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7月25~26日全省秋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分析,预计水稻中后期以“三病三虫”(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及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为主的病虫害总体将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程度与去年相近,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病虫发生不平衡性大。各地务必强化监测预警,科学制订防治对策,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适时打好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有效控制危害。
1 趋势分析
预计全省水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态势,发生程度与上年相近。其中,一类病虫中,“两迁”害虫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二化螟偏轻发生,稻瘟病中等至偏重发生;二类病虫中,纹枯病偏重发生,大螟偏轻发生;其他病虫中,稻曲病偏轻、局部偏重发生,细菌性病害在局部老病区中等发生。
1.1 预报结果
1.1.1 一类病虫
(1)褐飞虱。总体中等,其中五(2)代偏轻发生,六(3)代苏南、沿江、沿海等地中等至偏重发生,如果后期补充迁入,将加重七(4)代发生程度,预计总体重于上年。
(2)白背飞虱。总体中等,苏南、沿江、沿海局部五(2)代偏重发生,发生程度略重于上年。
(3)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五(3)代、六(4)代在沿太湖、沿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轻于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本地虫源羽化峰,如果期间出现外来补充迁入,与本地虫源叠加,将加重发生程度;8月上中旬进入五(3)代卵孵化及低龄幼虫高峰;9月上旬如果出现回迁峰,将对迟熟水稻影响较大。
(4)二化螟。总体偏轻,二代在沿江、丘陵及淮北局部偏重发生,与去年相近。发生期长且不整齐,卵孵主高峰南部在8月上旬,北部在8月上中旬,与上年相近略早。
(5)稻瘟病。总体中等至偏重,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地区感病品种上穗稻瘟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与去年相近;若破口抽穗期遇多阴雨天气,发生程度将加重。
1.1.2 二类病虫
(1)纹枯病。总体偏重,里下河、丘陵及淮北局部偏重至大流行,发生程度较去年略重;大面积8月上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较常年相近。
(2)大螟。总体偏轻,三代在苏南、沿江及沿海局部中等发生,较去年略重。卵孵高峰在8月中下旬,早于上年。
1.1.3 其他病虫
(1)稻曲病。总体偏轻,苏南、沿江、沿海粗杆大穗型品种以及丘陵、淮北杂交稻局部偏重,重于去年;若破口期遇多阴雨天气,将加重发生程度。
(2)细菌性病害。总体偏轻,白叶枯病在沿淮及淮北局部中等发生,细菌性基腐病在沿江、沿海及里下河局部中等发生,略重于上年。
1.2 预报依据
1.2.1 病虫发生基数
(1)褐飞虱。始见期正常、迁入量低。灯下宜兴5月18日始见,较去年推迟11天,较常年相当,苏南、沿江等地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灯下开始零星见虫。迁入期正常略早,但迁入量低,6月18~20日宜兴灯下出现小的迁入峰,较常年提前7~9天,峰期虫量为23头,低于去年及常年;6月24~30日沿江、沿海局部地区灯下出现小规模迁入,单灯累计迁入虫量5~16头;7月上中旬苏南、沿江、沿海局部地区灯下零星见虫,但未见明显迁入峰。截止7月21日,全省32%地区灯下见虫,单灯累计诱虫量普遍在10头以内。宜兴、张家港等地7月上旬田间始见,迟于去年。7月20日前后系统调查及大田普查,苏南、沿江、沿海部分地区百穴虫量1~3头,低于去年,虫量列2005年以来同期第10~15位;田间以低龄若虫为主,江淮北部及淮北大部未查见。
(2)白背飞虱。迁入期正常、迁入量正常、田间虫量较高。宜兴灯下5月19日始见,较去年推迟15天,与近年相当;苏南、沿江、沿海于5月下旬及6月上中旬灯下陆续始见。苏南、沿江、沿海局部于6月23日~7月4日、7月10~18日灯下分别出现2个迁入峰,峰期较去年推迟5~10天,与常年相当,峰期单灯累计诱虫量分别150~1,500头、100~700头,高于去年,与常年相近。至7月21日止,全省四(1)代平均单灯累计诱虫196头,是去年的96%,是2005年以来均值的22%,列2005年来第14位。7月20日前后系统田调查及大田调查,百穴虫量大多150~300头,卵量50~200粒,高于去年同期,列2005年来第5~10位,田间以低龄若虫为主;苏南、沿江、沿海局部百穴虫量400~900头,卵量300~500粒。
(3)稻纵卷叶螟。成虫始见期正常,但迁入峰较迟,迁入量低。靖江于5月27日首次灯下见虫3头,较去年推迟19天,与常年相当;宜兴于6月16日田间赶蛾始见,与去年一致,与常年相当;沿太湖、沿江等地于6月1日智能性诱监测零星始见。迁入峰推迟,迁入蛾量低,7月8~15日沿太湖、沿江局部地区田间出现蛾峰,峰期较去年推迟5天左右,较常年推迟10天左右,峰期逐日亩蛾量10~100头,低于常年;7月21日以来智能性诱监测蛾量明显上升,全省平均单个设备逐日诱蛾量0.7~1.4头,沿太湖、沿江局部地区达10~60头。四(2)代系统田累计亩赶蛾量,苏南、沿江地区平均137头,是去年的55%,是2008年以来均值的5%,列2008年以来第15位。田间虫卵量较低,7月20日前后,苏南、沿江系统调查及大田普查,百穴虫量2~10头,卵量1-5粒,总体轻于上年;田间卷叶率普遍在0.2%以内,发生总体列2005年以来同期15~18位。
(4)二化螟。一代诱集虫量、残虫量及田间为害率总体与去年相近。全省丘陵、沿江及淮北地区一代平均单灯累计诱蛾338头,与去年相近,为近8年均值的1.2倍;全省一代平均单个性诱捕器累计诱虫200头,是去年的1.04倍。全省32个典型地区平均一代螟害株率0.3%,部分防治不及时籼稻田块螟害株率0.5%~3%。39个地区剥查,一代平均亩残留虫量109头,是上年的1.1倍,其中沿江、丘陵及淮北高的500~1,000头,总体列2001年来第15~18位。7月初以来平均单灯累计诱蛾35头,是上年的1.1倍;平均单个性诱捕器累计诱蛾35头,是上年的95%。
(5)稻瘟病。苗叶瘟在不同品种、不同生态区发生程度差异大,总体偏轻发生,轻于去年,丘陵、沿江、沿海局部感病品种上发生相对普遍。7月20日前后大面积普查,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地区病株率0.01%~0.2%、病叶率0.01%~0.05%,轻于上年。秸秆连年全量还田,利于田间菌源积累,尤其叶稻瘟发生普遍的感病品种种植区,为穗稻瘟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菌源。
(6)纹枯病。6月底至7月初始见,较常年相近。7月中下旬,雨量增多,温度偏高,田间郁闭度加大,利于纹枯病扩展蔓延,7月中下旬系统调查,丘陵、沿海及淮北病穴率10%~20%、病株率1%~6%;大田普查,早栽田重于迟栽田,移栽田重于直播田,丘陵、沿海及淮北病穴率2%~10%、病株率0.1%~1.5%。病情总体略重于去年同期。
(7)大螟。前期诱集成虫量高于上年、残虫量及为害程度轻于上年。全省一代单灯平均累计诱蛾187头,是去年的1.4倍,为2005年来均值的68%;一代单个性诱捕器平均累计诱蛾139头,是去年的2.2倍,沿江、沿海高的地区达300~700头。二代单灯平均累计诱蛾48头,是去年的1.2倍;单个性诱捕器平均累计诱蛾14头,是上年的74%。7月20日前后24个典型地区调查,二代螟害株率0.01%~0.1%;剥查26个典型地区加权平均亩残留活虫9头,是去年的53%,列2001年来第15~20位;此外,田外玉米、茭白、蒲等寄主仍有一定的虫源。
(8)其他病虫。稻曲病,近年在沿淮、淮北杂交稻及丘陵、沿江粗杆大穗型品种上发生较重,田间菌源充足。细菌性病害,沿淮、淮北、沿海局部地区杂交稻品种易感细菌性病害,且近年这些地区发生普遍,田间菌源充足,台风、暴雨等天气多,将加重发生程度。
1.2.2 品种布局与苗情
(1)主栽品种抗性不强。优质食味水稻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这类品种大多较感稻瘟病,加之同一品种连续多年种植,导致品种抗性退化,据统计,全省稻瘟病感病品种面积占比60%以上,利于稻瘟病的流行。
(2)在田水稻栽培方式多样,生育期差异大,桥梁田多,利于迁飞性害虫迁移和螟虫辗转为害。下阶段水稻拔节后,田间郁闭度增大,田间小气候将利于纹枯病的扩展蔓延和“两迁”害虫的发生危害。
(3)全省地区间、同地区田块间水稻生育进程差异较大,加上稻田综合种养田块苗情差异大,破口抽穗期遇阴雨天气概率大,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的流行,生育期迟的田块也利于“两迁”害虫的滞留危害。
1.2.3 气候因素
据省气候中心预报,8月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同期,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预计8月我省有4次降水过程,出现时段为8月上旬后期、8月中旬前期、8月中旬中期和8月下旬中前期。预计8月影响江苏的台风个数为1~2个,可能有1个影响较重预计。9月降水量全省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多0~2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
气候因素总体对“两迁”害虫的迁入及繁殖危害无明显不利影响,利于纹枯病及早播田块稻瘟病与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流行,也有利于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2 防治意见
针对今年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态势,各地要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要求,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强化监测预报和防治指导,科学分类打好中后期重大病虫防治总体战,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损失,为水稻丰产丰收、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一要强化监测调查,提升测报准确率。针对今年前期病虫发生相对偏轻、病虫情不平衡性较大的特点,各地要紧扣“面广、量足、质高”要求,突出“三个结合”,即系统监测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测报工具监测与人工田间调查相结合、查虫与查卵相结合,增强调查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要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病虫监测设备,尤其是加大稻纵卷叶螟自动性诱监测设备的“聚点成网”力度,织牢织密监测网络,提升监测预警的智能化水平。要加强与栽培、气象等方面专家的联系,充分发挥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创新团队及专家协作组作用,定期开展趋势会商,不断校正预报结果,及时向社会和基层发布,按要求做好信息公开。
二要紧扣重大病虫,打好防治总体战。紧扣一类、二类病虫,兼顾三类病虫,在做好生态调控和理化诱控措施的基础上,对达标病虫,明确主攻对象和兼治对象,统筹兼顾,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打好防治总体战。下阶段重点打好3次防治总体战,第一次在7月底至8月上旬,苏南、沿江、沿海地区以稻飞虱、纹枯病为主,其他地区以纹枯病为主攻对象,兼顾稻纵卷叶螟;第二次在8月中下旬,结合水稻破口抽穗,主攻穗稻瘟、稻曲病、纹枯病及“两迁”害虫、螟虫;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水稻穗期,防控好穗稻瘟及褐飞虱。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重发区需单独开展针对性用药。水稻生长后期,要重点关注褐飞虱发生情况,因地制宜打好收关战,确保控制危害。
三要推进绿色防控,强化统防统治。坚持“前防、中控、后保”的全程绿色防控策略,充分发挥绿色防控措施的作用,切实做到农药减量增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绿色防控,减量控害”的原则,做到合理用药、科学防控,尤其要注意抗性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穗期稻瘟病等病虫防治的科学用药;要加强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与园艺作物标准园、综合种养、“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等建设结合,以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为主,辐射带动大面积绿色防控水平提高。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种植香根草、释放天敌赤眼蜂、安装害虫性诱剂食诱剂、使用生物药剂等生态控害措施,对可能暴发的重大病虫害,要做好防控预案,及早准备应急防控物资,积极引导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示范区内实施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全面提高病虫防控效率和效果。
四要做好分类指导,抓牢安全管控。针对水稻田间苗情复杂、病虫情发生差异大的特点,要强化分类指导。防治关键时期,及时组织各级专家和农技人员,广泛深入病虫重发区和技术力量薄弱区,挂钩服务、分类指导,因病、因虫、因苗、因天开展病虫防控。今年夏季高温天气多,要强化安全用药意识,落实防护措施,避免中毒中暑事故的发生。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选择、交替使用、减量控害。粮桑混栽区要协调好农田用药与养蚕之间的矛盾,注意保护家蚕安全。要抓牢稻米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大齐穗后科学用药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宣传培训力度,最大力度减少稻米农残超标风险,保障稻米品质安全。
3 联推产品介绍
【三氟苯嘧啶】三氟苯嘧啶WG,其中三氟苯嘧啶是一款新型介离子嘧啶酮类杀虫剂,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能有效防治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主要用于水稻,也可用于棉花、玉米和大豆等作物。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既可用于叶面喷雾、拌种、送嫁药,也可用于土壤处理。田间试验证实,能高效防治各种稻飞虱(包括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叶蝉等,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此外,三氟苯嘧啶能促进水稻生长,具有良好的提质增产效果。
【四唑虫酰胺】四唑虫酰胺SC,其中四唑虫酰胺是拜耳公司最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能够结合并激活鱼尼丁受体,引起钙离子无节制释放,导致害虫死亡。对作物安全性好,从作物早期到后期均可施用;具有胃毒作用,兼具弱触杀活性,能够快速停止害虫取食,持效期长;对初孵幼虫活性高;杀虫谱广,可用于鳞翅目、鞘翅目及部分双翅目害虫防治。
【四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SC,其中四氯虫酰胺是扬农股份旗下沈阳化工研究院(现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研发的杀虫剂,是以氯虫苯甲酰胺为先导创制的新型邻氨基苯甲酰胺类全新化合物,也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它通过诱导昆虫鱼尼丁受体活化使内源钙离子库钙离子过度释放,导致昆虫肌肉持续收缩,无法正常取食,最终昆虫瘫痪死亡。该产品以胃毒为主,兼具触杀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杀卵活性。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杀虫谱广、内吸传导性好、剂型适合飞防等特点,能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提升种植收益,实现农药减量喷施。
【甲氧·茚虫威】甲氧·茚虫威SC,配方独特,速效且持效长,施药适期宽,用量低,高效广谱,省工节本。江苏邦盛公司产品经加配研发的专用助剂,不但悬浮性高,且可混性好,使大户配药飞防更省心、药效更稳定,大大提高了农药利用率。该产品杀虫广谱,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草地贪夜蛾等多种钻蛀性和食叶害虫均有特效。
【春雷霉素】春雷霉素AS,其中江门植保公司生产的春雷霉素是春日链霉素菌代谢产物(其他国产春雷霉素是小金色放线菌代谢产物),是低毒低风险的农用抗菌素,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活性。其通过干扰病原菌的氨基酸代谢酯酶系统,从杀死病原菌。该产品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对水稻稻瘟病、番茄叶霉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全球水稻和果蔬上应用几十年,防效稳定可靠,与化学农药混用或轮用,能缓解化学农药的抗性和残留风险。有适合飞防和对水生生物毒性低等特性。
【稻瘟酰胺·三环唑】稻瘟酰胺·三环唑SC,用于稻瘟病的防治,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病菌侵入水稻植株,并通过减少孢子的产生抑制病菌的繁殖,防治效果好。该产品对稻瘟病病原菌有2个作用位点,可有效地延缓病原菌对药剂产生抗性,防治效果稳定可靠。有良好的内吸活性,药剂的有效成分可以向水稻植株的新生部位转移,持续保护新生叶片和稻穗,持效期长。悬浮剂剂型,适用于无人机飞防。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