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
主要虫害:蓟马、豇豆荚螟、斑潜蝇、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等。
主要病害:锈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技术
(1)品种选择
选用抗(耐)病虫良种,培育或购买无病虫苗。
(2)轮作深翻
与非豆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播前深翻30 cm以上,晾晒5~7天。
(3)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落花、落蕾和落荚,摘除被害叶片和豆荚,强化残枝尾菜清除与高温堆腐处理。
(4)高温闷棚
夏季高温闷棚20~30天,控制蓟马、豇豆荚螟、斑潜蝇、根腐病等。
2.2 阻隔诱杀技术
(1)地膜覆盖
覆盖黑色或银黑双色地膜,银色朝上驱避蓟马、蚜虫等害虫,黑色朝下防治杂草。
(2)防虫网阻隔
棚室通风口和进出口使用40~50目防虫网阻隔斑潜蝇、蓟马、粉虱等害虫迁入。
(3)色板诱杀
悬挂可降解黄色诱虫板诱杀斑潜蝇、粉虱、蚜虫等害虫,悬挂蓝色诱虫板或添加蓟马信息素诱杀蓟马。
(4)灯光诱杀
在露地豇豆连片种植区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豇豆荚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及地下害虫。
(5)昆虫性信息素诱杀
安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豇豆荚螟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
(6)食诱技术
在防治药剂中添加蓟马食诱剂,提高蓟马防治效果。
2.3 生物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生物天敌
在大棚周围及田埂种植万寿菊、百日菊、芝麻等长显花植物保护涵养天敌。释放人工天敌防治蓟马、斑潜蝇、蚜虫等害虫。
(2)应用生物农药
喷施苏云金杆菌、苦参碱、绿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蓟马、蚜虫、甜菜夜蛾等害虫。
2.4 科学用药技术
(1)药剂选择
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科学选用登记药剂,注意轮换使用内吸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等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的药剂。
(2)种子处理
选用高效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预防病害,对于蓟马发生严重的地区推荐使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剂拌种。
(3)施药时间
开花结荚期是防治蓟马、豇豆荚螟的关键时期,施药时间以花瓣张开且蓟马较为活跃的上午10点以前为宜。
(4)安全用药
按照农药标签规定控制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采收期优先使用天敌控制或生物农药,不可使用安全间隔期超过3天的农药。
表1 豇豆主要病虫害防治登记药剂
病虫害 |
农药 |
最多使用次数 |
安全间隔期(天) |
蓟马 |
溴氰虫酰胺 |
2 |
3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
1 |
7 |
|
噻虫嗪 |
1 |
3 |
|
虫螨·噻虫嗪 |
1 |
5 |
|
多杀霉素 |
1 |
5 |
|
吡虫啉·虫螨酯 |
1 |
5 |
|
金龟子绿僵菌 |
生物农药 |
||
蚜虫 |
苦参碱 |
1 |
10 |
双丙环虫酯 |
2 |
3 |
|
溴氰虫酰胺 |
2 |
3 |
|
斑潜蝇 |
溴氰虫酰胺 |
2 |
3 |
乙基多杀菌素 |
2 |
3 |
|
豇豆荚螟 |
溴氰虫酰胺 |
2 |
3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
1 |
7 |
|
氯虫苯甲酰胺 |
2 |
5 |
|
乙基多杀菌素 |
2 |
7 |
|
苏云金杆菌 |
生物农药 |
||
茚虫威 |
1 |
3 |
|
甜菜夜蛾 |
金龟子绿僵菌 |
生物农药 |
|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生物农药 |
||
生物农药 |
|||
斜纹夜蛾 |
苦皮藤素 |
2 |
10 |
炭疽病 |
氟菌·肟菌酯 |
2 |
3 |
苯甲·嘧菌酯 |
2 |
7 |
|
白粉病 |
蛇床子素 |
生物农药 |
|
锈病 |
腈菌唑 |
2 |
5 |
噻呋·吡唑酯 |
2 |
3 |
|
吡萘·嘧菌酯 |
2 |
3 |
|
硫磺·锰锌 |
2 |
14 |
注:表中农药最多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为参考数据,具体以农药标签上的要求为准。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