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发展需实现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
发布日期:2022-12-08 信息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丁佳惠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化学农药使用总量保持持续下降势头,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化学农药使用强度力争比“十三·五”期间降低5%;果菜茶等经济作物力争降低10%。为了实现农药减量化目标,《行动方案》还提出了具体技术路径和重点任务,那么哪些工作是需要农药行业重点关注,农药企业应如何把握机遇?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

生物农药发展需实现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

       加强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是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化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近些年,国家在生物农药登记、使用等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也使得生物农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过程中,如何保证生物农药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曹坳程指出,很多生物农药产品在科研的角度是可行的,但是由于生物防治技术要求较高,农民短时间内难以掌握,造成生物防治产品稳定性差、见效慢,农民应用后效果忽高忽低,因此推广起来就会遇到瓶颈,这是要突破的技术可行性问题。“但总体来看,农业技术相较一些其他高精尖技术行业,从技术的角度仍然是相对容易突破的,农业最大的天花板在于农产品价格的限制,这也制约了很多技术的使用,很多时候往往不是技术不可行,而是这些技术的经济不可行。”曹坳程表示,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合理的补贴政策来引导到产业的良性发展,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稳定性和高效性,实现规模化发展,来降低农民的应用成本。

更注重农药使用端的监管

       “相比于《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新的《行动方案》中加大了对农药使用端的监管力度,是一大重要进步。”曹坳程指出,过去中国更注重农药在产品登记、流通销售方面的管理,对农药使用的管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对比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农药品种比我们国家还要多,很多中国已经淘汰的品种,美国仍然在应用,但他们却没有出现太多的农药问题,主要在于他们对农药的应用管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会设置专业的“植物医生”“植物护士”“特派员”等角色来为作物进行诊断、开药、打药、并监督农药的使用,同时还长期监测土壤、水源、大气等数据作为调整农药应用的依据,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经验。

       曹坳程指出,为了提升农药终端的应用水平,一方面要提升专业化服务,《行动方案》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行动作为重点任务,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另一方面,还要提升农药的监管水平,《行动方案》还将重点开展农药使用监督管理行动,从建立农药使用档案、加强农药溯源管理、强化农药执法监督等加强对农药的监管。此外,《行动方案》还将农药使用监测评估行动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如果农药使用环节得到改进和监管,农药使用量将会继续下降。”曹坳程说道。

企业应积极融入综合防治体系中

       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生态包容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是《行动方案》中提出的更高层次目标。建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既要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又要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生态调控、免疫诱抗、生物防治、理化诱抗、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农药经营环节的监管。曹坳程指出,我国农业系统结构比较复杂,推进病虫害的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在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环节,来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形成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是切实可行的。目前,中国在小麦、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上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在国际上还是比较领先的,未来我们更需要关注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从企业的发展机遇来看,曹坳程表示,企业要根据国家绿色防控的需求,主动地将企业的病虫害防治力融合到综合防治体系之中,由单纯地卖农药转变为直接面向终端的服务,特别是针对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进而来提升自身的价值,打造市场竞争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目前很多企业聚焦在化学农药防治方案,我认为,可以考虑首先在化学方案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引入生物防治方案。当然,这就需要企业有一个更大的格局,要突破自身产品的局限性,也要和一些企业寻求合作,实现产业的合作发展。”曹坳程说道。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