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玉米中后期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发布日期:2023-07-29 作者: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江苏省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根据7月24~25日全省秋熟作物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结合当前玉米病虫发生基数、栽培因素和未来天气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夏玉米中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其中,玉米螟偏轻至中等发生;草地贪夜蛾总体偏轻发生,沿海局部迟播夏玉米偏重发生;棉铃虫偏轻至中等发生;南方锈病在沿海、淮北地区存在偏重发生风险。

1  发生趋势

       预计全省夏玉米中后期病虫中等发生,发生的病虫主要有三代玉米螟、草地贪夜蛾、三、四代棉铃虫、蚜虫、锈病、小斑病、纹枯病等,发生程度略重于上年;预计发生1,500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320万亩次,虫害发生1,180万亩次。

       (1)玉米螟。偏轻至中等,沿海、淮北局部中等,预计三代低龄幼虫高峰在8月中下旬,发生期与上年相当。全省发生600万亩次。

       (2)草地贪夜蛾。偏轻发生,在迟播夏玉米上有集中连片发生风险;沿海局部出现偏重发生风险大。全省发生30万亩次。

       (3)棉铃虫。偏轻至中等发生,淮北地区中等。三代成虫产卵高峰期与玉米抽雄吐丝期吻合的玉米田偏重发生。全省发生250万亩次。

       (4)蚜虫。中等发生,主要发生区域为淮北地区。全省发生350万亩。

       (5)锈病。中等发生,如遇多阴雨、台风等天气,南方锈病在沿海、淮北部分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全省发生150万亩次。

       (6)小斑病。偏轻至中等发生,沿海、淮北地区中等发生。全省发生120万亩次。

       (7)其他。甜菜夜蛾、粘虫、红蜘蛛、桃蛀螟、纹枯病等病虫偏轻及以下发生。全省发生100万亩次。

2  预报依据

2.1  病虫发生基数

       (1)玉米螟。一代玉米螟全省单灯平均累计诱虫758.0头、比上年增加34.4%,平均百株累计有效卵30.9块、比上年增加44.3%,平均百株活虫数10.5头、比上年增加23.5%。据全省13市玉米螟田间智能性诱监测设备数据显示,5月1日至7月22日,全省出现多个蛾量突增峰,其中6月8日出现明显蛾量高峰,当日全省平均诱蛾量34.4头/台,高于上年的20.4头/台。当前全省一、二代累计发生181.4万亩次,高于上年同期(146.3万亩次),7月下旬调查全省平均被害株率1.2%,高于上年(0.4%),平均百株残留虫量0.5头,高于上年(0.3头)。沿海、淮北发生重于其他地区。

       (2)草地贪夜蛾。成虫始见期为5月15日(启东),比上年推迟12天。据各地智能性诱设备监测,7月上旬我省出现首个成虫迁入峰,迁入时期晚于上年,峰期虫量1.2头/台,低于去年同期(3.7头/台),近期沿海多地监测发现迁入虫量明显增加。截止目前,草地贪夜蛾已在全省8个设区市21个县(市、区)查见,累计发生127.1亩次,低于去年同期(269.8亩次)。发生区域田块平均被害株率为0.6%,与上年相当,平均百株虫量0.2头,高于上年同期(0.1头)。

       (3)棉铃虫。据各地灯诱监测,近期蛾量不断增加,淮北地区虫量较大,丰县一代灯诱累计诱蛾量6,552头,比上年增加305.4%,二代大田普查百株虫量1.5头,比上年增加100%。沛县、睢宁等地虫量均高于上年同期。东台二代大田普查百株虫量14.9头。目前累计发生77.2万亩次,与上年相当,各地普查百株虫量一般在0.2~3头,略高于上年。

       (4)锈病。轻发生,大部分地区在病叶率0.2%以下,沿海地区较高,东台最高达7.9%。甜菜夜蛾等夜蛾类害虫轻发生,被害株率多在1%~5%。二代粘虫在淮北零星发生,与上年相当。小斑病、纹枯病等病害轻发生,发生程度略重于上年。

2.2  栽培因素

       2023年夏玉米栽培方式、品种布局等与2022年相近,有利于玉米病虫害发生。一是栽培方式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栽培方式以麦后玉米、玉米与蔬菜、玉米与大豆或春夏玉米混作为主,交错种植,夏秋季玉米生育期不一,重茬田块多,利于玉米螟、棉铃虫、草地贪夜蛾、大小斑病等病虫的发生危害。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加重杂食性害虫发生。近年来设施栽培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有利于棉铃虫、桃蛀螟等杂食性害虫转入玉米田危害。同时据上年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病虫发生种类增多、程度加重。三是玉米主栽品种大多抗病性不强,加之玉米生长中后期田间郁闭,利于玉米病害发生发展。当前夏玉米多处于拔节期至喇叭口期,植株嫩绿,利于害虫取食为害。

2.3  天气条件

       据省气候中心预报,预计今年7月底至8月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偏多0~2成,全省范围内有3次降水过程,发生时段为:8月上旬前期(8月1~3日)、8月上旬后期(8月7~10日)、8月中旬后期(8月19~20日)。降水偏多,总体利于草地贪夜蛾等迁飞性虫害迁入及繁殖危害,也利于锈病等真菌性病害流行。淮河以南地区出梅后及淮北雨季结束后有一段晴热少雨天气,利于蚜虫和夜蛾类害虫为害。

       预计全省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偏高0~1℃,局部地区较常年偏高1~2℃,全省范围内有3次高温过程,发生时段为:7月下旬后期(7月27~29日)、8月上旬中期(8月6~7日)、8月中旬中期(8月12~17日),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有利于草地贪夜蛾、棉铃虫、蚜虫等害虫的发生。预计今年夏季影响江苏的台风个数为2~3个,可能有1个影响较重,利于南方锈病传入流行及草地贪夜蛾的迁入危害。

3  防治意见

       夏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要以一类病虫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为重点,同时兼顾棉铃虫、甜菜夜蛾、锈病等病虫害。要坚持以生态控制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为重点,化学防治为保障的绿色防控措施,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确保打赢玉米重大病虫防控工作总体战。

       一是加强病虫监测预警。优化监测网络和监测设备,增设测报网点,加强自动化、智能化病虫监测设备推广与应用,织密织牢监测预报全省“一张网”,扩大监测范围、加密调查范围和频次,全面开展网格化监测;采取专业调查与群众调查相结合、定点调查与面上普查、田间人工调查与智能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监测调查水平,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的水平。尤其加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调查,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动态。加强与气象、栽培等方面专家的联系,定期会商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不断校正预报结果,及时向社会发布。

       二是突出重大病虫指导。要抓好玉米螟、草地贪夜蛾、锈病等重大病虫防控,坚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绿色防控原则,打好夏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总体战。要强化宣传发动,立足防灾减灾思想,结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宣贯,进一步健全防控组织体系,逐级落实防控责任。普及防治技术,提升基层群众防控的主动性和科学性,防控关键时期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重点地区和生产一线开展服务指导;要突出区域联防协作,加强与周边地区信息通报和协调机制,联合监测、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要推进统防统治,积极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群众投入防控工作,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切实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和防治质量。

       三是优化防控技术措施。要充分发挥省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专家指导团队和特粮特经绿色防控创新团队作用,科学制订防控技术方案,优化防控技术措施,切实提高防治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效果。对草地贪夜蛾,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优先使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同时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坚持达标防治,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迅速扑杀幼虫,未达标田块进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对玉米螟,要把握好卵孵盛期,药剂喷施要突出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对棉铃虫,要做好抽雄吐丝期与三代成虫产卵相遇的玉米田监测防控工作,药剂喷施要突出玉米雌穗。鲜食玉米和青储玉米要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可在害虫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喷洒生物农药,也可在产卵初期释放玉米螟赤眼蜂灭卵;对甜菜夜蛾,于卵孵高峰至1~2龄幼虫盛期防治,根据虫情间隔5~7天再用药一次;对锈病等玉米病害,须掌握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尤其是台风过后要加强南方锈病监测调查,及时开展防治,重发田块隔7~10天开展第二次防治,严防暴发成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病虫防治参照《2023年江苏省绿色防控联合推介产品和技术名录》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