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防控要趁早,深翻、拌种最有效
发布日期:2023-06-09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农资 作者:王腾飞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眼下,河北省平乡县油召乡小麦正值乳熟期,瞅着丰收在望的麦田,种粮大户史永军却有些焦心。原来,今年他种的400亩小麦发现有不少小麦茎基腐病危害。

       “有些小麦秆儿干枯了,前两天又下雨,小麦穗都黑了。”史永军告诉记者,前些年田里也会有小麦茎基腐病,但发生较少,也不用操心,今年特别厉害,有茎基腐病危害的小麦粒很小,估计今年每亩得减产二三百斤。不光是史永军的麦田,在油召乡不少麦田都不同程度受到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5月31日,当地迎来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的专家,在观摩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效果的同时,也向种粮大户培训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从田里拔出几棵小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董志平边向大家展示小麦茎基腐病的特征边讲解其发病规律。

       “小麦茎基腐病与二点委夜蛾一样,是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引发的新病害,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主要原因。它侵染的是小麦根茎部,而根茎部是小麦水分和营养输送的关键通道,一旦感染就会造成死苗、死茎、或白穗,严重影响产量,所以又被称作小麦的癌症。”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董志平研究员介绍说。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黄淮海小麦-玉米主产区的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安徽等省扩展蔓延,发病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大问题,2022年被中国科协列入我国十大产业技术难题之一。

       近年来,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项目支持下,董志平研究员带领团队,针对秸秆还田、免耕或少耕播种等耕作制度重大变革带来的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危害的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基本摸清了小麦茎基腐病周年发生规律——小麦收获后贴茬免耕播种玉米,感染病菌的小麦根茬留在田间,在玉米生长季潮湿的环境中继续繁衍。当地玉米收获后,小麦根茬随玉米秸秆一起粉碎并浅旋耕,使带病的小麦根茬在田间得到扩散,使田间菌源主要分布在播种层,引发来年更大范围的发病。周而复始的积累和扩散,使得该病逐年加重。

图1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连作区小麦茎基腐病周年发生规律

       明确了病菌侵染和周年发生规律,也就找到了相应的解决之道。董志平研究员介绍说,小麦茎基腐病可以说是可防不可治,深翻和做好种子处理都是防控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结合施用生物菌肥、增施有机肥、避免盐碱水浇灌等措施来提高地力、增强作物抵抗力,都有助于减轻田间发病程度。田间实践技术应用效果显示,玉米收获后深翻25 cm以上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可达67.57%;种子包衣处理防效可达67.11%;底施生物菌肥防效可达23.68%。

       当天,董志平研究员在现场向与会人员详细讲解了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和发生规律,以及深翻、拌种、生物菌肥等关键防控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1)深翻,压低田间地表的病原基数:在玉米收获-小麦播种期间,进行不低于25 cm的深翻,再旋耕,播种小麦。

       (2)品种选择:优先选择小麦茎基腐病抗(耐)性好的品种,避免使用高感品种。

       (3)种子处理:小麦种子可选用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有效单剂或混配剂进行处理。

       (4)生物菌肥:玉米收获秸秆粉碎后,施入木霉菌、芽孢杆菌等具有拮抗作用、加速秸秆腐解的多功能生防菌剂或生物菌肥,调节土壤微生物结构,加速秸秆腐解,消解或抑制小麦茎基腐病菌。

       (5)返青期用药:种子处理不到位时,可在小麦返青期,结合水肥一体化施入杀菌剂抑制病害的扩展。

       (6)肥水管理:减少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利用盐碱水灌溉。

       据了解,该科研团队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项目的长期支持下,在揭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连作区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发布了以二点委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为主,小麦茎基腐病等秸秆带菌类病害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玉米病虫草害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根据小麦茎基腐病上年度发病等级,按无病、零星发病、轻病、重病地块等,创新提出了“以田块为单位进行个体化分级治理”策略,利用最小的成本进行科学防控,以获得最佳效益,确保粮食安全。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