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韭菜灰霉病,保障韭菜生产安全
发布日期:2022-11-11 作者: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江苏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灰霉病是江苏省冬春季保护地韭菜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最适宜的发病温度在1520℃,相对湿度超过70%易流行,是典型的低温高湿型病害,主要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3类。据我站近期调查,部分露地和设施韭菜生产基地灰霉病发生较为普遍,随着气温逐步下降,各地大棚韭菜已陆续覆盖棚膜,棚内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菌侵染危害,特别是冬春季雨雪天气更易加重病害流行程度,严重影响韭菜产量和品质。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11月全省范围内将有4次降温过程和3次降水过程,有利于保护地韭菜灰霉病发生流行。各地要做好监测与防控工作,协调运用农业生态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措施减轻病害发生,关键时段科学使用化学药剂控制其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投入量,坚决防止腐霉利等农药残留超标,切实保障韭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农业生态防治

       (1)加强水肥管理

       要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时追施氮、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晴天上午浇水,避免大水漫灌,多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2)及时清除病残体

       每茬韭菜收获后,及时将废弃的病老叶等残体彻底清理出韭菜园,并集中深埋处理,减少传染源。

       (3)科学收获和储运

       露地韭菜收获时要避开有露水、雨水的时间段,发生过灰霉病的韭菜要适当早收。收获后不要长时间存放,特别是发病韭菜清洗后不宜久存,以免病害扩展。

       (4)控制棚室内温湿度

       宜选用PO膜、流滴膜、消雾膜、烟雾剂等,降低空气湿度;浇水采用地膜暗灌或滴灌,选择晴天上午浇水,避免大水漫灌,及时通风降湿。

生物防治

       主要使用生物农药防控灰霉病。在灰霉病零星查见的发病初期,喷施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预防灰霉病,叶面喷雾后要及时通风降湿。

化学防治

       严格遵守安全用药间隔期和用药次数,坚持轮换用药和交替用药,确保农残不超标;喷雾施药后及时通风降湿,避免因施药增加棚室内湿度而加重发病。

       (1)烟雾法

       韭菜收割后34天,选用腐霉利烟剂,放于棚内48处。在下午放帘前施药最好,施药后密封大棚1012小时,揭棚半小时通风换气后方可入内工作。施药时,应穿戴防护用具,避免烟雾口鼻吸入。

       (2)喷雾法

       韭菜收割后34天,对上茬发病棚可掌握在发病前,或对新发病棚掌握在发病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兑水喷雾防治。

韭菜灰霉病防治用药参考表

       注:* 表示未登记,但韭菜灰霉病可选择异菌脲、啶酰菌胺防治。(农业农村部《特色小宗作物农药残留风险控制技术指标》)(农农(农药)〔20207号)中临时用药品种)** 表中各农药安全间隔期为参考数据,具体药种安全间隔期以所用农药标签上的要求为准。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