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磨一剑: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成功创制多年生稻
发布日期:2022-11-11 信息来源:全国农技推广

 

 

 

       近日,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Nature Sustainability)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可持续生产力与生产潜力”(Sustained productivity and agronomic potential of perennial rice)的研究论文,全面展示了该团队20多年来通过种间远缘杂交培育多年生稻及其应用的工作。

       把一年生粮食作物培育成多年生,实现栽培品种的多年生化(perennialization)是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挑战的重要途径。多年生稻创制成功是多年生粮食作物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是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目前,该团队已培育多个多年生稻品系,审定了3个多年生稻品种,在中国及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试验成功,惠及5.5万余农户。

       长期试验表明,多年生稻在云南省连续种植4年平均产量与一年生稻产量相当。多年生稻自第二季开始,省去了买种育秧、犁田耙田和栽秧等生产环节,每季每公顷节约劳动力6877人次,节约46.8%51%的生产投入。基于免耕生产方式,多年生稻改善了稻田耕层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以每年0.950.11 Mg/hm2的速率增加。

       论文还对多年生稻适宜区域进行了初步评估,在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不低于13.5℃、越冬期低于4℃持续不超过5天,即在南北纬40度之间的双季稻区,多年生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然—可持续》高级编辑William Burnside认为:“该项研究从育种、农艺性状评价、潜在影响、农户劳动力和收入以及潜在种植范围等方面证明,把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驯化谷物变成多年生范式是一项重大变革。”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科学家Jerry Glover高度评价了该项研究成果:“这是现代农业最重要研究成果之一。通过更多科学家对谷物多年生性的探索,这项将会产生划时代新发现。对于近万年来全球粮食生产依靠一年生谷物而言,这项研究为全球粮食生产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新途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美国土地研究所(TLI)、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等相关团队参与该项研究。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