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早稻后期“两迁”害虫局部暴发
发布日期:2019-06-13 作者:全国农技中心

       当前,南方早稻大部处于孕穗期,正值水稻“两迁”害虫发生为害关键阶段。据各地监测,5月中旬以来,华南、江南和西南南部早稻区“两迁”害虫迁入量大、田间虫口密度高,发生程度明显重于上年同期。截至612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累计发生面积分别达3,525万亩次和2,651万亩次,同比增加30.5%69.5%。下阶段,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地区将有明显降雨过程,降水量偏多,有利于“两迁”害虫的发生繁殖。预计早稻后期稻飞虱在华南和江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4级),华南东部和江南东部局部大发生(5级);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稻区中等发生(3级),华南北部和江南南部局部偏重发生(4级)。

预测依据

       (1)灯下迁入量大

       5月中旬以来,稻飞虱大量迁入我国华南、江南和西南南部稻区,其中51619日、2528日华南北部和江南南部稻区出现单灯单日千头以上的同期突增峰,531日~63日华南东部连续多日出现单灯单日超千头的迁入高峰,67日云南省江城县出现单灯单日11.2万头的迁入峰。据全国水稻病虫监测区域站271个站点监测,5月中旬以来,稻飞虱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1.9倍,其中褐飞虱迁入量是上年同期的2.1倍;从各省迁入情况看,福建稻飞虱迁入量是上年同期的14倍,广西、海南、江西迁入虫量是上年同期的23倍,湖南同比增加72.6%

       5月下旬以来,稻纵卷叶螟持续迁入华南和江南稻区,主迁华南北部和江南南部稻区,波及江南北部和长江中游稻区,主峰期比上年早10天左右。据全国水稻病虫监测区域站271个站点监测,稻纵卷叶螟灯下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2.2倍。其中,广西昭平在52130日连续10天单灯单日诱虫量超过100头,522日单灯诱虫量为1920头;广西上林、柳江、象州,湖南道县,江西德安等地监测到单灯单日诱虫量超200头的迁入峰。

       (2)田间虫口密度高

       当前,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和西南南部早稻观测区百丛虫量一般3501,300头,高的2,0003,000头,广东高明最高达3.6万头;大田普查加权百丛虫量一般200850头,高的1,0003,000头,广东高明、云南澜沧分别高达1.5万头和1.2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华南和江南稻区田间虫量明显偏高,如福建平均百丛虫量679头,是上年同期的5倍;江西百丛虫量是上年同期的5.2倍,安远最高达8,900头。

       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和江南稻区田间亩蛾量一般100700头,高的9002,000头,桂东南、桂中、赣南局部高的为3,0006,000头,广东怀集、清远最高亩蛾量超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华南、江南稻区田间平均亩蛾量是上年同期的2.8倍。其中,福建平均亩蛾量为176头,是上年同期的15倍;江西亩蛾量一般220700头,是上年同期的3.8倍;湖南单日平均蛾量是上年同期的1.4倍,是历年同期的1.9倍。当前,华南、江南稻区田间虫卵量较高,亩幼虫量一般2,0008,000头,高的1万~3.2万头,桂东南及桂中局部田块达4.5万~6万头;亩卵量一般2,5007,000粒,高的1万~5万粒,其中湖南怀化平均为8,246粒,同比增加73.3%;江西莲花、泰和、于都、会昌等地高达8,00056,000粒。

       (3)气候条件适宜

       据中国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华南、江南、江汉、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累计降雨量5080毫米,部分地区100180毫米,局地超过200毫米,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6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未来1120天,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大部地区累计降雨量50100毫米,其中江南、华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120200毫米,局地超过250毫米,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降水过程多、降水量大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飞降落、定居和繁殖,同时不利于防控工作的开展。

         近期,“两迁”害虫迁入量大、田间虫口密度高,水稻孕穗期营养充足,且下阶段天气条件适合“两迁”害虫发生繁殖,预计早稻后期“两迁”害虫在华南和江南稻区局部存在暴发的风险。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密切关注“两迁”害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切实做好防控指导工作。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