高效药剂选试验结果,对草莓炭疽病识别和防控技术提出几点意见,供各地种植户参考。
1 为害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产生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病斑外,还易导致草莓子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
2 病原物
草莓炭疽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Brooks,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围小丛壳属的Glomerella fragariae。江苏省草莓炭疽病原菌为胶胞炭疽菌复合种,各地分布不尽相同,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药剂防治效果有差异。
3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一个生产季节可以多次侵染,因此在露天育苗时,必需连续防治。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4 防治技术
(1)及时排水。做好田间沟系配套,雨后或灌水后及时排水,确保畦面和田间沟内不积水。
(2)合理灌溉。灌溉水尽量使用地下水,宜采用滴灌、喷灌等措施,预防病原体随水传播。
(3)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集中带出田外处理,减少传播。
(4)药剂防治
① 4~5月。不推荐使用唑类药剂,可用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克菌丹、氟啶胺+嘧菌酯、抑霉·咯菌腈、嘧酯·噻唑锌,这个时期若雨水较少温度较低,可以10~15天防1次。需要注意的是,期间若整理植株(如去老叶等)或遇雨,则应在雨后或农事操作后及时用药预防。
② 6~8月。此季节高温高湿多雨,苗子长势旺盛,同时也是炭疽病的高发期,建议轮换使用或试验以下药剂:苯甲·嘧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吡唑·代森联、咪鲜胺、肟菌·戊唑醇(未在草莓上登记)、丙硫菌唑(未在草莓上登记)等药剂,根据病害流行风险,5~7天防治1次,同时关注天气预报,确保做到雨前防、雨后补。
③ 注意事项。一是严格按照农药的标签内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尤其是唑类药剂要严格控制剂量;二是打药时水量要足、需要浇淋到根,不得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三是要注意药剂的合理轮换,避免随意混用多种药剂,同一种有效成分药剂1个生长季使用不超过2次。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